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谢崇通、易如波、李文忠:海外创业者的求索之路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3-06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特别报道。今天上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我们也特别荣幸地邀请到参加政协大会的海外列席代表,他们是: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泰国华星电脑集团公司总裁谢崇通先生,欢迎谢总。 [16:13]

 

[谢崇通]:各位网友好。 [16:13]

 

[主持人]:美国华商会常务副主席、中昂地产集团董事长易如波先生。 [16:17]

 

[易如波]:各位网友下午好。 [16:17]

 

[主持人]:阿根廷华人企业联合会顾问、阿根廷李丰药业集团董事长李文忠先生。 [16:18]

 

[李文忠]:主持人好,网友大家好。 [16:18]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三位嘉宾来自不同的行业,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海外创业者。说起创业,我们都知道,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承担很多的压力。是什么激励着三位走向创业之路的? [16:18]

 

[谢崇通]:事实上,是因为当时年轻,我是1991年去泰国的,当时是南巡之前,祖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经济的热度还不行。作为年轻人,当时想出去闯一下,我之前是在广州海运管理局工作,环境还蛮好的,因为年轻,想去创业,想去外面看一看,想看看外面是怎样的,就走出去了。走出去后就要面对要做什么的问题,不是什么行业都可以做。 [16:18]

 

[主持人]:隔行如隔山。 [16:18]

 

[谢崇通]:就是这个道理。我就想,年轻人是不是有一个新的行业可以做,然后跟老的行业有一些区别。因为老的行业,老的企业已经占有了位置,特别是泰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些旧的行业,建筑、钢铁等所有的行业,都已经有一些大财团来做,我们年轻人怎么办呢?我就想起,我们应该是做一个跟年轻人在一起的行业,一个新的行业,所以我选择了IT这个行业。事实上,IT一开始做,那时候中国的IT还不怎么行,当时IT的产品主要是台湾,还有新加坡,他们在做。当时在泰国,一开始是用电脑打字,我们是第一批开始用电脑打字的。在我们之前是用打字机来打字的,旧式的打字机,是不能改的。我们是第一批跟人家用中文来打字的。我们这个行业上来,旧的行业就做不下去了。 [16:30]

 

[主持人]: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对他们是一个冲击。 [16:30]

 

[谢崇通]:是这个道理。我们一开始是打字,然后在国外给人家翻译一些文件,中译泰文的文件,在这个时候,有些客户就需要买中文电脑,我们就开始想着做电脑的生意。当时做电脑的生意,在我们泰国,一般是以英泰电脑为主,Windows98是不能三种文化的,作为中国人,中文,或者一些华人来泰国要创业,公司要管理,需要三种文化,中、英、泰,怎么办呢?我当时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应该开发一个软件,叫做中英泰文,在同一个版面能够工作的软件。我们就开发了这样一个软件,挂在Windows98上,也就是这么一点,使我们赚到第一桶金,我们在泰国卖中英泰的电脑卖得很好。我们的客户主要是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当时我们大陆去泰国创业或者做公司很少,因为当时小平同志南巡讲话还没有开始。当时我们国家的人民还很穷。 [16:30]

 

[主持人]:相对来讲是比较闭塞的状态。 [16:30]

 

[谢崇通]:对,我们就先卖给来自台湾、新加坡、香港这些在泰国创业、在泰国做公司的中国人,后来慢慢就卖给了一些中国大陆来的同胞,这是一开始的起步。 [16:30]

 

[主持人]:所以我们也注意到一点,您不仅仅寻找一个新技术,并且您选择新技术的落脚点是在泰国,您刚才说了,在泰国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并不多,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 [16:30]

 

[谢崇通]:泰国是一个华人、华侨比较多的社会,因为它是在亚洲,不像欧洲、美国那么热门。事实上,有时候人不一定要去到一个竞争很大的地方。当时,我们选择来泰国,觉得这是一个竞争不是那么厉害的国家,就像我们现在就业不一定来一线城市,也许二线城市,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6:31]

 

[谢崇通]:应该是的。或者有一句话叫歪打正着,因为一开始谁都想去美国、欧洲。说实话,我们当时去不了,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条件去不了,我们就去了泰国。一开始,我们就卖电脑。后来,我们中国大陆开始有了一些IT的工厂,就是电脑周边的一些工厂,台湾的工厂刚到大陆来。我是作为大陆这里移民过去的,我就占有优势了。我就开始来中国大陆采购一些电脑的配件到泰国去,一步一步做,开始是一个小店,做批发,然后慢慢做有几十个店,就可以做到泰国电脑周边数一数二的公司。 [16:31]

 

[主持人]:实践证明您这样的想法和结果是吻合的吗? [16:31]

 

[主持人]:我们了解了谢总一开始的想法和契机,我们也知道他选择从事IT行业是因为这是一个新技术,我们避免了与传统产业先入为主的一个优势,跟它去面对面的竞争和较量,最后证明也发展得很好。问一下易总,您是出于怎样的想法选择进入地产行业呢? [16:31]

 

[易如波]:我最早为什么有思想激励我出来做这个事情呢?第一步,1992年还在读书的时候,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这个时候自己有这么一个思想,想有朝一日,待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毕业以后,要去做点事情。接下来以后,也在琢磨,当时觉得说高科技是一个空话,认为做地产行业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事情。感觉做地产行业,赚钱会更快一点,所以选择了地产行业。 [16:41]

 

[主持人]:您那时候眼光很有前瞻性的,这么多年以后,我们才忽然发现一直在追悔莫及,为什么多年前我们没有早点去买房子,为这个而苦恼。但是那个时候您选择做地产行业,并且是海外投资这一块。海外投资,是在哪? [16:41]

 

[主持人]:那个时候是不是需要很大的实力来支撑这样的选择呢? [16:41]

 

[易如波]:美国的洛杉矶。 [16:41]

 

[易如波]:因为在洛杉矶,最早我们是做得比较小的,后来很迅速的,在较短的时间以内,当时我们是这样想的,美国人可能比较注重享受,而我们中国人可能更注重的是怎么去挣钱,发展自己的企业。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当时那时候很勤奋、很努力,我们干一天的工作,美国人来干的话,可能要一个星期甚至说最低三天才能做完,他们三天做完的事情,一个人干的事情,对于我们来讲只要一天,如果再夸张一点说,应该他可以干一个星期。有了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我坚信我的企业是做得快的,和美国企业比起来,发展速度是快的,当时有这样的信心在里面。 [16:41]

 

[主持人]:谢总彰显的是找到新契机,易总打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劳这张牌。李总,您选择海外投资,当时为什么会落到药品行业呢? [16:42]

 

[李文忠]:我主要是从小就从事中医药工作,做了很多年了,1983年我在国内创办了,北京市,也是全国第一家民营医院,当时报纸头版头条都进行了报道。1983年,当时的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给我亲自签的字,北京市政府,也是作为医疗卫生改革突破口,现在叫北京市大柳树医院,还存在,在王四营。1983年办私人医院,五年以后,私人医院就很多了,说实在的,我们国家发展得太快,医院太多,管理跟不上。当时私人医院就办成收容所、养老的性质,国家就控制了,后来就低迷了。然后,我那时候就想,那时候正好是一个移民潮,从回来人的信息当中,我发现有些人,在国外特别需要中医,我们也刚开放,刚开始走上海外。我从这些信息当中,我就想到去国外考察,1988年我就开始考察,先到了欧洲国家。那会儿我一夜之间成名,很多国家也邀请我。 [16:42]

 

[主持人]:知道您是第一个尝螃蟹的人。 [16:42]

 

[李文忠]:人民日报、北京日报都是头版头条给我报道。人民日报那时候鲁南新社的主任,北京日报的一个记者,头版头条加评论员文章,他们很多人都邀请我,开始我去欧洲,后来我一想,不行。因为我的老师,很有名,叫谢海洲,就是中国顶级的中药专家,我对中医药喜欢,也有这方面的专长,想做药。我去考察,到了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我都去过,后来我为什么没有在那里留下呢?一看,按咱们中药这种申请,肯定不可能批得下来,到现在都很难很难,它都有西药的审批程序来。好比说中草药,一个药出来1100多种成份,一个一个成份,就像人没有身份证,你怎么去申请,跟这个道理一样。我后来为什么到阿根廷呢?我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被邀请我到那里去,也很远,它那里也不发达,我通过到卫生部咨询,有一个植物性药物这么一个项目。又作为药,又是植物性,就是咱们中药的模式。我跟他咨询,他说可以,这个可以批。然后,我就在那里留下了。我考察一年后,我就准备要出去,把那边医院委托给别人经营,我要出去了。在那开始一下子投资很大,那会儿在1990年投过几百万人民币,那会儿对咱们来说也是很了不得了,很大一笔数。但是转眼之间,就血本无归了,这就是在海外创业的最重要的一方面。就包括现在,很多人如果创业,我希望他们也接受这个教训。你要了解当地的政策。你搞医药,要了解当地的医药政策,因为跟它的政局也有关系,跟当地的经济政策、跟当地人的民族习惯,各方面都有关系。 [16:42]

 

[主持人]:一个大背景是什么呢? [16:42]

 

[李文忠]:你搞其他行业都一样,你不了解人家的国情,不了解人家的民族习惯,不了解他们喜爱什么东西,能接受什么东西。我当时就是语言不通。还有一个,在海外搞创业,要有人脉关系,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道理。所以,这些都没有。到那儿一下子就失败了,血本无归。 [16:42]

 

[主持人]:当时造成的打击是很大的。 [16:42]

 

[李文忠]:很大。我虽然回来还有医院,我要坚持下去,我从头做起,我做中医门诊,开办中医学校,到了第11个年头,我们的药品才被批了下来。然后我在这十多年过程中,我搞门诊,通过讲学,我后来作为阿根廷国家药典编辑委员会的编委,我通过这个平台积累了很多人脉。 [16:42]

 

[李文忠]:到第11年才真正批下来,到第12年,才开始全面上市,才能有点利润。 [16:43]

 

[主持人]:是什么在支撑着您支撑了11年这么长的时间。 [16:43]

 

[主持人]:我们说创业者通常都是有一种精神支柱在激励着、在支撑着他,创业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往往,成功的人都是坚持下来的。您认为最关键的支撑您下来的因素是什么? [16:43]

 

[主持人]:源于一种民族自信和您不懈地坚持。 [16:43]

 

[李文忠]:通过我办门诊,对中医的传播,让他们写入了一些药物。我相信西医很多病是治不了的,要靠中药。咱们的中医,也是几千年的中医文化,确实有很多特效的东西。所以,他们一看,好多病治不好,尤其风湿之类的,用的效果特别好,而他们就是止疼的,没什么办法。我认为这个将来一定会成功,只要有好的效果,将来你这个事情就一定有前途的。后来我就坚持下来,慢慢进行宣传,然后交朋友。他们又聘请我为南美洲最大的医学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医科大学的客座教授,给他们定期去讲课。然后慢慢和上层人物接触也越来越多,一些名人也可以替我做广告。我也在那电视给他们做中医讲座,慢慢局面就打开了。所以,我第一年,等到它的上市,经济危机过去以后,很快利润就很高了,就发展起来了。 [16:43]

 

[李文忠]:最主要是我对中药的,以及他们使用中药以后,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我认为他们特别喜欢、特别相信咱们中医药。 [16:43]

 

[主持人]:这两天正值两会期间,很多的代表委员对于相关的教育话题都有很多探讨,国内的一些教育,大多数人反映是一种应试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才,他更多的是比较擅长去考试,可究竟他适不适合我们社会的需要?是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呢?这就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焦点了。大家普遍认为,在国内创业环境并不十分乐观,谢总,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呢? [16:43]

 

[谢崇通]:我这里有一个数字,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后85%是立即能用的,印度的大学生出来,能够立即用的是25%,它说中国的大学生,出来只有10%,出来就能够立即用的,这不是我们年轻人的错,也不是大学生的错,就是刚刚主持人提及的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是培养应试的人才,就是专门培养出来考试的。考试的话,没有一个地方比得上我们,包括美国,美国考试的话,一定考不过我们,或者考级,每年的分数高的。那些中学生能考到考到2300多,2200多,满分是2400,他们总是考得很高,有这样的情况。假如能考到六七百,超过七百都有,中国的学生考试绝对是一流。有个问题就是,去了一个欧美国家,他们觉得我们的学生是比较偏向于读书,实际操作能力却不怎么行。我儿子是在美国读书的,今年在美国读高二,他现在每天是怎样呢?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上课的,只有上午都在上课,下午是不上课的。星期六、星期天,他是不上课的,做什么呢?每天上午上完课之后,下午他去做一些实验和技能性的东西,也没有很多的功课,只会有一点点。星期六、星期天给你休息、给你运动。我觉得和国内比,那就不得了。国内,我们现在高中生,为了备考,每个人都读得很累,从早读到晚。所以中国的学生很苦很累。 [16:57]

 

[主持人]:大家觉得很累很苦的时间还不够用,我不但在学校要学,还要在课外报很多辅导班,就怕比别人落下来。 [16:57]

 

[谢崇通]:中国的学生真的很苦。海外的学生比较轻松。 [16:57]

 

[谢崇通]:这是他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技能跟着一起发展,一起学习,给你实验,给你实际操作。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大学毕业以后就能够用的。 [16:57]

 

[主持人]:这么轻松的一个学业的状态,为什么还能培养出学生毕业后这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呢? [16:57]

 

[谢崇通]:还有一个情况,大陆的学生考试那么高,但是那些美国、英国的学校,不一定要录取你,他更喜欢录取一些来自其它国家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学生,比如泰国,我儿子去美国读书,他的分数没有中国的学生高,但他被录取。因为他以往有泰国的学生去他们的学校,他觉得泰国的学生到他们这里,比较容易融入学校的环境,和美国人更容易融入在一起,有一个氛围,一下子能和他们成为朋友,就好象是同种文化,能聚在一起谈。 [16:58]

 

[谢崇通]:中国的孩子过去的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不敢主动和美国人在一起沟通,或者是在一起讨论什么的,他们就不敢,可能和英文也有关系,或者和人家的习惯有关系。我们的学生是每天自己学习读书,讨论的时间少。国外的学生,需要的是更多讨论,大家在一起做一些项目,做一些集体能够完成的定好的活动内容。 [16:58]

 

[主持人]:中国孩子过去的话就会费点劲。 [16:58]

 

[主持人]:谢总说的,跟国外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在学习模式上的一种不同,造成我们培养出来更多是应试型的学子。就目前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改进或者在哪些方面注意一下,能够让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贴近于社会,更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呢? [16:58]

 

[易如波]:第一,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不能完全说它不对,我觉得它的基本功是练得很好的。应该说,不论和美国、欧洲,我觉得中国教育的方式,它的基本功是练得挺好的,比他们扎实。但是从小孩子太累了,这对他的生长和生活,前期太累了以后,他的基本功是练得比较可以的,这是一个。第二,中国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转换过程中走一个适当的调整。如果在调整的过程中间掌握一个度,最后中国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他不一定是比欧美、西方国家的差。但是,我现在觉得这种基本功,凭我的感觉,是很赞成的。可能这样太累了以后,从理论到实践转换过程中,这个点掌握好的话,中国的教育应该是不亚于西方,应该是不亚于美国的。这是我的观点。 [16:58]

 

[主持人]:转折点如何把握得更好。两位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减负,中国的孩子太累了,需要减负。李总,在您的眼中,如何看待中国孩子在减负问题上我们该怎样放手,这个度把握在哪里? [16:58]

 

[主持人]:一方面学习,希望家长在传统观念上、心理上的认同和学习,我们也要作出适当的改变,可能也要放手相信孩子,他们有能力把自己打造得好,不要把时间全部占完。 [16:58]

 

[李文忠]:我觉得有些地方是应该像国外的教育学习的,像减负。为什么一直提减负呢?因为孩子,十几岁以前是发育期,太累了,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他有时候承受不了。咱们国家是怕输在起跑线上,都想望子成龙,所以不断地给他增加负担。现在有的孩子,简直到了不敢接受的程度了,承受不了,所以这个很重要。这些方面,应该像国外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学习。 [16:58]

 

[李文忠]:国外的孩子在初中以前虽然负担不那么重,但是大学也很成功,比如美国的高等教育,也是从小在美国国外学习长大的,但是他的大学水平也很高。 [16:59]

 

[主持人]:这就是我们在探索,为什么人家轻轻松松就能够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而我们又苦又累,却好象最后人才并不太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需要。这可能是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和探索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回归到创业的话题上来。几位几个比较相同的一个特点,就是海外创业者。说起海外和国内创业者,这二者又有怎样的本质区别呢? [16:59]

 

[主持人]:至少是本土化的,至少了解一些风俗习惯、一些法律法规,这在我们身边还不存在语言障碍最基本的一个沟通。 [16:59]

 

[谢崇通]:假如从现在这个时候来讲那是有区别的。我觉得海外创业会比在国内苦,有人说三倍或者多少倍,我觉得确实苦很多。为什么?比如我去泰国,语言我们是不懂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懂语言,我们就没法沟通。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好当地的语言,要学会沟通,这是第一件事情。学语言的过程有长有短,这就要看怎么样了。第二,我们不熟悉它的环境,不习惯他们的风俗、习惯,我们要熟悉和了解它。只有你了解了这个市场之后,你才能去做市场和做生意,这是第二个事情。第三个事情,假如说我们,我们当时是没有钱的,不像我们现在到海外创业有钱了,现在中国人出去是带钱出去的,我们那时候哪有钱带出去的,没有钱的,就是带着一个行李包,身无分文,慢慢一点一定做起来,这是本质上的区别。从IT角度来讲,我觉得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学生或者中国的就业者,我觉得在中国的创业环境还是蛮大的。我觉得会好过在国外。 [16:59]

 

[谢崇通]:最重要的是,现在中国需要一大批IT人才,因为我是做IT的,我围绕IT谈这个事情。现在需要大批大批的IT人才,你要创业,可以先去做事情,打个比方,土话叫打工。我们人有几十年,你不要想一二年、五年就想到取得一个什么成就,有时候不要太急于成功,因为有一个过程。我们在海外创业都是一二十年、二三十年的,不是一下子能成功。我对年轻人的就业,不要急于求成,你要想着有一个过程,也许你可以去一些大公司里面,作为职员去打工,有了一个基础以后,你再出来创业都可以,不一定每个人出来创业。 [16:59]

 

[主持人]:谢总一开始就有打工的经历吗? [16:59]

 

[谢崇通]:也有,我们一开始要打工,熟悉环境,有了人缘,有了了解,有了人缘、人脉的积累才去开始创业。现在跟年轻人讲,不一定整天想着二年、三年内就要达到多少资本,不一定要这样想。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你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坚持去做,成功的路上只有坚持。有一句话讲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剩下的只有坚持的人。这个事情是不要急于求成,这很重要。你给他一个时间,然后你再慢慢去规划。一开始先是打工,然后创业。中国的创业,我觉得还是有机遇的,为什么呢?因为市场的机会很大。国外就不一定,泰国6700多万人口,人口比广东省还少,中国有13亿的人口,你不要想着做好多东西,只要你能够做好一件东西,把这件东西做精做好卖掉就不得了。你要用心选择你的行业,选好了,你就要坚持,我觉得就有成功的理由,也有成功的希望。 [16:59]

 

[主持人]:选好方向以后,照着自己选择的方向持续不懈地去努力,一直往这条方向走下去,这是您的一个观点。 [17:02]

 

[主持人]:谢总,您从事的是高新技术行业,我知道这个行业的挑战性是很强的,技术变革是日新月异的,面对这样的挑战,您是如何应对的? [17:02]

 

[谢崇通]:主持人这个问题很好,就是一定要创新。现在这个时代,特别是IT的时代,你没有创新,就会死路一条。作为年轻人讲创业的话,现在大的品牌,联想、华为,你做平板、做手机,你根本没有希望,你打不过他们的。怎么办?我们就要选一些比较偏一点的,能够做出你的特色出来,你就有希望了。或者你做一些周边,打个比方,为这个手提电脑设计一个什么东西,平板电脑设计一个什么东西,手机设计一个什么东西。比如现在充电宝这个东西,目前没有新的技术能顶替它。充电宝这个事情,它的投入不大,门槛不高,很多人能做。有些人说,那么多人做怎么办呢?你就要做出你的特色,你只要有一点特色,它就有生命力,就会有人喜欢你。我是这样感觉的。年轻人创业,主流的,因为我们打不过他们,这个社会已经好多好多大财团给占有了这个位置,我们从小的一个行业,或者一些小的人家不起眼或者人家不做的东西,我们从这里做,我们就有希望。 [17:02]

 

[主持人]:谢总的观念是从一而终的,从一开始就选择说要寻找新的契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与一些大的集团的势力相去面对的时候,他也在寻找一个新的有特色的点,从这块发力。 [17:02]

 

[易如波]:在房地产行业,国内外的竞争会有所不同? [17:02]

 

[易如波]:我是这样来看待,我们本身都是从一个很原始的、从一个很基础的,也就是从零开始做。如果在国外,做一个地产行业,可能你对地产行业的产品、研发,最后可能是靠勤奋、靠努力,你就能成功。从某种意义来讲,更在于你管理的水平、管理的能力、领导团队的精神,要靠这股韧劲。和国外比起来,因为我们人比较年轻,年龄比较小,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可能在国内的话,应该是你的社会资源、人脉资源,或者说关系,因为房地产这个行业,它是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果你没有关系的话,你很难做大的。你在国外,当然也需要资金,相对来讲,它可能会淡化,你可能真的做到第一批房源以后,第二批你的口碑出来了,品质出来了,包括你的管理经验整个都出来了,可能大家都来向你投钱,因为国外的金融行业,它跟国内是不一样的。国内是相对比较成熟的。所以,回答主持人这个问题,国内和国外有什么区别?国内,可能是真正懂得这个技术的人、懂得这个产品的人,地产业有技术、也有含金量,但是你不一定做得很好。国内相对来讲,它的人脉资源,我们平常所说的关系,可能相对放得比较重一点,这可能也是发展中有那么一个过程,二者的区分可能就是在国内和国外有这么一个区分在里面。国内也就是人情世故,人情更重一点,人脉资源更重要一点,而国外是需要有经营能力、管理团队,要有自己的思想,可能会做得更好。 [17:02]

 

[主持人]:它更注重品牌和口碑的传递。说起房地产市场,这都是我们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离我们最近了。现在国内的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态是基于一种健康的水平吗? [17:02]

 

[易如波]: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发展,应该是趋于健康的水平,逐步,不能说绝对的健康,现在我认为是处于一个健康的水平,它正在发展下去。大家也在议论,好象中国,特别是北京、上海一线城市的房子,和美国、伦敦,大家来做一个比较。但是,大家没有回过头想一想,中国是14亿人口,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一线城市,北京这样的城市,那么它就仅次于美国,也就是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中国产生了很多富豪、很多富翁,中国有钱的人是挺多的,拿第一个超级大国美国来比较,它真正在人们手中所掌握的钱,当然作为前几位,可能比中国多。但是比中间这部分,并不一定比中国多。因为中国的人口多,中国这几年的经济是很厉害的。房价,现在健不健康呢?应该是健康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健康。特别是我们本届政府,就像这次参加两会,现在政府都是属于很有智慧、很有领导的人,知道怎么用市场经济这个杠杆去调整,我觉得最早是做得很正确,也是非常好的事。 [17:02]

 

[易如波]:说到房地产,包括目前的房价是否健康呢?我认为基本可以算是健康的,可以这样来理解。 [17:03]

 

[主持人]:这是您的一个观点。我们再来问一问李总,您从事医药行业的。近年来,药品安全事故可以说是常有发生,如何来杜绝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呢?关键点在哪里? [17:03]

 

[李文忠]:关键点,像我20多年一直在国外做医药行业。要想杜绝,从根本上,一个是加强监督机制,这是最主要的。从根源上,一套完整的系统监督机制,不给做假的、做伪劣药品的机会。像国外,这些事情还是很规范的。 [17:03]

 

[主持人]:比如说它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制约? [17:03]

 

[主持人]: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所缺失,还是要弥补它。医药行业在海外发展,它会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和其他行业比的话? [17:03]

 

[李文忠]:有法律法规,还有很高端的检测技术,这很重要。 [17:03]

 

[李文忠]:我搞的这个行业和其他又不完全一样,虽然企业是相通的,我们在国外也是企业,但它有它的一个特殊性。我搞的是中医药。在前年,我在云南中国侨联会议上做了一个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在海外传播中医药,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讲演。中国侨联,因为它跟中央政治局有直通车,就把我的问题反映到中央领导了,中央领导也有批示,要给予支持、关注,然后委派给了国家中药我管理局马建中局长带队,派了中国顶级的中医药专家黄乐成先生还有其他几个,北京大学、福建大学的、医科大学的院长,一块儿到我那儿去考察。考察中医药在国外传播的情况。让他们统计,他们对世界各国中医药的情况是最了解了,真正在国外,等于我那是第一个被国外的国家法律承认的。所以,这个有不诚信。我现在总结什么呢?在海外医药创业,第一是你得坚持得住,这个行业不可能在短时间挣到钱是不可能的,而且都是投入,并且是很长时间。我们国家在医药行业的发展,中医药也是一样,为什么很少呢?它都想投入,这个月投入,下个月就想挣回钱来。国营企业,国家也是一样,它也去探讨的很多,大使馆也推荐我,说我是成功的企业,让我给他们做过很多次的讲演经验,我说你们都做不到,你们来了三年,钱投进去,没有挣到钱,你的乌纱帽就没有了。 [17:07]

 

[主持人]: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主要的瓶颈在哪里? [17:07]

 

[李文忠]:一个是时间问题,短时间,好比这个药要做临床实验,尤其中医药,他不了解,我为什么讲人脉关系,并不是我靠关系做不正当的。 [17:07]

 

[主持人]:只是你了解我这个药品的功效。 [17:07]

 

[李文忠]:他是朋友,他就能接受,他就会使用,他相信你。他有好的效果,他口口相传。你的药金杯银杯,不如有口碑,口口相传,他就给你宣传出去了,你融入主流社会很重要,一定要深入他们的角色层。像我现在接触都是他们,可以说中药、医药界的高层,立法的。通过这些关系,原先不能使的中药,你给它积累资料,让它接受,法律承认,这有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 [17:08]

 

[主持人]:必须得有持续的坚持。 [17:08]

 

[李文忠]:第一是时间。另外,不可能短时间盈利,要能够坚持下去,这一点有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成功。 [17:08]

 

[主持人]:我这里有一组数据,我国留学生在五年内增长一百倍,这些留学生当中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海外进行创业,如果他们其中留在海外进行创业的话,今天的三位最想对我们创业者说些什么? [17:08]

 

[谢崇通]:最想说的就是你要熟悉它的环境,你一定要了解它的市场环境才行。我的建议是,你跟大公司合作,或者他先去大公司打工,或者你跟他合作,不要想着你要赚很多。只要有大公司愿意跟你合作,你就有机会,把我们优势的产品卖给他,这是第二个。第三,你必须要守法,给想去创业的年轻人,不能以在中国的方式来做事情,在国外,法律的环境比较成熟,所以守法也是一个必备的条件。这个可能会有问题,这是第三个建议。 第四个建议,你要有创新,你要有优势,假如你没有创新、没有优势,你在国外会蛮困难,因为你的条件限制了你,假如没有新的东西,本国人就比你厉害。所以,我们去,要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才能做得过他们。 [17:08]

 

[主持人]:所以您的落脚点还是在新和特色上面。要有我们自己的独特之处。 [17:08]

 

[谢崇通]:一定,要不然就没有你的机会。 [17:08]

 

[主持人]:易总,您觉得呢? [17:08]

 

[易如波]第一个给他们的建议,首先要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的政策和环境,要熟悉他们的法律法规。第二,要熟悉它的一些政策,包括业务方面的,如果你不熟悉法律环境,到时候你可能违规违纪了,甚至犯罪了,你都不知道。因为我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十分严谨的,美国的法律应该说是很全面的,每个细节都做得挺好的。第一是要熟悉它的法律。第二,是要熟悉它的政策,因为它的政策也是在调整的,发达国家的政策也是在调整的。这个政策,你不能说是一种控制,但是你要走在政策的前面或者走在政策的边上,可能你盈利面就高。第三,特别是现在海外的学子来讲,你可以海阔天空的想,但是我奉劝你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干。我们毕业出来以后,研究生一毕业出来以后,要干吗就干吗,自己要创业,这个想法我觉得没有错,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是,你一定要脚踏实地地去干,这是我奉劝的一句话,要勤奋、要努力,要实实在在的去干。我就这么三点。 [17:09]

 

[主持人]:李总您是如何来建议? [17:09]

 

[李文忠]:海外留学生创业,我觉得想在国外成功,刚才他们也讲了,一是要守法,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这是最重要的。再一个是了解它的国情,好比搞企业,搞企业你要做广告策划,你要了解国家的民族习惯,比如高露洁,别处都是红色的,在美国、日本就必须是白色,红色认为是不吉祥。所以,一定要渗透到社会,尤其还有上层社会,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 [17:09]

 

[主持人]:要去渗透,要去了解,要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一些民俗和习惯。我们这么说,这些因素还停留在客观层面的一个了解,如果从自身主观因素来看的话,三位觉得创业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体现在哪里? [17:09]

 

[谢崇通]:第一要确定的是你要坚持,你要刻苦,要有这种特质的人才行,这是第一。第二,你要有创新,你要有优势,你到海外要找机会。不然,人家都有的东西,人家是本地人,人家接地气,你是外地人,你怎么会有机会呢?所以,一个就是坚持,一个就是有创新,年轻人到海外去,要有必备的素质。 [17:09]

 

[易如波]:我觉得首先是要勤奋,其次还要努力,你不努力、不坚持是不行的,最后还要创新,要做到与时俱进,这可能是在海外做事,这几个要具备的,如果不具备,到最后不见得是一个成功者,所以要勤奋、要努力、要坚持、要创新。 [17:09]

 

[李文忠]:在国外创业,除了勤奋、努力,最主要我认为还得要有一个做人要正直,要有诚信,得到所在国人们的信任,这是最主要的。 [17:10]

 

[主持人]:三位说得很好,我觉得三位说的这几个关键词:勤奋、努力、上进、诚信,不管你在海外创业还是在国内创业,都是作为一个人才、一个成功人士可能都要具备的一些关键点和关键因素。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跟我们带来的分享,谢谢三位。今天节目就是这样的,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17:1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