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1026号


案    由: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技评价方式变革的提案
审查意见:科技部
提 案 人:吕建
主 题 词:科研管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一、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升级,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式也必将加以转型升级以与之相适应。在此意义下,需要发展一种开放、公正、长效的、能够反映科学研究创造性工作特征的、以创新质量和贡献程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与之对照,现行的科技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短期、形式、数量”等外在性、管理型的评价体系与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内涵不相符合,难以全面有效的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本源;(二)“片面、简化、封闭”等程序性、泛客观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与创造性,其评价结果难以被广大科研人员所接受;(三)“频繁、多样、功利”等资源化、绩效式的评价使用方式与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过程性特点不相符合,难以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持续性的研究。
    二、原因分析
    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转型期中,科技创新处于迅猛发展态势。在国家需求和市场经济的驱动之下,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然而由于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根本不同的特性,工程化的资源分配方式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常常格格不入,如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不能够正确定位与良性互动,势必会使社会上一些浮躁与功利氛围蔓延到高校和研究机构,打乱了科技创新活动本应遵循的规律与节奏。某些科研工作者不再将科研视为对未知世界探索和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行为,而将其看作为一种谋生晋级的手段。而现行评价体系“短期、形式、数量”、“片面、过简、封闭”、“频繁、多样、功利”等特征正好成为架构在这样一种初级发展阶段的助推剂,从而导致各种异化现象的产生。
    三、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厘清内涵,深刻认识科研评价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研究机构的科学研究方式转型势在必行,需要在正确定位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并建立良性互动方式基础上,完成从强竞争性经费为主的资助方式、“GDP式”导向为主的评价方式、求生存竞争式的发展方式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逐步向以宽松式经费为主的资助方式,内涵式导向为主的评价方式,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为特征的“提高阶段”过渡。在发展阶段,项目获取成为一个科研机构或科研人员得以生存的关键,通过各种评估并取得好成绩成为其发展的动力,多出成果与快出成果成为其主旋律。而在提高阶段,需要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为导向和驱动力,以相对独立的学术精神为支撑,建设宽容失败、摒弃浮燥、潜心学问、持之以恒的环境,使得做重大问题、求长远发展、塑学术特色、展自身价值成为科研人员发展的主旋律和自觉行动。
    (二)统筹设计,分步推进,系统化推进科研评价方式全面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科研方式的转型升级,而科研评价改革实际上是科研方式转型升级的助推剂。因此,科技评价改革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研究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规范体系,全面推进科技评价的评价内涵、执行体系、使用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性改革,强化科技评价内涵与科学研究本源的有机结合,注重科技评价方式与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的有机结合。建立评价工作与资源分配、过程激励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开放式评价和基于可信第三方评价的方式。通过自顶向下逐步放权与自底向上逐步示范的方式逐步形成新型的研究机构=〉学科/科研平台=〉个人评价链条的关系。通过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指标引导科学研究健康稳步地前行,促进原始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
    (三)纵横结合,先行试点,稳步有效地推进科技评价改革具体实践
    从纵向角度,采取多种方式,从高等学校、研究院所、国家级创新平台等多个层面,选择一批试点单位,在提供相对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将国家重大需求与科技人员根本利益相结合,以发展研究机构的优势与特色为导向,以结构合理的分类评价为抓手,以重大原创性成果的产出为重点,探索打破“短期、形式、数量”等外在性、管理型的评价体系、“单一、过简、封闭”等程序性、泛客观的评价方式、“频繁、功利、多样”等片段式、绩效式的评价使用方式的途径、措施并加以实践,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推广。从横向角度,在逐步改进现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尝试建立一套能够反映人才成长规律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科学评价体系,如采取能够反映人才成长和科学研究过程性的阶段式学术报告制和长期性学术报告制来代替论文数或获奖数等片段式的成果形式。采取双轨制的思想,从现行评价体系为主,科学评价体系为辅逐步过渡到现行评价体系为辅,科学评价体系为主,最终形成一套在实践中可行的科学评价体系。
    (四)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扩大开放度,为改革提供基础的诚信支撑
    诚信是保障科技评价方式公平合理的重要支撑,专家队伍是科技评价的重要载体,保证专家队伍诚信的基本途径之一就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为了加强评价结果的开放程度,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科技评价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应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通过制度对评价专家的评价权力进行规范、约束。采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评审专家的各种评审行为进行分析与评价,通过技术手段来辅助对专家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评价专家按照学术权限和法规程序进行评价。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