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打响“呼吸保卫战”
——全国政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5-04-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也是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几年,通过京津冀三地协同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但治理形势依然严峻。目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执法力度不够,城市规划建设不尽合理、功能定位不够明确,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问题亟待解决。4月22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门就此问题协商座谈。现将有关发言摘登如下。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徐辉: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强化协调力度

 

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科学问题也是技术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不仅是法制问题也是管理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政协委员非常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大气污染防治问题,本届政协以来,有相关提案120件。今年1月,在马培华副主席和孙淦主任带领下,全国政协提案委组织相关专家委员赴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并在调研中发现不少问题,现选择一些重点问题跟大家探讨。

 

一、增强三地协同发展的协调性问题。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比较大,人均发展水平差距非常明显。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统一的环境质量目标,制定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统一标准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具体细节问题。大气污染防治背后更加重要的,是三个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协调机制的建立和作用发挥非常重要。

 

二、切实加大环保法规的落实力度。执法属于“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依法治污,“铁腕治污”,关键是要对重点违法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严格处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保护遵纪守法者合法权益;建议充实一线或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并建立环保执法联动机制。

 

三、解决煤炭污染的问题。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是“致污元凶”,然而从我国能源储备与使用条件看,“多煤少气”的能源结构要求必须寻找一条既能大规模使用煤炭资源,又能大幅度减少煤炭污染的道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水平,这点可以通过技术实现。

 

四、助推河北的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既有发展速度,又能治污压霾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一是严格控制重点行业污染,在重点污染行业推进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二是推行煤炭的清洁利用。三是支持产业布局向有利于河北倾斜,支持新兴产业项目落户河北。在整个发展格局中,希望国家、北京和天津在协同发展中帮助河北做好转型升级工作,这方面有很大问题,需要下功夫加以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

 

准确做好预测预警加快优化产业能源结构

 

正在发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彻底消失。大气污染防治必须统筹做好“防”和“治”。“防”需要科学应对,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做好预测预警,有效防护,趋利避害。“治”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和环境问题,推进经济绿色转型,优化产业布局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清洁使用水平,从根本上治理大气污染。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绿色转型。一是加强生态和气候环境可行性论证,认真开展城镇化和区域开发建设的气候承载力分析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评估,并依据气候可行性论证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行人口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调整重点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规模,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绿色转型。二是加强气候资源未来演变趋势及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分析,及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气候适应性评估支撑,指导建设城市群通风走廊、生态屏障等。

 

二、科学应对,趋利避害。一是科学应对的前提是能够科学掌握大气污染形成及其影响的具体过程和规律。要在现有京津冀环境气象布局的基础上,构建可靠的三维、动态、连续多尺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二是建立健全不同时空尺度的大气污染预报预警业务。尽可能做到提前准确预警、及时预防。三是科学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定特殊情况和重污染情况下区域统一应急防控方案和应急减排机制。

 

三、健全法制,依法防治。一是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立法进程,充分体现大气污染防治集众家之长,协同治理的原则,并制定京津冀地区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加快制定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标准,用标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在制定法规、标准的过程中加强部门间沟通,使法规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郭允冲:

 

城市工程建设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为的工业废气排放、汽车尾气、工程施工粉尘等。大气污染、工业排放多的主要原因,除了多年来我国经济粗放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比重过大,节能减排的执法力度不够外,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粗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粗放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权威性,朝令夕改,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调整后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二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标准不高。三是各行业各专业之间统筹协调性差,突出的是各种地下管线各搞各的分别下地,造成重复建设,大量浪费。四是工程建设质量总体不高,各类质量通病、质量问题还比较多。因此,建议:

 

一、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除了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把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如水泥、钢铁等过大的比例逐步降下来,还要制定各行各业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和排放标准,并严格监督执法,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企业,除坚决让其停工停产外,城市建设工程建设也要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二、大幅度提高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标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及其严肃性、权威性;提高城市道路、桥梁、房屋建筑的设计标准,提高设计寿命。

 

三、提高城市建设工程建设的立法层次和执法层次,对达不到标准擅自建设的和达不到设计寿命擅自拆迁的,进行严厉处罚包括刑事处罚。

 

全国政协委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

 

优化京津冀生态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大气自净能力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功能布局,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建议从城市内部功能布局、城市间生态安全距离设置和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屏障建设3个方面优化京津冀生态空间格局。

 

一、优化京津冀大城市内部生态功能布局,减少机动车流动,降低大气污染。不合理的城市生态功能布局是导致机动车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城镇规模大,发达国家工作在市区、居住在郊区的模式并不适合我国。因此,建议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对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一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最大限度减少城市人流、车流和物流在城市间的长距离转移,从根源上控制大气污染;二是大幅度提高职住比,即就业与居住的比例,防止同一功能组团过渡扩大化和过渡同质化。

 

二、设置京津冀城镇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提高城市宜居性,为大气污染物扩散净化预留空间。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镇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加之城镇规模的快速发展,导致城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为此,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必须要限制3地相连城镇的规模,设置城镇间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合理测算和确定城市群之间的最小生态安全距离,在提高城市宜居性的同时,为大气污染物扩散净化预留一定空间。

 

三、构建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控制风沙危害,减少大气污染。建议建立包括内蒙古中东部在内的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区,将内蒙古多伦、白旗等浑善达克沙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怀柔、密云、延庆、承德、张家口等部分县市纳入生态安全屏障区范围,通过划定生态红线,实施永久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十五所副所长董胜波:

 

为大气污染执法提供遥感技术支持

 

大气污染治理既要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出重拳打攻坚战,也要布置和安排打持久战的技术手段:从国家层面继续组织跨领域的科研机构对雾霾成因、PM2.5和PM10含量与各污染物排放量及各种气象条件的关系、环境对排放的承载容量等进行科学深入的定量研究,源解析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并发布国家权威的定量研究报告,指导有针对性的长期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杜绝由于部门和行业利益发布一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

 

针对企业偷排、地方政府保护、环保部门存在不作为现象,建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加以彻底解决,即以高光谱探测器为载荷,卫星遥感、无人机和飞艇等低空飞行器检测、地面重点区域固定监测点相互配合并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构建空间、空中和地面三位一体的空气污染源实时监测系统,以对重点区域实施大面积的污染源实时监测,为环保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

 

一、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重大科技专项,建立由地面固定监测点,飞艇空中监测站、空中无人机遥感和卫星遥感三位一体的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源实时监测网,并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建设京津冀大气污染源实时监测、执法和指挥控制中心。

 

二、突破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藩篱,由环保部组织遥感探测、环保和气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独立的专家团队,论证“大气污染源实时监测系统”,提出顶层需求,并进行系统方案论证,发布系统建设需求指南。

 

三、结合科研投入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发挥国营和民营科技企业各自优势,研发出实用有效的“大气污染源实时监测系统”,服务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持久战。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

 

从国家层面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就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综合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谈两点想法。

 

一、治在当下,急在能源,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不合理,燃煤多、清洁能源少特别是天然气少是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河北尤为突出。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仍面临供应量瓶颈、供应价格瓶颈、供应标准瓶颈这三大瓶颈。对此,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京津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加快推广天然气、洁净油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增加对京津冀地区,特别是河北的天然气供应量,同时出台政策在城乡煤改气取暖供热、天然气输送管网、大型储气库和应急调峰站、天然气电源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补贴,并尽快在河北供应高品质汽柴油,促进三地协同治污。二是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河北建设清洁能源发展应用示范基地。

 

二、防在源头,重在产业,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偏重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京津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到河北实际,一是国家将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向河北布局,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建设重大工业和循环经济项目上给予更多更大的政策支持,使河北在压减传统产业同时,新产业、新项目能够及时跟进。二是将河北作为产能国际合作示范省,并纳入国家层面产能对外合作机制,大力支持河北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等产业优势产能开展国际合作,在规划制定、资源配置、项目摆布、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三是建议国家扩大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盘子,加大对河北资金支持力度。

 

部委回应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

 

一、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燃煤压减和煤炭清洁利用工作稳步推进;二是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三是由北京市牵头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协作机制,逐步形成跨部门、跨省区的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四是强化“督政”促进责任落实;五是积极推动大气颗粒物来源的研究。

 

二、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减煤压钢形势不容乐观;二是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燃煤小锅炉污染较重;四是散煤治理工作亟待加强;五是区域协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突出抓好重点工作。以北京市周边为重点,优先解决区域原煤散烧问题,由国有大型企业提供优质煤源,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全面推进散煤替代和煤炭清洁化利用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协作机制作用。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以北京、天津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和创新区域协作模式,重点对口帮扶北京周边重点城市,共同落实区域协作重点任务,加快燃煤小锅炉整治进度,启动实施京津冀在用机动车的异地协同监管。

 

三是继续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要坚决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今年上半年将重点查处企业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下半年集中解决企业超标排放问题。

 

四是着力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把应对重污染天气作为2015年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务,督促京津冀三地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应急减排措施往前做、往实做、往严做,尽最大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环保部将积极采纳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实施细则,努力推动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

 

听了各位委员的发言,很受启发,借这个机会简要报告一下有关情况。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也是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大气污染防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涉及三个突破,即交通、生态环保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内容,发改委正在会同环保部和三省市制定2015-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按照相关要求,污染防治范围扩大到山东、河南与河北交界地区。

 

去年以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领导下,三省市下大力气贯彻落实大气十条和行动计划,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突出的外在表现就是“APEC蓝”天数在不断增多,突出的内在表现就是大气污染防治机制正在形成,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也在加大,特别是三省市城镇、农村、企业以及城乡居民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自觉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突出的内在外在综合表现就是天津市和河北省一到两个城市下决心要摘掉“大气污染城市”的帽子。所以,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当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但也要冷静、清醒地看到防治任务的艰巨和复杂。

 

做好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要有效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解决特大城市病,要疏解人口、减少车辆,要节能降耗,减少烧煤燃煤,要在环北京特别是张家口、承德地区持久大规模植树造林,建设生态公园等等,每一项工作都十分艰巨,都涉及体制机制的改革,涉及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配置调整,有的还涉及法律法规的修订等等。因此各方面在坚定信心的同时,一定要有定力,要有耐力,要有毅力,稳步推进,积小成效为大成效。今天下午各位委员的真知灼见我们将认真地研究吸纳,不断充实完善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专项规划设计和三省市包括往下延伸到地级市的协同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具体项目的实施,力求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大气防治方面不断取得更多更好的实际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毛伟明:

 

工信部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成员之一,今天根据各位委员的发言,将在几个方面下更大的力气和功夫做好相关工作。

 

一、抓好产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三个重点子规划,就是交通、环保和产业协同发展规划。我部的重点任务是做好产业对接,目前我们跟有关部门已出台产业协同发展规划,重点对钢铁、焦化、化工建材等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在行业准入条件和节能环保方面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按照这个产业协同发展规划,能够使各地产业聚焦在优势环保和节能发展等重点方面。

 

二、抓好淘汰落后产能。无论是节能环保也好,提高效率也好,淘汰落后产能都是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河北任务更重,河北2014年的指标是淘汰炼钢1000万吨,他们自加压力到1500万吨,从目前情况看完成得非常好。

 

三、抓好重污染企业环保搬迁,产业要升级,装备要提升,工艺要改进。我们跟有关部门协调,合力推进企业搬迁改造。天津去年对外环线周边12家重污染企业和危化企业给予了关停或搬迁,对全市4500家存在“散、弱、低、粗、污”问题的中小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北京去年退出污染企业392家,河北2013年以来也搬迁了64家。

 

四、我们抓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主要对京津冀地区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企业,采取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改造,并将三省市列入国家技术改造重点支持范围。

 

五、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产品推广。今年我们列了一个计划,对京津冀到年底公交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2.02万辆,充电桩总数达到19657个。如实现的话,单年节油13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5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矫梅燕:

 

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基本建立京津冀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二是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会商联动机制。三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气象评估和应急防控气象保障服务。

 

中国气象局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一方面加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应急污染防控需求,进一步提高污染预报的准确率,延长预报期。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建立以重污染天气预警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二是强化大气环境容量评估与应用,科学规划区域发展。在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布局当中,应该充分考虑大气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气象部门也将针对城市规划开展大气环境容量和承载力的评估,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布局,科学设计和预留城市走廊通道,提高城市大气的自净能力。

 

三是强化部门合作形成合力,继续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规范预警信息发布,要推进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信息的协调发布和权威发布。会后我们将根据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涉及气象部门的工作我们认真研究落实,进一步提高气象保障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