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增强国民身体素质双周协商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4-05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刘敬民:

 

以人为本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奠定“健康城市”新格局,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城镇化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

 

第一,城镇化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大变化,对人的健康带来新挑战。对“生活方式”带来的病,重要的解决方式就是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第二,针对目前我国公共体育设施数量少、分布不均的现状,要抓住城镇化进程中调整增量的机遇,扩大体育设施的比重,使老百姓享受新城市、新生活。

 

第三,城镇体育的发展有助于城镇社会成长。发展体育运动和体育社团通常是社区成长和社区文化融合的捷径。

 

建议由体育总局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对各项法规、规章关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调研,对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的欠账摸清底数,限期督办解决。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落实指标的细则和具体考核办法,制定相关措施。

 

建议充分利用城市的规划道路、绿地、森林、广场、人防设施、河道等设施,安排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学校等单位的体育设施继续加大向社区开放力度,加强管理,兼顾学校、社区的需求,降低安全风险。

 

建议逐步建立多元化主体,公益服务和市场运营结合,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社区群众体育运行新机制。政府为管理主体,社会单位、企业、社团为运行主体,通过购买服务、承包运营等方式进行综合运营。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

 

取消赛事审批激活体育市场

 

 

《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日前公布,这份《清单》中涉及国家体育总局的有9项,其中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审批是仍在实施的重要一项。

 

以我的观察,体育赛事审批的弊端有以下几点:以行政之手干扰了本来可以由市场来调配的资源配置,客观上形成垄断;人为设立办赛“门槛”,使得体育消费呈现“两极化”———要么是大型职业赛事,要么是完全免费的群体活动;审批权的实质是以政府的角度决定赛事,如果开放赛事审批,社会力量能够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开发出符合市场消费的体育赛事活动;靠权力收费严重阻碍协会制的实施。

 

建议改体育竞赛审批为备案,让市场主体自由投资赛事;承认赛事承办方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让市场在体育赛事中决定资源配置;提高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抓住赛事制度改革这个龙头;管理部门引入“负面清单”模式,对那些赛事主办者不能做、不能碰的事情形成规范性文件。应让市场主体自由投资赛事,激活体育市场,从而带动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的发展,进而扭转国民体质的下滑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杨桦:

 

筑牢学校体育根基确保学生体质强健

 

青少年体质关系着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前途。然而,我国青少年体质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与《全民健身条例》提出的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次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的目标相差甚远;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体育和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不高等。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举措,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也是教育的本质回归。为此建议:

 

一、把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并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推进落实。

 

二、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推行“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三、加强法规建设,修订已沿用二十余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有效开展。

 

四、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集学校体育课、学生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业余训练相互协调、有机结合的体育教育训练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平:

 

构建以运动促进健康为主体的全民科学健身公共服务指导体系

 

构建以运动促进健康为主体的全民科学健身公共服务指导体系,传播与提升运动促进健康的科学理念,让全民健身常态化,健身知识科学化,健身方式规范化,是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步骤。

 

构建这一体系,建议是:

 

一、以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为主体,发挥各自专业部门优势,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体育彩票等基金投入等,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不同级别的全民科学健身服务指导站,最终形成覆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乡“逐级联动”的全民科学健身公共服务网络。

 

二、在这个体系中,推行和采用统一的科学健身服务指导体系,设立国家级运动促进健康科学健身指导中心作为示范机构。

 

三、各级科学健身服务指导站根据各自的经济条件和投入情况,在保证服务内容完整的前提下,按照“逐级递减”方式进行硬件配置和开展服务。

 

四、“运动促进健康”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测评系统、处方系统和指导系统三大模块。通过三个模块的衔接和记录,逐步建立健全国民运动健康档案式管理。

 

五、作为新型的全民科学健身服务指导模式,“运动促进健康”全民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具有个体性、针对性、综合性和终身服务的特点,目的是使人人都享有体育科技发展的成果,引导国民逐步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慢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韩爱萍:

 

关于加强对全民健身活动站点管理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以来,各类群众体育指导站、辅导站、晨晚练点等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社区乡镇随处可见。这些健身站点为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健身需求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当前,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还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对全民健身站点的界定较为模糊,导致政策研究和工作措施滞后。二是健身站点的地位不明确、管理不到位。三是健身站点的生存状况不稳定,普遍存在力量薄弱、建设不力、整体指导水平不高的情况。建议切实解决健身站点建设与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循序渐进地推动健身站点科学发展: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加强健身站点管理的相关政策,从政策层面对健身站点进行引导规范管理,使健身站点管理有章可循。在强化体育部门对健身站点业务指导的同时,明确民政、住建、市政、公安等部门职责,形成有效工作机制,特别要发挥社区工作的作用。

 

二是实施健身站点备案评估制度。对健身站点实行属地管理,在所在地民政部门备案。同时,由体育部门建立健身站点评估制度,对健身站点开展活动的规模、数量、质量以及影响力进行评估,对优秀站点政府给予支持。

 

三是加大对健身站点的扶持力度。各级体育部门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对健身站点的资金投入渠道和使用监管方式,按照购买体育公共服务思路,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不断加大对全民健身站点的投入,并确保资助资金使用的效益和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学校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是强身健体,其整体育人功能表现为,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挑战精神、顽强拼搏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优秀公民品质,培养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条例》颁布后对学校体育工作有很大促进,但是应该看到,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不佳的情况仍然没能得到根本的转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校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考虑到学校现有条件,要因地制宜、灵活制定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内容和标准。在儿童低幼阶段(学前和小学一二年级),要适当增加室外课程,适当控制文化类课程。

 

二、倡导家庭体育健身,必要时可以制定标准(如力量、身体柔韧性、协调性锻炼),由学校负责检查,也可计入体育测试成绩。

 

三、引导学校重视群体工作,不能简单将学校体育比赛成绩看做是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体育锻炼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要在完善全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网络系统基础上,加强体质体能监测。尤其是要将网络管理与监测工作常态化,严查严处造假行为。

 

四、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同时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尤其是对由此产生的运动伤害,给予学校必要的法律保护和援助。

 

全国政协委员陈立人: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五年来,对提高国民健康素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4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民族兴衰,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应站在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关心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加强对学校贯彻《条例》的考核。建议国家加强教育顶层设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制定青少年体育运动行动计划,把体育资源投入适当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加强对学校贯彻《条例》的刚性要求。

 

二是切实贯彻落实《条例》,办好学校体育。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与设计;注重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开展,同时加快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进校园;对现行体育锻炼标准和考核办法做必要调整。

 

三是加强宣传示范,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建议政府部门主导,通过媒体和相关体育组织加强宣传,更好地推动《条例》贯彻落实;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设立青少年体育锻炼和体质健康专题栏目;请奥运冠军和体育明星通过公益性体育文化活动指导青少年。

 

四是形成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建议对《条例》实施效果做出评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加大政策导向;建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身保险机制和救助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和各级社会组织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形成全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

 

铸造民族体育产业品牌实现全民健康幸福的中国梦

 

全民健身事业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体育产业是全民健身的载体。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对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意义重大。对此,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制定专项政策,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后劲

 

把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写进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动其科学化发展;设立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将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范围,量化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指标,让人民群众从健身中得到幸福。

 

二、立足科技创新,推进科学健身的发展

 

科学健身通过创新科技智能健身载体,打造在线体感运动新天地,特别是在雾霾环境下,可满足人们室内健身的需求。通过体感运动形成的全民健身云平台,能够持续实时收集每一位健身者的健康信息。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对有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科研项目和产品,在项目申报、资金批复、产品宣传推广等方面应给予重点支持。

 

三、实施龙头带动,培育世界级民族体育产业品牌

 

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实力不强,国家应给予大力度支持。请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体育总局及相关国家部委,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对有发展潜力和国际国内重要影响的民族体育产业品牌,在资金、研发、税收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刘凯华:

 

关于将全民健身发展指标纳入政府部门考核体系的建议

 

 

《全民健身条例》实施以来,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在近五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缺口比较大,没有按照标准拨付;二是用于全民健身的健身设施不足;三是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未纳入政府统计数据序列,相关数据统计由体育部门牵头力度小,困难大,影响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不同人群存在的健身问题各不相同。学生健身问题最为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有其名无其实,难以得到保障。中青年有健身意愿,没健身保障。老年人健身热情高,但支持少。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把全民健身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的体系,要把这项工作当成抓民生工作来抓;第二,指标体系考核一定要有考核细则和相关办法,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第三,从单一的动员全民健身转向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格局;第四,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上,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多地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场馆设施;第五,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监督力度,将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综合考核目标,加大考核的权重,违规重罚;第六,要加强全民健身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

 

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

 

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建设免费体育小型设施

 

 

古人说“大医治未病”,趁着还没有得病的时候赶紧去防,体育是最有效的方式。学校体育是A面,免费体育小设施的建设是B面,学校体育让人养成习惯,免费的小体育设施让人运动,加在一起形成良性的效果。建议:

 

第一,体育不是我们教育中的副课,应成为主课。语文和体育都是主课,因为涉及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健康。

 

第二,要尽快制定出台校园内体育锻炼安全保险购买措施。

 

第三,学校体育教育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但考核标准可拓宽,提供多元化的菜单式选择。有的人不擅长跑步,但是也许他跳绳很好,也许踢球很好。

 

第四,建议各级领导人每年上一堂中小学体育课,这种示范作用是非常明确的,体育是大事。

 

第五,多建免费的小型多用途的体育设施。我国每年大量的投入消耗在慢病上,如果我们多修很多免费体育小设施,让人们不得病、晚得病,我们是受益者。另外,建大量体育设施还会带动服装、器材、饮料等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杨静之:

 

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建议

 

 

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体育社会组织在各个体育项目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应当重视发挥体育社团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体育协会是群众组织,但目前一些协会负责人在项目的管理部门任职,使本属于群众组织的体育协会成为“官办”的。当然,有些体育项目应坚持举国体制,但是有些项目就要逐渐推入市场。

 

二、在政府行政部门主导下,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创新。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让体育协会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结合体育社会组织的公益属性,深入研究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要注重“三选”:一是选好一个名誉主席,不管是国家、省市、县都可以这么做;二是选好一个主席,主席对这个项目必须喜欢,有实力又有能力把这个项目搞上去,把这个地区的这个项目搞活;三是选一个懂业务,责任心强的秘书长。这项工作做好了,全民健身活动就会更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杨静之:

 

关于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建议

 

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体育社会组织在各个体育项目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应当重视发挥体育社团在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体育协会是群众组织,但目前一些协会负责人在项目的管理部门任职,使本属于群众组织的体育协会成为“官办”的。当然,有些体育项目应坚持举国体制,但是有些项目就要逐渐推入市场。

 

二、在政府行政部门主导下,推进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创新。政府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引导作用,让体育协会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结合体育社会组织的公益属性,深入研究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三、各类体育单项协会要注重“三选”:一是选好一个名誉主席,不管是国家、省市、县都可以这么做;二是选好一个主席,主席对这个项目必须喜欢,有实力又有能力把这个项目搞上去,把这个地区的这个项目搞活;三是选一个懂业务,责任心强的秘书长。这项工作做好了,全民健身活动就会更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胡扬:

 

构建“体医结合”联动管理机制 促进科学健身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科学健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的现状是体育指导人员缺乏相关的医学常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致使对民众进行服务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尤其不能针对慢病人群的身体特点指导民众选择体育活动内容、练习时间与强度。另一方面,卫生部门虽然倡导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医护人员不具备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无法在慢性病医治的同时开具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体育和医学的分离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民健身整体效果。

 

对此,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政府在全民健身管理上要打破体育、医卫部门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格局。在制定各项政策时,由体育和卫生两个部门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形成具有导向性的指导性意见和政策,使城市社区落实“体医结合”。

 

第二,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社区体育设施服务建设的投资力度。鼓励社区医疗机构参与体育建设,对社区医疗机构开展有偿体育服务获得的收益,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

 

第三,体育、卫生部门通力合作,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社区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的体育知识的培训,并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心建立体质监测系统,逐步完善“体医结合”和永恒健康评估体系。

 

第四,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医保卡购买健身服务。利用医保结余资金购买健身服务是江苏省部分地区的创举,这一创举有利于将慢病预防关口前移,值得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张澍:

 

普及医学科普知识 为全民健身保驾护航

 

 

全面健身要有正确的指导,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第一,目前群众科普知识缺乏,不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应该畅通传播科学知识的渠道。

 

第二,加大我国心脏急救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目前,群众参与健身运动热情较高,但是由于缺乏医学急救知识,一些群众在健身过程中,发生运动猝死现象。但群众很少能够接受到心脏急救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而且大多患者家庭成员也不懂心脏急救知识,更由于当前对公共场所跌倒和摔倒的患者,大家不懂或不敢施救,所以使心脏突发事件救治成功机会甚少。这个问题需要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加以解决。呼吁加强心脏急救技术培训,群众学习心脏急救知识,让医学知识为全民健身保驾护航。

 

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在加强群众的心脏急救知识的普及、学习的同时,加强心脏急救网站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段世杰:

 

马拉松比赛与整个国家的体育健身意识

 

 

什么是身体?“载知识之车与道德之手”,什么是体育呢?“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基本的条件。今天就谈马拉松现象。一个马拉松最短的是5公里,全程是42公里195米。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专业马拉松比赛,100多人参加。1990年代后期,达到了几千人,外国人、旅游者、国内的爱好者能够报名参加。到2000年前,我国的马拉松一年就四五场,到2013年达到了33场,今年有望达到40多场。

 

马拉松比赛的国际对比,据国际田联网站上公布的2011年的数据看,意大利是114场,英国375场,德国658场,法国348场,美国789场,日本215场,俄罗斯150场,印度50场,台湾79场,巴西23场,中国33场。所以,马拉松比赛与整个国家的体育健身意识、老百姓参与的需求和国家的文明进步密切相关。我国的马拉松比赛,今年能达到40多场,但与前面这些国家相比较少,有各种因素。

 

从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差距,提两点建议:一是政府要支持,要提供政策、提供服务、提供保障和提供条件。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李永波:

 

以奥运精神引领和鼓舞全民健身

 

 

目前,羽毛球运动已成为受群众欢迎的项目之一。作为中国羽毛球运动龙头的国家羽毛球队,我们在“争金牌、升国旗、奏国歌”的同时,还有责任和义务推动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以奥运精神引领和鼓舞全民健身。

 

近年来,我们以“全民健身、和谐社会”为宗旨,在多个层面推动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提升。举办并全力支持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联赛,改变赛制,创造性地尝试了“三打三”比赛,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我们还与企业合作,发出“羽球健身1小时”倡议,倡导每周乐享1小时羽球时光,强健体魄,舒畅身心。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开展“羽毛球进校园”活动的推广与试点工作。计划到2020年,青岛市中小学羽毛球爱好者人数达到50万人。

 

弱势群体远离社会中心,同时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参加健身运动。建议针对他们的健身体系,内容要喜闻乐见,形式要简便易行,服务要无偿和免费。还要从立法的角度,如建立《全民健身保障法》,保障弱势群体有均等的权利享受健身带来的乐趣。

 

近年来,我和我的团队每到一地比赛,就和当地政府和公益组织联系,主动与希望小学、残疾人学校、贫困山区学校等进行联谊活动。但一支运动队的力量是有限的,建议体育主管部门号召动员更多的优势项目尝试这样的做法。

 

全国政协委员徐玖平:

 

调动社会力量 推动全民健身

 

 

我国全民健身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一是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二是经费场地保障不足。三是统筹管理能力不强。根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精神,就调动社会力量推动全民健身,提出几点建议。

 

一、宣传与引导,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体育行政部门要利用多种平台宣传全民健身的作用与意义,营造全社会参与健身活动、支持健身工作的良好氛围。要支持体育健身类群众社团建设,进一步引导群团组织推动专兼职体育指导员、志愿者的工作,通过专业指导、表率示范带动群众对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参与。

 

二、兴建与整合,优化场馆设施条件。一是吸纳社会资金兴建场馆。加大社会对体育场馆、体质监测中心等健身事业的投入,兴建体育场馆设施。二是整合现存体育场馆资源。优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运动场馆资源配置,协调相关场馆的公益性开放程度、时间等事宜。

 

三、服务与统筹,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一是提升服务水平。改革公益性体育场馆与俱乐部、体质监测中心的登记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对民间投资体育场馆承办公益开放活动或参与组织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予以财政补贴或政府购买。二是加强统筹力度。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工作,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资金投入等进行顶层设计,对纳入公益性体育健身场馆管理序列的相关主体单位加强监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相关体育场馆进行评估,合理制定资金补贴等激励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周继红:

 

让冠军的精神成为所有人的榜样

 

 

我这样理解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的示范作用:不必让所有人都成为冠军,但要让冠军的精神成为所有人的榜样。在这里我必须说的一个观点是:在体育的中国梦里,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举个例子: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是38枚金牌,虽然中国获得的金牌数只比美国少8块,但是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人数,却比美国少80人。8和80这两个数字,恰恰能说明两个问题:8的差距,说明的是中国竞技体育和世界体育强国的差距;80的差距,则能说明在全民健身的意义上,我们还有多么大的差距———因为这个差距的背后,是中国的体育人口还不够庞大、体育产业还不够发达、体育文化还不够强大。

 

竞技体育的主要价值,是“以为国争光、自我完善的方式,为青年人树立榜样、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只有这样认识竞技体育,才不至于把她和全民健身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才真正能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曾钫:

 

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提出两点建议。

 

一、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首先鼓励公民参与健身运动,其次依托社会资源,例如各种自发健身、运动的社会组织,政府予以财政支持。全部以政府为主要力量不现实。民间有各种自发的健身运动组织,政府应该考虑,在必要的时候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发挥其优势和力量。例如在广大农村地区,成立区域性组织、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成立划船、舞狮、舞龙等具有传统习俗、民俗的活动组织,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有利于全民健身。要有政府购买服务的意识。

 

二、财务公开。这里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国家有关彩票公益金的分配政策,由体育主管部门分配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的分配应该公开,各级政府、各地方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如何进行分配,具体用在了哪里,都应公开;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要实行财务公开。引进招投标的模式,由政府提出项目,社会组织进行投标,不仅能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还能让人明白政府的钱花在了何处,取得了哪些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刘翔:

 

开门办体育 让体育回归“生活化”

 

 

当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大众的运动需求已经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公共体育资源总量还是没有完全跟上脚步,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二是体育活动项目化程度低,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学习压力大,空闲时间少;相对应的专业化场地较少;缺乏专业的健身技能指导和培训。

 

让体育更多地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保证公共体育资源的充足。现在老百姓对体质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参与健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要满足大众健身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光靠开放现有的公共体育场所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兴建一批简易的社区体育锻炼设施。

 

二是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落实体育用地规划,推动体育消费,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特别是加快建立科学健身培训服务网络,让更多的市民学会至少一项体育健身技能。

 

三是加强媒体舆论的引领。这两年虽然全民健身的报道明显增多了,但是,对学校体育,尤其是体育课和青少年课外锻炼的报道,在群众体育报道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太少。建议媒体多关注学校体育,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多报道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舆论的引导作用,对于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提高顽强的心理意志、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都是有帮助的。

 

全国政协委员马继龙:

 

进一步发挥群众体育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

 

 

近年来,全民健身、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是,受各方面条件和主客观原因限制,体育健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为此建议:

 

要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宣传力度。目前的宣传工作无论是内容、手段、方法、层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应该纳入到社会发展大局中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来考虑。借助于中央主流媒体的渠道,通过高规格、广视野的宣传,营造人人健身的良好氛围。

 

体育与各项事业的融合发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的本质是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跨领域的,群众体育更是如此。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明确学生体育课的时间、体育设施的基本要求,用法律手段保护学生的体育锻炼。

 

体育是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讲,把基层的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更名为文体站或者文体服务中心,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层文化资源,发挥综合效益。体育在基层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也有着非常好的设施条件,纳入大文化对整个国家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的建设会发挥独特作用。

 

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空间很大,建议各级政府运用经济手段,鼓励支持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以满足老百姓对体育文化生活的需求,弥补政府投资方面的不足。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

 

尽快出台配套政策促进《全民健身条例》贯彻落实

 

 

由于《全民健身条例》是一部综合性法规,宏观性、原则性规定较多,加之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方差异较大;参与全民健身的不同群体,有不同的需求;社区、学校及乡镇的全民健身发展状况也不一样,因此,《条例》的真正而有效落实,还应出台《条例》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

 

《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了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全民健身器材的责任,但在全民健身实践过程中,对健身器材投放后的管理和维护问题,却没有作出规定,对管理和维护人也没有具体要求,需进一步做出规定。

 

《条例》对学校体育活动和场地开放作出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实现。需要建立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不高,没有达到物尽其用的结果。

 

建议对一些法律条款空白以及规定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制定或者修改有关法规,要重在适时性、可操作性;完善或修改有关社区体育的政策法规,以满足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同步推动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制定并完善适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政策及实施细则,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开放”工作,重视和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华以刚:

 

生命在于脑运动 鼓励更多老人参与智力运动

 

 

当前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全民健身条例》指出:“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也指明了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我曾经在许多场合呼吁:生命在于运动还要补充一条,生命在于脑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所谓61现象也值得关注。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身体很好或者没有大问题。一旦退休下来,突然失去工作,早年又没有培养兴趣爱好,整天无所事事,徒然打发时光,结果身体很快垮掉。

 

脑运动的方式很多,我推荐智力运动,也有叫室内竞技、桌上游戏的。围棋、象棋源于中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智力运动对于青少年的好处主要是开发启迪智力、培养竞争意识、学会面对挫折,而对于老年人则侧重于老有所乐、手脑并用、延年益寿。智力运动的显著特点是男女老少人人皆宜,对活动场地没有特殊要求。

 

《全民健身条例》指出:“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我建议,这一场地应当包括智力运动室,主要面对老人开放,要鼓励更多的老人喜爱、参与智力运动。有了场地,还要有组织者,有老师。要根据《条例》的规定,由体育主管部门切实负总责,研究如何组织落实。建议鼓励有爱心、能胜任的志愿者参与其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