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用举国体制推动全民健身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记事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10-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1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提出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

 

这一消息让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文化和体育处处长张京华兴奋不已。“这么多年来,全国政协一直在为推动全民健身奔走呼号,今天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心里真是非常高兴。我刚才电话联系了几个体育界的委员,想告诉他们上网看看这条新闻,没想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张京华笑言。

 

从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到建设群众体育组织,从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到加快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每年一个课题,已经将调研足迹踏遍福建、江苏、湖北、云南、四川、内蒙古、浙江等十余个省区。当新政出炉,委员和专家们在振奋之余,更多的是对政策落实方面的冷静思考。

 

我国体育发展方式将迎来重大转变

 

“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既是以人为本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真正的体育强国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当务之急,体现了重大的思路调整和执政理念转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段世杰这样评价《意见》的出台。

 

他认为,这一引领体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体育发展方式将迎来重大转变,即从行政主导向行政服务和市场推动相结合转变、政府办体育向扶持引导社会办体育转变、从体育部门主管向多部门联动转变,这将有力地繁荣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全面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为体育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其本质是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是跨领域的,群众体育更是如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原主任马继龙表示,政府一方面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理顺体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宣传与引导,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统筹力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

 

在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霍建新看来,大政策出台后,应尽快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空白及配套政策的不足进行制定和修改,让政策更具适时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完善或修改有关社区体育的政策法规,以满足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又比如制定并完善适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政策及实施细则,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开放工作等,这些都是当务之急。”霍建新说。

 

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定为“全民健身日”。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由于投入少,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甚至出现了像广场舞那样的“场地之争”和“是非之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公共道德的问题,实际反映的则是普遍存在的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此次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这意味着作为全民健身基础保障的体育设施建设问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商学院院长徐玖平建议,在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要做到兴建与整合并举,优化场馆设施条件。“一是吸纳社会资金兴建场馆,加大社会对体育场馆、体质监测中心等健身事业的投入,兴建体育场馆设施。二是整合现存体育场馆资源,优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运动场馆资源配置,协调相关场馆的公益性开放程度、时间等事宜。”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副市长刘敬民则认为,应由体育总局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对各项法规、规章关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调研,对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的欠账摸清底数,限期督办解决,并由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落实指标的细则和具体考核办法,制定相关措施。

 

“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规划道路、绿地、森林、广场、人防设施、河道等设施,安排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学校等单位的体育设施继续加大向社区开放力度,加强管理,兼顾学校、社区的需求,降低安全风险。”刘敬民说。

 

筑牢学校体育根基

 

很多委员和专家都认为,健身是一种体育习惯和氛围,应该从小培养,所以学校体育应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明确学生体育课的时间、体育设施的基本要求,用法律手段保护学生的体育锻炼。

 

“应把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也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作为中长期发展计划推进落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建议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推行“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的比重,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集学校体育课、学生运动竞赛、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业余训练相互协调、有机结合的体育教育训练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附属竞技体校校长陈立人建议,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学校体育的研究与设计,注重田径、游泳等基础项目的开展,同时加快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进校园,对现行体育锻炼标准和考核办法做必要调整。

 

“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升青少年健康素质也需形成社会合力。应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条款,加大政策导向,政府部门和各级社会组织也应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普及体育锻炼知识,形成全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氛围。”陈立人说。

 

全方位打造体育产业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0.6%,与美国体育产业年产值占GDP的3%左右有相当大距离。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赋予体育产业朝阳产业地位,使其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之一,实是应势而为,明智之举。

 

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看来,体育产业是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健康产业,未来,将会成为支柱性产业。应设立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将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范围,量化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指标,让人民群众从健身中得到幸福。而实施龙头带动,培育世界级民族体育产业品牌也尤为重要。

 

“我国民族体育产业实力不强,国家应给予大力支持。出台具体支持政策,集中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科技领先、在国际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民族体育产业品牌,进行重点培养,给予重点扶持,给体育产业民营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让民族品牌国际化,成为世界级的特色品牌。”卞志良说。

 

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特色的体育产业。美国全面开花自不待言,日本是体育用品,韩国是健身娱乐,意大利是足球产业,瑞士是登山、滑雪……相比之下,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发育阶段,没有真正形成特色,的确难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激发全民健身运动。

 

“与此同时,管理、规划、研发、营销等体育人才短缺问题也不可小觑。体育人才培养,政府与市场都有责任。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引进各种资本,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力量。”全国政协委员、军事体育运动大队副大队长王恋英表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