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599号


案    由:关于建立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办理
提 案 人:鲍义志
主 题 词:生态文明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青海做为生态大省,一方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之源,中华水塔,另一方面许多地区又严重缺水,水生态保护、利用和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建议:中央从我国生态文明战略高度以及严守我国生态红线的角度出发,尽快将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该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建议案由如下:
    一、构建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现实意义
    1、水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已将水生态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2、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由青海生态地位决定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青海省地处三江源头,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是我国主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好青海省水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而且还影响着下游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3、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喝上干净水、享有优美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水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种功能,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的用水和水害问题,创造良好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用水环境,是构建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水利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4、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水资源节约保护的迫切需要。青海省用水结构和效率相对较低。通过实施节水型社会、节水灌溉、水污染监测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有利于引导各地、各部门主动适应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有利于树立全民节水意识,有利于提升水利发展,进而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实现“留住水、用好水”。
    二、构建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工作思路和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实行东西部开源节流并重、南北部保护修复并举,以构建青海高原生态屏障为目标,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强化治理水土流失、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量为主要手段,加强水系、绿带建设,用水系网络化推进绿带规模化,消除“生态孤岛”,构建生态廊道。
    1、在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和以柴达木盆地为核心的循环经济试验区,通过实施节水型社会、跨流域调水、水系连通等工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以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建设水生态文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
    2、在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河湟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通过实施河源区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生态农牧业等措施,以优质水资源保障中下游用水安全,建设水生态文明保障全社会用水安全的先行区。
    三、构建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主要举措
    青海省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省情、水情,围绕优化水空间、节约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提升水环境四个层面开展项目布局及相关工作。
    1、着重优化用水空间,促进民生和谐。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配置工程、东部城市群水利保障工程、引大济湖等工程建设,逐步构建“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在综合考虑黄河沿岸和湟水流域水资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工程布局特点、生态环境影响等基础上,因地制宜研究实施江河湖库水网联通,发挥河湖水系水资源调配功能。基本建成符合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为建设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提供基础支撑。
    2、着重保护水资源,实现永续发展。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为抓手,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阶段性管理目标逐级分解,形成覆盖全省、州(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硬约束指标体系。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提高各行各业用水的准入门槛。核定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明确各流域、区域水功能区污染物限制排污总量指标,制定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方案。严格水资源节约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逐步实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人水和谐的文明发展、永续发展。
    3、着重修复水生态,再造秀美山川。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统筹推进东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地区水生态保护建设,加快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坝系、坡耕地综合治理试点、长江黄河源区预防保护、基本口粮田等重点水保工程建设,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自然修复和保护力度。
    4、着重提升水环境,建设美丽青海。大力推进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在提高城市防洪标准的同时,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综合提升城市河湖治理标准,完善水网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水污染防治,改善城市水环境,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解决农村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恢复河道功能,改善农村水环境和用水条件,建设城乡一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美丽青海。
    构想美好而宏大,任务艰巨而长远。目前,青海省已初步对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进行了项目谋划,估算总投资1133亿元。
    青海水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建成,必将对我国以及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