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生态保护与发展应遵循“天人合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6-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揭示的正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4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常委借道家经典思想阐释自然界万物互相资辅、相互生息,生态保护与发展需要实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人类自我厚享任意猎采,把地球挖得千疮百孔;肆意滥砍植被,导致地面沙化;不珍惜水资源,导致湖泊干涸、河水断流;大量使用汽车,导致交通拥挤、尾气污染环境,从而使自然界阴阳不和、上下不交、运度失衡。”任法融列数了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并建议国家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让民众从心灵深处感悟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维护生态的重要意义。

 

相比起任法融常委的道家阐释,刘晓庄常委的发言显得充满诗意,但诗意之中首先蕴含的却是失意———“阳春三月,我的眼睛被遮天蔽日的浓浓雾霾所笼罩。朦胧的天色、呛鼻的空气、拥堵的交通,一种对生态生活的热切向往,就像梦幻般的幽灵,把我的心绪引向对生态城镇化的思考。”

 

“生态城镇化建设需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城镇布局结构,科学构建生态城镇化模式,自然风景要与人的发展相得益彰,实现‘天人合一’。”刘晓庄提出,应当告别过往“连片开发、水泥森林”的思路,倡导“把田野留住、让山水永存”,用绿地将城市新区与中心城区隔离,将城区美化成为一片片的“碎花布”;大小城镇合理规划,构成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新型生态城镇群,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千万颗星,汇聚成“满天星”;沿着交通干线串联出“糖葫芦”形的花园城镇体系,一城一品、一城一貌,赋予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

 

充满诗情画意的城镇向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而自然保护区则应向着“国家公园”的方向迈进。马志伟常委提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发展战略,国家公园制度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建立“既谋万世,也谋一世,既谋全局,也谋一域”的特色国家公园体制。

 

“从世界国家公园建设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实行长期封闭、短期开放和人与公园隔离的政策,这显然不符合我国国情。”马志伟提出应当按照“天人合一”的思路,积极探索适合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共赢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模式。“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并举并重,既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使其成为管理的主体,又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管制原则,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通过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增强国家公园属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