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52号


案    由: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环境保护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办理
提 案 人:民建中央
主 题 词:农村,环境,生态文明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整治农村环境,积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等。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基层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较为普遍,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和措施;二是农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乡镇企业和农民视企业发展和生活便利为第一需要,对破坏性行为缺乏自我约束;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农村很少有较为规范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养殖场因陋就简,没有配套的污染处理设施;四是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环境管理人员也严重不足,县级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乡镇级基本为空白。
    我们认为,应创新机制、统筹城乡、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在广大农村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各类媒体,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宣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和环保科学知识,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普及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的有关知识,使农民了解面源污染的危害,掌握基本的防治和减少面源污染的办法。
    2.建立城乡互动机制。打破城乡分治的环境综合整治格局,统筹考虑城乡环境整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和污水管网建设,可将临近城市的农村地区一些污染物纳入城市污染处理、处置系统;加快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进度,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有序推进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提高河道水环境自净能力,改善村庄水环境;彰显农村生态建设特色,进一步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凸显生态建设优势。
    3.坚持科技先行。迅速进行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引导群众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尤其是比较成熟可行的技术,如侧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沼气技术,出台鼓励支持有机肥生产使用的政策、推进畜禽和水产规模化养殖等,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导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各种循环经济经济链。
    4.加大水污染整治。抓好乡镇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工作。加快列入各类规划中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已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运行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通过实施“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省级环境重点监管企业”、限期治理和限期改正等措施,不断强化对重点污染行业和企业的治理,对整治后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按照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和关停转迁工作。不断推广因村制宜的污水处理模式,抓好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
    5.建立资金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像城市一样作为基础设施工程来抓,加大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稳或基本靠自筹的尴尬局面。一是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二是用足用好“一事一议”等其他涉农资金,把分散的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作用。
    6.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经过调研发现,富裕的农村生态环境就好一些,贫困的农村生态卫生环境就差一些。事实说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富裕了,就会在居住环境上下更多功夫、更高地要求自己,因此,要继续做好“三农”工作,形成全社会重视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农村建设的强大气场和良好氛围。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