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549号


案    由:关于加强我国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工作的提案
审查意见:教育部(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
提 案 人:九三学社中央,共青团中央
主 题 词:素质教育
提案形式:党派联名
内    容: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关注青少年科技兴趣,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是全社会特别是科技教育界的共同职责和义务,也是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过去两年,为全面了解我国青少年科技兴趣相关情况及影响因素,九三学社中央与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兴趣调查”,对全国31个省份100个县(区)100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获得丰富的一手数据和材料。调查发现,我国在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高考”制度制约科技类课程的开设,造成高中教育阶段青少年科技兴趣明显下降。科技类课程(本文专指科学、劳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以下简称科技课)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手段,肩负着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育青少年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的重要使命。高中教育阶段青少年科技敏感度显著增加,是开展科技教育的良好时机和重要阶段。然而调查显示,以5分制量表计算,青少年科技兴趣得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分别为3.53和3.52,但是进入高中阶段后下降为3.41。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高中教育阶段青少年对科技课兴趣降低、对科技课教师评价降低、感觉科技课教材难度偏大、课外科技类活动参与度降低等突出变化,都与“高考”制度下青少年升学压力加大相关。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和家长为了高考分数,使得科技课的正常开展得不到保障,青少年的科技兴趣得不到满足和开发,“高考战胜兴趣”、“梦想止于高考”的情况十分普遍。
    二是缺乏高素质的科技课教师引导青少年对科技的认知理解和科技兴趣。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校因素(如教师、课程设置和教材、科技教学基础条件、升学评价机制等)相比家庭和社会因素(如家庭经济条件、科技设施条件等),对青少年的科技认知和兴趣在统计上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教师因素具有最显著的相关性。教师是教育之本,但我国专职的非物理、生物、化学、地理课程的科技课教师队伍至今没有组建。通过实地访谈、案例研究等发现,我国科技课教师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教师没有专业背景,甚至有些学校用校工、职员任教,科技课教师再教育和培训也很匮乏。同时,科技教师编制问题难以解决,职称评定没有专门对应的标准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对科技的认知理解和兴趣。
    三是科技教育城乡差距显著。我国青少年对科技的认知理解和科技兴趣指标得分具有显著的户籍差异性。调查数据显示,非农业户口青少年在科技认知理解和科技兴趣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73和3.59;而农业户口青少年相应的得分为3.63和3.44。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一面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发达城市,中小学校纷纷表示科技教育“不差钱”,另一面是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科技教育难开展,部分青少年表示很少有机会亲手参与科学实验,甚至有些学校连基本的科技教育展教具都得不到保障,反映出我国城镇和农村科技教育水平不均衡和城乡科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状。
    四是青少年科技兴趣性别差异明显。调查数据显示,男性青少年在科技认知理解和科技兴趣方面的得分分别为3.70和3.65;而女性青少年相应的得分为3.65和3.37。分项统计也显示,在科学概念理解、科学精神理解、科学方法使用、校内外科技学习意向、科技活动参与度、科技信息阅读意向、科技敏感度等各项指标的得分上男性群体均高于女性群体。由此可见,在科技教育中青少年性别差异显著。而现在实施的是无差别科技教育,并没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性别调整教育方式,一定程度影响了科技教育的整体效果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搞好科技创新,关键要有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只有广大青少年热爱科技、愿意从事科技工作,我国的创新发展才真正有希望!对这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兴趣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施策:
    一是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确保科技教育有力推进和实施。提升科技课在升学考试和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使之最终成为各年龄段青少年的必修课;调整科技课课标和教纲,增加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大培养青少年动手能力的科技实践课程的比例;此外,应将我国重大科技事件、重要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入科技教育内容,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是加强科技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加科技课教师编制,实施科技课教师专职制度,制定相应职称评定标准,从制度上解决科技课教师的身份、待遇等问题;健全科学合理的科技课教师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科技兴趣的培养、科学素养的提高,打破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方式;扩大各师范类院校科技课教师的培养规模,补充小学、初中教育阶段科技课教师缺口;加强对在职科技课教师的再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科技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加大科技教育资源对农村的倾斜,缩小科技教育水平城乡差异。教育和科技部门要特别注重科技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推进科技教育标准化建设,保障农村地区学校科技教育基础设施、资源和教师的配备,逐步缩小区域科技教学差异。当前,方兴未艾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免费送到世界各个角落,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具有开放性、易得性和规模化等特点,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值得借鉴。
    四是实施差别教育,提升不同性别青少年科技兴趣。在开展科技教育的过程中,考虑性别差异因素,在保证教育公平性的大原则下,针对不同性别青少年学习特点和兴趣差异,在科技教育内容设置和教授方式、方法上有所区别,可在全国统一课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教纲和辅材。可通过培养更多的女性科技课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塑造和传播女性科学家典型,组织女性科学家进入校园讲座等手段,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女性形成正面影响,提升她们的科技兴趣。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