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俞敏洪:通过“翻转课堂”为偏远地区带去优秀师资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3-06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15:20]

 

[嘉宾俞敏洪]:我这次的提的提案就是关于这个的,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最主要的不均衡是是老师的不均衡。不光是在偏远地区,比如说北京和北京郊区,你就会发现买北京郊区的教学水平就会差很多,后来我们查了一下原因是什么,既然都是同样的教科书,而且北京发的统一的教学大纲,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就走进教室听课去了,结果发现时老师上课水平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我们谈的教育质量的均衡问题实际上谈的最主要的内容是师资资源的均衡问题,那师资资源的均衡应该靠政府主导。 [15:21]

 

[主持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的? [15:21]

 

[嘉宾俞敏洪]:其实去年我就提过一个特别简单的提案,这个提案的要点特别简单,就是我说凡是在农村地区教书的老师比城里老师多30%,城里的老师会以飞快的速度转到农村去教书。因为城里培养出新老师很容易,这样的话农村老师就会变成优质老师。跟你举个简单例子,现在中小学平均工资大概是4千块钱,如果他到乡下去能拿到5000多块钱,他会怎么想呢,我大不了我每天开车到乡下去,现在到乡下不就是10公里么,我住在城市。完了如果学校说还能给点车补的话那我就更加划算了。乡下还能呼吸新鲜空气,跟农村孩子在一起还很单纯,完了我还能多拿钱,实际上这个方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15:21]

 

[主持人]:您觉得为农村老师增加工资的可行性有多大? [15:21]

 

[嘉宾俞敏洪]:我统算过,国家即使这样的话一年其实多不了几百亿的教育支出。比那个4%中间的一个零头都可以,就是只要你愿意到农村教书,我就给你加工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15:21]

 

[主持人]:那您今年的提案是关于这方面的吗? [15:21]

 

[嘉宾俞敏洪]:是的。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4G在全国马上就要上。上了以后哪怕在沙漠中接受视频的速度跟电视机是一模一样的了,在这种前提下我觉得每个学校只要配一些设备就行了,这些设备是极其便宜的,就是10年前要50万块的设备现在我5万块都不到。配上以后谁来给这些孩子们上课呢,变成翻转课堂,知道什么是翻转课堂?就是把当地的老师变成助教,变成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的老师,那么真正教他们的老师是谁呢?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在北京就可以给他们上课了,我可能同时能对十个班二十个班上课,上完课以后学生也还可以提问,因为现在全是互动设施。提完问以后有些问题就留给当地老师解答,当地老师解答不了的就由我们来解答。实际上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我们的优势资源全部倾斜到偏远地区去了。 [15:22]

 

[主持人]:您对利用“翻转课堂”给偏远地区孩子上课的办法是否有过世界的实验和调研? [15:22]

 

[嘉宾俞敏洪]: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远程教育实验,实际上发现效果特别好。做了一个相对落后的一个县的高考,北京的一个县,本来这个县的高考平均分比北京城里差了10分左右。在我们做完这个辅导以后,最后文科超出了1.5分,理科只差了3分,平均分给他们提高了接近10分,这种优势教育资源其实非常的明显,所以我后来研究教育最后的结果,优质教育不在教材、不在设备。90%的重量实在老师,这是你没有办法的。 [15:23]

 

[主持人]:在高考的众多科目中,为什么大家对于英语的讨论这么多?为什么会选择首先改革英语考试? [15:23]

 

[嘉宾俞敏洪]:因为这里面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现在国家包括政府领导对国学越来越重视就是对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那么对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的结果北京就是最先反映的,把高考提到180分,那么就意味着另外一门课必须分数就要下降。拿英语开刀毫无疑问是最方便的,因为很多人把英语学习和语文学习看作是对立的,尽管实际上这个对立的想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而且想想中国民国时期的老一代学者都是把英语和国学学得都特别好的,不管是傅斯年还是林语堂还是陈寅恪还是朱光潜他们,都是英文和中文运用自如的。所以把两种语言放在对立上看是个特别浅薄的做法。第二个就是,对于学生来说,刚好学生会认为英语学习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他们会认为这个比数理化还要难。把一门被学生认为比较难的课放在一个相对来说被改革的前面,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我觉得主要是这两方面的原因。 [15:23]

 

[主持人]:您觉得未来的英语考试应该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15:23]

 

[嘉宾俞敏洪]:其实现在中学生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现在学英语比到大学学英语要更加的好一点,基础打得会更加扎实一点,所以我觉得中国再下来最大的麻烦实际上就是中国的考试与学生的命运挂钩得太密切了,它跟学生有没有命运上的关系呢?一定是有的,但是学生自我选择,比如说我觉得未来英语应该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呢?应该让大学自己来决定我哪个系对英语分数到底有多少要求,而不是说统一的一个标准。比如说,如果说北大说,英语满分是100分,我要求所有进北大的学生英语都考到90分以上,我觉得像这样一刀切的东西永远是错的,它应该怎么呢,比如说英语系它要求我的英语分数要达到95分以上,那么中文系可以说我的英语分数只要60分就行,或者50分就行。应该每个系根据自己未来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来确定英语分数到底应该给这个学生多重的比重,如果能到这一步的话,那么我觉得就根据学生的专业、根据学生的特长、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录取,那么我觉得这就达到了一个真正人性化录取学生的标准。 [15:23]

 

[主持人]: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的出国留学从业务上来看人数有没有什么变化? [15:24]

 

[嘉宾俞敏洪]:出国留学人数变化最大的是前五六年,就是从学生出去读本科刚刚开始到今年为止大概发展到了30万左右的人群。那么从中学毕业到国外去读本科的人群已经大大超过了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人群。去读研究生和博士的人群现在也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自费的,另外一类是需要奖学金资助的,那么奖学金资助的人群每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在美国经济衰退的时候人数下降了很多,现在也开始回升了,因为美国经济在回升。那么这帮人群都是苦出身,家庭没有钱,希望拿到全额奖学金,这类人群读博士的比较多,因为读博士比较容易拿到全额奖学金。那么现在中国的的留学人群主体是中学生去读本科,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原来都是最初每年呈100%增长,这两年呈百分之三四十、四五十增长,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平缓期,我估计明年和今年相比到国外去读本科的人群大概最多会呈10%-15%的增长,再到明年以后肯定就会在一个统一的水平线上,但是每年的人数不会低于30万,这是中国留学人群的现状。 [15:24]

 

[主持人]:有一个老话题很想再听听您的看法,就是《中国合伙人》是不是新东方的变相策略? [15:25]

 

[嘉宾俞敏洪]: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是按照新东方为背景拍的,但是我个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参与。主要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认为就是说,我这样一个好端端的人就被拍成电影了,我觉得特别不好。因为我知道电影会有很多夸张和不实的地方。第二个就是,我本人也不想这样去宣传新东方和宣传我自己。但是后来还是拍了,因为陈可辛说这是他的一部独立的制作,跟我没有关系。但是拍完以后他也邀请我去看了首映式,我觉得从整体上上来看,这部电影我看了以后没太多的感觉。因为我看的时候老在对照电影中间的人物和我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审美是需要距离的。但是我周围的包括我的朋友还有观众们都说这部电影还是挺励志的,挺正面的,所以我觉得大家觉得励志和正面就好。所以说中间的故事情节大概一半是真实的一半是虚构的。因为戏剧和电影一定要有戏剧化的场景,必须要有虚构在里面。所以自己对于这部电影是,自己谈不出来对它的好感也谈不出来对它的不好感。我原来谈的时候就两点,第一呢,我说电影中表达的以我为原型的陈冬青这个人物呢,个性上描述他窝囊的地方多了一点,其实一个人要在现实中真正做成事情的话,真那么窝囊的话是做不成事情的。既没有领导魅力又没有个人魅力,仅仅靠着朋友就做成事情了这个在东西在现实中间不太存在。第二个呢它里面有些描述的我们之间的争执歧视是不太符合商业规律的,它是符合了大众娱乐的需求,不符合商业规律,比如说,中间有一个镜头,陈冬青为了不上市,突然就增发了30%的股份,都没通过其他两个股东的同意。像这种东西在商场上要是出现的话,公司立刻倒闭了,那两个股东都把你砸死,因为你严重侵犯了股东的权益。你要想增发的话,必须是全体股东通过的原则上。所以呢他是为了电影的需求,但是这部电影在老百姓看来觉得是一个很励志的电影那就很好。 [15:25]

 

[主持人]:那当时您有和陈可辛导演沟通这些吗你? [15:26]

 

[嘉宾俞敏洪]:没有,他拍电影的时候,我跟他说了我绝对不参与。 [15:26]

 

[主持人]:之后呢? [15:26]

 

[嘉宾俞敏洪]:之后我在演讲的时候有说过,他应该能看到,但是这个电影已经成型了,他是不可能改的,已经公演了。 [15:26]

 

[主持人]:电影里面讲述的陈冬青的创业经历看起来还不算太难,你真实的经历是怎样的呢? [15:26]

 

[嘉宾俞敏洪]:我这个东西电影它也没法体现这样的难度,其实它已经适度体现创业的艰难了,比如把教室放到旧工厂去,有这样的影子。但是现实中要做成事情肯定要比电影中要困难很多。 [15:27]

 

[主持人]:说到这里,还想请问您对大学生创业怎么看?什么样的大学生才适合创业? [15:27]

 

[嘉宾俞敏洪]:大学生创业我一直我的观点就是,一个是我鼓励大学生创业,一个是我不鼓励大学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创业,就是说很多大学生在大学不读书就去创业了,或者说一毕业就拿了父母一笔钱就去创业了,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我觉得在大学期间或者大学一毕业就创业只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他对高科技领域极其熟悉,并且自己研发的产品是可以做成一个就是真正的人们愿意用的一个产品的前提之下。一般的创业我觉得应该是先工作个三五年,有跟人打交道的经验,有对公司的现场的这种感觉,人际关系变得更加成熟以后创业更加容易成功。创业其实也不在乎早晚,你看我跟马云、李彦宏等等包括马化腾都是工作了三五年了以后才开始干自己的事情。 [15:27]

 

[主持人]:说到这些互联网的精英人士,很想请问您新东方的发展有没有受到移动互联网的冲击? [15:28]

 

[嘉宾俞敏洪]:很难说是冲击,应该说是一个互补。移动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现在新东方也在不断地抓住这个机会,所谓的冲击是对大脑的冲击,对你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的冲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冲击。那么现在为止,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真正一家把教育做成功的。 [15:28]

 

[主持人]:教育如何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真正实现成功? [15:28]

 

[嘉宾俞敏洪]:大家都还在摸索。那么我个人的态度观点是,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是应该是把地面教育和线上教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样的一个教育过程。因为线下教育有很多东西实不可取代的,比如面对面跟老师交流的时候的专注度,和老师当场点播的领悟,那么以及同学们之间在一起互相切磋研究学习的团队精神,包括孩子们在一起建立如何在人群中间进行交流的精神,都是线上不可取代的。因为教育领域中间,一个教育的完成要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是培养人的人品,培养孩子的品格。第二是培养孩子的知识加智慧。第三培养孩子的交流能力就是进入社会的能力,这三个要素基本上都得在线下完成。那其中有一个要素在线上完成或者在线上完成会更加有效,就是对于知识的传播和传授,比如说我们现在一个老师对全班30个同学上课,你根本就搞不清同学哪个听懂了哪个听不懂,但是通过线上的智能推送,或者说学生学习以后的问题解答,线上的那种智能记录,我立刻就能知道这个班哪个学生听懂了哪个学生没听懂,没听懂的学生我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使这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迅速提高,所以线上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线下的教育,所以未来的教育会有纯碎线上教育公司会有纯粹线下教育公司,但是未来做得最好的肯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最完美的公司会是做得最好的公司。 [15:2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