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393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政策扶持力度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办理
提 案 人:民革中央
主 题 词:农业,粮食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03年以来,中央出台了以“一免四补”为重点的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粮食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实现连续十年增产。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达到12038.7亿斤,首次登上1.2万亿斤高位,十年累计增产3424.8亿斤。其中,2012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总产8921.96亿斤,占全国总产75.7%,比2003年提高4.7个百分点。在各种粮食品种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地位更加突出,2012年总产占90%,比2003年提高5.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依靠科技主攻单产,2013年粮食单产达到358.5公斤/亩,再创历史新高,比2003年提高69.7公斤/亩,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68.4%。特别是近几年,粮食增产主要靠单产提高。
    但是,我国粮食供求形势依然偏紧。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粮食需求刚性增加的趋势不会改变。近年来粮食净进口持续增加,2012年进口量超过7000万吨,其中,谷物净进口1316.9万吨,总进口大豆5838万吨,2013年进口量将超过2012年。
    在粮食连年增产的高基数、高起点上,制约粮食增产的因素不断凸显。一是粮食生产投入不平衡。目前对粮食生产的扶持资金主要靠中央投入,各省省级财政也安排了部分资金,但总体上数量不多,市、县(市、区)财政安排资金总体上很少,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稳定粮食面积的压力不断加大。尽管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净减少仍不可避免,耕地质量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大量存在。棉花、油料作物面积已经大量减少,调整结构增加粮食面积的潜力十分有限。三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条件改善欠账还比较多。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但投入标准低、建设进度慢,有效灌溉面积仅52%左右,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总体上还较低,抗灾减灾能力严重不足,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适应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农田集中连片、机械道路配套条件等还比较薄弱。四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仍然突出。尽管国家出台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最低价收购等政策,但农资价格涨幅较大,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粮食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机作业、生产用工成本增加较多,一些种田大户需要支付较高土地租金,种粮效益得不到保障。五是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粮食生产从业人员老年化。江苏省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达58岁。农户兼业现象普遍,传统精耕细作方式受到严峻挑战,适应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新型主体、组织形式等尚未有效建立,适度规模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国必须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强化产能建设,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发展。为此建议:
    一、着力调动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主产区粮食稳住了,国家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必须让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要给产粮大省、产粮大县增加奖补资金,建立奖补资金增长机制,每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在将补资金增长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不低于20%的比例直接用于扶持粮食生产,由地方政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扶持重点,增加粮食产能。
    二、大幅度增加农田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的投入。国家应从整体上考虑农田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投入水平,对各地粮食生产进行统一规划,以县为单位划定粮食生产优势功能区,整合各种资源,统筹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建设一块,成熟一块。对粮食主产区划定的粮食生产优势功能区要立足长远,在投入上要长期给予倾斜,形成长效机制。
    三、大力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这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统一耕种、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秸秆还田等专业化服务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民还不习惯,如不能有效引导,往往变成粗放种植,造成粮食减产。因此,国家必须增加投入,提高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扶持标准,对专业化服务的作业给予适当补贴,减少农民的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单产的持续提高。
    四、重点扶持规模经营主体。适应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需要,将新增种粮农民补贴向规模经营倾斜,从直接补贴向补产能建设转变,并将土地流转补贴等补贴资金重点向粮食规模经营倾斜,在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晒场、仓储烘干、机房机库等生产条件改善上给予相应扶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