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827号


案    由:关于在国民教育中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央文明办会同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袁亚非
主 题 词:文化建设,教育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但是如今一些青少年已丢失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所以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迫切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国民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传承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更是息息相关。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力求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在真正意义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从基础上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关于在国民教育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有几点建议:
    1.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政府扶持力度、企业参与度。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起步较晚,传统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还处在探索和缓慢前行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让传统文化教育形成“气候“,一方面离不开党和政府在政策、机制、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离不开万千企业的参与。
    党和政府面向社会,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好的生存环境,企业面向传播主体提供传统文化教育服务和产品,二者通力协作才能形成传统文化教育行业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在基础设施上,政府引导建立以传统文化为内涵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等,企业进驻后形成传统文化教育产业集群,打通传统文化行业产业链发展路径;在金融扶持上,政府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创造低成本的成长坏境,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实业支撑;在税费、行政审批上,政府可以减免传统文化教育行业的税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速企业对传统文化教育行业的探索和实践。
    2.搭建传统文化教育的“双向”基础。
    教育的过程是由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努力共同完成的,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双向”兼顾。
    在教育端,要加强对教育者文化理论功底的塑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首要任务就是“传道”,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教育者本身要有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在教育中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所谓,“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在被教育端(主要在教育内容上),“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让优秀文化都融入“娃娃”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有生长的“土壤”。比如让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故事进入学生课本;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不定期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文化交流论坛;举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纪念活动等。
    3.加强“家风”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引导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规”、“家教”、“家风”,可以潜移默化地传导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要倡导每个家庭组织“重拾”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自修、孝道、礼让等“家风”,让青少年继承道德传统,吸收传统文化。如以社区为单位,举行“家风”文化会、“家风”故事会等,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以“家风”为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风尚。
    4.利用传统节日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现在很多青少年只知“平安夜”、“圣诞节”,却不了解何为“端午”、“重阳”,甚至记不住父亲、母亲的生日,对他们来说传统文化离他们太远,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还要贴近青少年生活,做到“润物细无声”。
    比如,建立更加合理的国家传统节日假期制度。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从年初的春节,到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在新时代,利用这些传统节日假期,借用典故传说进行传统伦理文化教育和引导,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5.结合新形式促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新时代,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结合时代需求,用新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进入青少年的内心。
    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用“时尚”来演绎。比如采用电影、漫画等形式打造出同时具备“仁、义、礼、智、信”和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历史人物,做到喜闻乐见,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然而然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不输于世界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只要应用合适的传播方式,恰当的题材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扎根”就不会是空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