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582号


案    由:关于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推进农业白色污染治理的提案
审查意见:农业部(主),质检总局(会),发展改革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财政部(会)
提 案 人:王学仁
主 题 词:农业,农用地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地膜覆盖技术引进我国后,为我国农业带来了一场“白色革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土壤中残膜不断积累,逐步形成了“白色污染”,成为土地不能承受之重。残留的农膜破坏了耕作层土壤结构,造成农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导致作物减产。大量残膜弃于田间地角,使得乡村无美可言。废旧残膜碎片还与秸秆、饲料混在一起被牛羊等家畜误食,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连续覆膜15年的土壤,每亩残留量在20公斤以上。云南是农膜使用量较大的省份之一,也是残膜污染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据省农技推广总站调查,2011年全省农膜使用量达7万吨,清理回收总量3.6万吨,仅占使用量的一半左右。
    地膜残留危害巨大,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地膜回收成为难题:一是农膜质量标准低。地膜质量是影响地膜回收率的重要因素,而目前我国地膜标准偏松,农膜厚度一般为0.005-0.008毫米,造成清理及再利用较为困难。而国外农膜厚度一般为0.0l2-0.015毫米,有利于残膜回收。二是废旧膜回收机制不健全。农膜生产和流通中相关质量标准不完善,也未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管理体系,没有全面促进残膜回收利用的政策支持,企业不愿意参与回收。三是残膜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困难。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的人工成本高,再利用率低。用废旧地膜制造出来的再生塑料,产品质量较差、售价低廉,企业无利可图。四是缺少捡拾的积极性。农民的环保观念比以前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是地膜残留的回收用工多却卖不了几个钱,农民捡拾的积极性不高。
    现在,残膜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这些年来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农业残膜污染问题,但是力度还不够大,还缺少从总体上解决问题的举措。从全国一些省区的情况看,只要重视起来,采取有力的措施,农业残膜污染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建议:
    一是做好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废旧农膜污染的危害性及回收再利用的重大意义,增强农民对废旧地膜捡拾、回收的自觉性。开展全国性地膜污染等级摸底调查,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治理措施,对耕地开展长期的监测与跟踪,加快建立农田残膜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二是规范生产使用标准。从源头进行治理,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全国农膜的生产、使用及销售标准。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杜绝超薄膜的生产、销售及使用。对农民使用厚度大于0.008毫米的地膜所增加的投入成本进行补贴。
    三是强化示范带动。中央有关部门在各省市区建立废旧农膜污染防治核心示范点(区),开展试点示范,树立防治废旧农膜污染的典型。向农民展示、推广农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技术,并对示范区的企业、农户及专业合作组织回收残膜进行补贴。
    四是加强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快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利用废旧农膜再生加工技术,研发高强度、耐老化、易回收的农膜产品。开展可降解和无污染农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以取代传统塑料薄膜。推广一膜两用技术、延期利用的技术,引导农民适当减少地膜的田间覆盖度。
    五是建立健全回收网络体系。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从政策、财政等方面扶持一批有一定辐射作用的回收利用加工企业,带动废旧农膜及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及再利用。在乡镇构建一批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废旧农膜回收站(点),方便农民交售。鼓励农民捡拾交售废旧农膜,开展地膜交旧领新或以旧换新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田间垃圾收集设施,对农村垃圾(废旧农膜、塑料制品、农资包装瓶袋等)进行定点堆放、定期处理。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