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全国政协委员朴英:营造适合于创造力提升的文化环境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3-25    来源:人民政协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从心理学角度,要提升创造力,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困难很大,有可能的是改变文化环境。提升人的创造力,或者适合于创造力的文化环境,要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要对各种文化的刺激持开放的态度。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很强调多样性,多样性很有价值。如果我们在单一的物种里生活,我们可能发现的潜在的有用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人类在地球上创造了很复杂的、多样的社会环境。如果暂时地激活某些文化价值可以改变和调整我们大脑的机制,也可以调整我们的认知策略。这样一种刺激是有利于创新的。有差异了,才可以互相启发,有差异才可以有各种灵感的相互碰撞。

 

第二,适合创造力文化的民族性。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是支持把自我和他人结合在一起的,由此可以推断我们一定比西方人容易转换他人角色,而且容易博采众长。心理学的角度,你判断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大脑皮层是一种激发,当然对创造力有好处。学校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他们认知问题角度也不同。

 

第三,对于不同观点的包容性。因为个体的人格、动机、对风险的偏好有差别,认知能力也不同。我们对创造力的表达要有支持的环境,创新之初是脆弱的,开始是有毛病和缺点的,它也有永恒与暂时性,发现了这个可能下一次另有发现。

 

第四,关于创造力的文化生长性。历史上优秀的一些文化作品肯定是博采众长的。新知识、新方法肯定是在未来,所以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小升初都要学奥数,本来有形象思维非要按照奥数模式训练,不利于人才成长。

 

第五,个体创新的重要性。互联网已为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提供了便利,因为你的灵感是短暂的、瞬间的,需要跳跃式思维。我认为原创不是组织出来的,灵感不一定什么时候出现,甚至可能捕捉不到。未来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应该能够跳出传统思维,而且他还要能够分辨出哪些想法值得追求,最后他应该有一个说服人们接受他的新的灵感的能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