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364号


案    由:关于加快制定气象灾害防御法的提案
审查意见:气象局
提 案 人:盛明富
主 题 词:气象,立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气象灾害防御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安康福祉,事关国家重大决策的实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实现趋利避害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仅是各级气象部门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呈现出频发、多发的态势。超强台风、特大暴雨、暴雪、区域性严重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强度频频突破或接近历史极值。我国是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又占自然灾害的70%。近年来,登陆我国台风的比例和强度比上世纪90年代增加46%,平均每年登陆台风达8个以上,其中有一半以上最大风力达到或者超过12级。近6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每十年约升高0.23℃,是全球平均温升幅度的两倍。1990年至2013年,我国因气象灾害死亡9.1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5.5万多亿元。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问题,若防范不科学、应对不到位,就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党中央和国务院、全国各级人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李克强总理、张德江委员长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就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各级人大、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气象灾害防御的气象法规和政府规章共133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但同时在防御气象灾害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通过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加以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亟待明确建立政府、部门和社会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律责任体系。实践中,部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很难认识到不履行气象灾害防御职责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更有甚者,为了避免承担安全事故责任,将一些人为事故定性为气象灾害事件。为此,迫切需要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过程中的法律责任体系和履职监督体系。二是亟待明确行政法规无权设定的强制撤离和物资征用、金融保险等制度的法律依据。近年来,我国在防御台风、暴雨、山洪等极端气象灾害发生时,需要采取强制群众撤离、临时征用征借民用物资和气象灾害金融保险制度等措施,但因无法律对此进行规定,导致极端气象灾害的某些防御措施缺少法律依据,频频发生遇险群众不愿撤离导致人员伤亡惨重的事件。为确保人身安全,急需要通过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对这些制度确定。三是亟待明确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力量的相关法律规定。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社会志愿者、志愿组织等的救援问题。四是亟待明确整合部门气象灾害防御资源的法律规定。气象灾害涉及面广、危害大,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需要多部门参与、整合资源、协同配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能够有效整合气象灾害防御所涉及各有关部门职责的专门法律。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践中,地方各级政府迫切需要一部法律能够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气象灾害防御职责,界定部门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责任,使其在气象灾害防御过程中,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发挥防灾减灾的最大效益。为此,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立法,依法整合部门气象灾害防御资源,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效益,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针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气象局已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气象灾害及气象灾害防御特点、我国气象灾害防御的现状和需求、国内外气象灾害防御立法情况、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研究形成气象灾害防御法建议稿,为加快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立法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为此,建议国家加快启动气象灾害防御立法进程,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风险管理、联合监测和信息共享、应急准备及处置、社会力量救援等气象灾害防御方面的法律制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依法规范气象防灾减灾行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