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添动力
——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纪实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11-2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4年11月27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讨论,邀请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政协委员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特邀代表一起为破解目前制约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突出问题建言献策。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正迈向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作为未来激发中国经济活力、拉动增速的主力军,广大中小微企业如何适应新常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当下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全国工商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将“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本年度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重点问题,并将此议题列入了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计划。

 

持续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协力筹备双周协商座谈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并引导广大中小微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多年来一直十分关注中小微企业在经济危机之后的生存状况,注意搜集倾听来自中小微企业的呼声与诉求。

 

根据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安排,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国工商联两部门共同负责筹备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一面是中小微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的呼声诉求,一面是全国政协领导的要求与期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与全国工商联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联手围绕此次座谈会进行了认真筹备,多次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完善专题调研方案,就相关议题和会议方案等具体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衔接。

 

今年3月至5月,全国工商联在连续三年对中小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成6个调研组,深入北京、辽宁、江苏、广东、四川、陕西等15个省市,开展了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现状,重点关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探寻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并形成了若干政策建议。期间,召开了19场政府部门座谈会,58场企业座谈会,参会企业390家;考察了27个开发区、高新区、创业园和孵化器;实地走访了135家企业,深度访谈了287家企业的出资人和管理人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全国工商联向中央统战部报送了《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了“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专题调研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担任组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和驻会副主任侯建民为副组长,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中小微企业研发创新能力、金融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措施等情况。9月下旬,调研组赴广东省调研,实地考察了广州市、江门市和阳江市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情况,和广东省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10月中旬,专题组在周伯华主任的带领下到湖南省长株潭地区调研,听取了湖南省政府及长沙、湘潭、株洲市政府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小微企业;10月底,王钦敏副主席带领调研组专程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听取中关村管委会关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情况介绍,并和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

 

本月初,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召开“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座谈研讨会,邀请了19位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中小微企业代表以“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为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作了发言,对前期调研工作进行总结交流,进一步理清了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总体思路。

 

技术创新:换挡期的润滑油

 

全国工商联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在调研中发现,当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中小微企业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和转型升级阵痛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将‘专精特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创新消化要素成本上升压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改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参与调研的一位全国工商联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分必要,企业也越来越体味到技术创新对于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在浙江、陕西、上海、湖北、广东、甘肃等省市对中小微企业的调查,全国工商联将目前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模式归结为六大类,即聚焦专业领域自主创新、依靠自有技术创业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产业集聚合作创新、运用网络新技术助推创新、内引外联协同创新,并根据不同类型在报告中介绍了一批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典型案例。

 

受邀出席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一家陕西民营企业负责人杨正国是专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典型代表。这家企业创办之初从事的是羊绒生意,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经过市场调查,在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的基础上,转向组织工程皮肤、角膜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其组织工程皮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我国唯一获得注册证书的产品。“正是坚持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企业才获得了今天的长足发展,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重新寻找到了生存发展机遇。”杨正国表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近年来,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明显增多,技术创新成为有效支撑各自企业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因素。然而,涉及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还没有解决,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体现。

 

中小微企业呼吁

 

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环境

 

“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既得利益的掣肘,许多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身份,其技术创新产品市场开拓十分艰难。”一位来自山东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

 

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很多企业与这家企业一样的苦恼。一家重庆的民营科技公司作为参与我国血液净化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的单位之一,产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产品,但在不少地方的招标采购中却经常败给外资企业,让企业感到非常困惑,备受打击。“同样的技术水平下,民营企业还是很难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获得同等的公平市场机会,企业往往不是败给了技术,而是败给了身份。”该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要给予中小微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等同的创新环境,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不能因为身份不同便采取有区别的政策待遇。政府要在观念的引导上加大力度,在市场准入方面和金融支持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平等待遇。”参与湖南调研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表示。

 

企业技术创新亟待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融资难、融资贵,这是一直限制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桎梏。当前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由于企业利润薄,技术研发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等特点,企业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全国工商联调研组在报告中列举了江苏省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江苏省有小微企业54.7万户,盈利面仅有31%,同比下降12%,利润的不断萎缩,使得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资金更加不足。

 

“要发挥好金融的核心作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深化多层次信贷体系建设,加快金融改革,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全国政协委员、天津滨海高新区工委书记荣建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议国家尽快组建政策性的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银行,强化对这些企业的信用支持,尽快设立中小企业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创新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金融产品。

 

中小微企业即使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也要承受利率上浮、存单质押、承兑汇票贴息等附加成本,有的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甚至高达30%。“未来应当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靠直接融资来解决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要为中小微企业做好金融服务,打造好担保平台。我认为,可以将国家扶持三农企业‘少取多予’的政策借鉴移植到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福利待遇保障是留住创新人才的关键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依托,真正为企业提供与国企一样公平的人才政策,是帮助中小微企业留住创新人才,保持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中小微企业难以留住创新人才,高校毕业生普遍有“嫌小爱大”、“嫌私爱公”的择业倾向。许多企业反映,月工资3000元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到处都能招到,但要招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即使工资开到五六千元也不一定能招到。有的中小微公司技术创新骨干,宁愿放弃每月4000多元的薪酬,也要到镇政府拿不到2000元的工资当公务员,根本原因就是中小微企业相应的福利保障不到位。

 

“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请、户口迁移、子女入学、就医、社保、住房等方面经常受到不公平待遇,使得人才为未来充满后顾之忧。”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几乎调研组走访的每一家企业都曾经反映过留不住创新人才是限制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报告当中,呼吁国家尽快将中小微企业创新人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使其能够平等享受政府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在人才工作资金中专项单列保障中小微企业人才经费,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积极创造条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除了资金、人才短缺,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企业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等原因也是限制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

 

“马云的阿里巴巴从15年前的一家小企业发展到现在的巨无霸,成功的秘籍就在于创新,我认为,阿里巴巴创新成功的要素有三点:一是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理念要完善;二是政府的服务与扶持到位,没有限制其发展;三是确实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政府与市场要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其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高鹰忠建议,国家要进一步构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以立法形式明确政府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法定职责,进一步调整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方面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让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力真正迸发。”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伍跃时提出,国家应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创新性企业最怕的就是创新成果被侵权。没有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中小微企业就没有创新动力。国家应该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要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知识产权保护,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院,统一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真心实意深入基层倾听企业诉求,沉心静气客观分析存在问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破解发展难题。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全国工商联完成了这样的参政议政三部曲。切实能为正在升级换挡期和转型阵痛期的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也正是召开这次双周座谈会的初衷。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呼吁和努力下,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转型发展之路将会很快迎来新的春天。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