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999号


案    由:关于重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水问题的提案
审查意见:住房城乡建设部(主),中央编办(会),水利部(会),财政部(会)
提 案 人:陆桂华
主 题 词:城镇化,城乡规划,市政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从17.9%增长到53%,人口从1.7亿增至7.3亿,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长到现在的20113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涉水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城市均存在防洪、排涝、供水和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许多城市内涝严重。不少城市一下大雨就发生内涝,北京、武汉包括南京等许多城市,只要24小时降雨超过100多毫米,内涝就很厉害,到处可以“看海”。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甚至都淹死了人。究其原因,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的下垫面条件,原来的城市范围很小,大部分都是农田,城市化后都变成硬质路面,径流系数甚至达到0.8以上,降雨很快排入下水道,而城市排水设施又不配套,标准偏低,低洼地区很容易造成淹水。其次,许多城市供水不足。我国现在65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占比为2/3。既有供水量不够的问题,有的还存在水源水质不达标问题。城市规模过大造成水资源无法承载那么多人口。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使许多城市水资源存在供需矛盾。第三,一些城市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城市排水给区域水环境造成很大压力,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力不足,造成城市河湖超量纳污,很多城市的河流要么是干涸的,要么是黑臭的。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丰沛,河流水生态相对好些,北方许多城市河道经常是干涸的,生态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水的问题。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专门有个重要讲话,特别讲到空间均衡问题,要求以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来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为此,我提五点建议:
    第一,城镇发展要量水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就是要求按照水资源的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确定城镇规模。城镇规划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不能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摊大饼式的发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理念的。要积极推进城镇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科学确定合理的城镇地域和人口规模,做到因水制宜、量水定发展。
    第二、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最近,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正在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更加重视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一些实践已证明这些措施技术可行、经济也可以承受。住建部还发布了一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因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都要融入水生态文明的理念,优先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绿色屋顶等,着力打造“海绵城市”,构建健康的水资源循环系统。
    第三,涉水基础设施要先行。以前城市建设对涉水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地面上的建筑都很漂亮,但地下的供水、排水管网等建设滞后或不配套,一旦建成再改造就非常麻烦,既影响老百姓生活,改造成本也很高。许多城市的老城区要搞雨污分流改造,到处开挖路面,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如果在城镇建设之初把这些设施规划好、建设好,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巴黎等许多城市100多年前建设下水道系统现在依然满足城市排水要求,说明城市涉水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先行。因此,我国的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城建设时,应该把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管网一并规划建设,也可以建设一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把所有管道、线路都放在里面,避免城市道路到处经常开挖。
    第四,要理顺城镇涉水管理体制。全国仍有不少城市的水是住建部门管,农村的水是水利部门管。管理分割造成了水系不通,死水就容易发黑、发臭,“流水不腐”,必须让水系连通起来,让水流动起来。因此,要强化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积极推进水务管理的一体化,统筹考虑水源地保护、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防洪排涝等工作。
    第五,要加强宣传教育。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我国水安全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受损、水环境恶化。习总书记提出的治水新思路要求做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但许多人的节水意识还不强,特别在南方一些城市,很多人都觉得“水乡不缺水”,节水意识还不强。因此,必须加大节水方面的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节约水、爱护水、珍惜水,从我做起,人人节水,让节水成为社会文明的自觉行为。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