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冯骥才:找回逐渐消失的“年味”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4-02-1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冯骥才]: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跟大家进行交流!谈谈关于“年味”的相关话题。[09:02]

 

[网友maomaopi]:辞旧岁,迎新春。曾几何时,新年里才出现的美食成了平日里的家常便饭,各种年货也成为流水线产品在超市中随处可见……有不少人认为,年味,在越来越好的生活中渐渐消失。在您看来,“年味”消失了吗?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担心满含先民智慧与情感的“年文化”会丢失,如何理解“年文化”的重要性?您认为哪些“年文化”已经逐渐丢失,最让您感到痛心的是什么?[09:04]

 

[冯骥才]:我觉得生活好和年味实际上是没关系的,我觉得年味是两个,一是我们记忆里面的年味,就是我们记忆以前的一种年的味道。所谓年的味道,它是包含着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年的一种文化的形式,它有一种习俗,比如我们以前在过年的时候,有祭祖、祈福这样一个仪式,这个仪式现在没有了,过去我们有贴对联这样的仪式,贴年画,现在也很少了。另外,我们在过去过年的时候,年夜饭、放鞭炮这些形式还保留着,过去的时候是这样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包括视觉的,包括听觉的,包括嗅觉的,人们创造这样的东西来表达人们对年的一种情感。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它也有一种文化的美和文化的韵味在这里面,这是长时间的一种历史,不断创造,形成这么一种文化的韵味,这个韵味一方面是文化的,另外也是情感的。所以,我们往往在以前的时候,记忆起年的味道的时候,年仅仅是一种风俗,更重要的是和风俗融为一体的对年的一种感情。[09:08]

 

[冯骥才]:年的感情,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农耕社会的时候,人们生产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农耕社会的时候,生产又和大自然的节气和大自然的时间融为一体的,比如说我们大自然以年为一个节周点,这样周而往复的。所以,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年里的收获里面,是以春夏秋冬大自然的季节,这个季节正好是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不同时间。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这是一轮。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辞去旧的一年,又迎来新的一年的时候,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着很大的一种期盼和一种梦想。所以,这样的时候,我们就把梦想和理想放在这样的年俗里面,这时候我们要祭祖,我们要期望来年五谷丰收,期盼全家平安祥和,全家人生活越来越富有,这时候人们带着很大的典型的情感。现在我们已经渐渐离开了,尤其是城市人,渐渐地已经离开了农耕的生活。所以那种年,一年一次对生活的感情,就不会在农村时期那么强烈了。另外,我们现在的祭祀,用的是公历,不是用农历,如果把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来临,这种感情转移到公历上去了。所以,多种原因,造成年的味道在消减。我刚才讲一种消减是很多习俗现在消失了,这种文化的消减,还有一个年的情感,就是年的重要性,在生活里的重要性就不如以前了,因为农耕时期,年太重要了。现在它的重要性就不如以前了。因为这两个原因,我想我们年的味道就跟以前的味道不一样了。[09:13]

 

[主持人]:您总结得非常好,我之前也注意到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会担心满含着先民智慧与情感的年文化会丢失,请问一下如何理解年文化的重要性?[09:15]

 

[冯骥才]:我们讲文化,以前我们可能是一种文化,我们以前过年的时候,并没有把过年当做文化,比如吃年夜饭,吃饺子,你认为是文化吗?你不认为是文化,但是它成为一种历史的时候,你想想这里面有文化,当它成为历史的时候,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人们文化的形态或者文化的方式,那个时候你就认为它是一种文化。我刚才讲了,在社会转型的时候,我们由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的文明和社会转型的时候,我们应该自觉地把以前的一些习俗当做一种文化,有些文化应该把它保存下来,因为这个文化里面它有很多我们习俗和美好的东西,比如我们对生活的情感,我们特有的那么一种人际之间所遵循的一些美好的观念和一些选择,比如说我们的审美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原有的文化形式里面传承下来的,这些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再举个例子,比如合家欢乐这就很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重要的日子。我举一个例子,去年媒体报道今年的春运是36亿人次,你想想,什么样的一种力量能使中华大地在一瞬间有36亿那么大的一个数量人来回的迁移,什么力量使所有的城市在这个时刻里突然就变成故乡了。北京,它也是故乡,它是北京人的故乡,在外面的北京人都要回到北京来,在外面的天津人,在北京工作的天津人也要回到天津,所有的城市一瞬间变成了故乡,都变成了故土,都变成了家园,它是什么样的一种力量,我觉得还是文化的力量、民俗的力量。这种力量它体现了土地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一个非常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根本的元素。我们要保留它,要保留它具有这么大精神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09:20]

 

[网友草莓berry]:城市化的进程遍及中国,生活环境在变,观念思维也在变,年俗也在变。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做,才能找回逐渐丢失的年味?[09:22]

 

[冯骥才]:我个人认为,简简单单地找回并不是我们过年的一个目的,现在祭祖、祭神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也没有集中展厅做这样的事情,一是你无法做,二是习俗确实是一种自然的东西,你也不可能做,也不愿意做,这没有办法。举个例子,农村的城镇化以后,农民搬到楼里面住的越来越多,你说怎么贴门神呢?门神是一对一对的。另外,你怎么贴对联,门两边还没有那么宽的墙,贴不了对联了。你想过,也过不了呀。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对年的感情,我觉得一个年,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一年要找到突破点,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时空里面去,这个时空是需要我们去找,因为是科幻的,新的一年来临的时候,365天,这还需要我们去创造。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个记者到一个年货市场,他想让我讲一下天津人怎么过年。我这时候我伸手从一个卖窗花的摊上拿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上面写了一个福字。后来他说,这贴在什么地方?我说你想一想,他说贴在一个特别的地方,我说对了,贴在电脑上的,我说是你创造出来的。平常我们看电脑,电脑是黑的,但是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把只有指甲盖那么大的福字往电脑上一贴,就有年味了,就有年意了。比如我们的春晚,可以创造出比较好的年的形式来,现在春晚被人接受了,就成为一种风俗,比如春晚就是这样。春晚,本来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的。在现在的时期,当成各种各样的民俗,人们想过年,过去没有好的方式,有好的方式就是有一台晚会,有一台晚会的时候,全家人在一起看,有欢乐的节日,非常符合年的情感。春晚要在12点结束,符合了春晚守岁的习俗,又符合中国人所讲的大年夜的风俗,这样风俗就开始形成了。所以,我觉得关键就是看对年的情感,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方式,可以把年过得更好,这样能满足我们对新年的期盼,这样做好了,不见得非要按照以前的方式过。[09:27]

 

[网友不关注]: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有人认为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原因与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有关,也有人认为受当今时代发展影响,传统文化与新奇有趣的文化相比,已经无法再吸引公众的眼球。请问,您认为传统文化消失的原因是什么?[09:30]

 

[冯骥才]:我觉得传统文化与吸引眼球关系不大,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是一种韵味,它不像商品,它吸引眼球就可以卖了,我觉得还不一样。关键是我们有这样的精神需求,而且我们热爱不热爱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了解不了解自己的文化,我们愿意不愿意享受自己的文化,我们愿意不愿意学习自己的文化,恐怕这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和政府的保护力度不够大也有一定关系,也需要政府增加保护力度,关键还不是政府保护不保护,也不在于专家提倡不提倡,还是在于我们自己需要不需要。因为所有的这些的文化,都是我们自己情感需要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才能传承下来。如果我们不需要了,我们抛弃了,谁也救不了它。我记得曾经联合国教科文一个人说了一句话,说你们的文化是你们自己的财富,如果你们不要了,谁也没有办法。他这句话说得非常重要。[09:35]

 

[网友临时干部]:时下,年轻人对情人节、圣诞节等外来文化节日的热情明显高于我国传统节日,市场也为庆祝节日推出了各式活动。您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您是否担心外来文化会逐渐“侵蚀”传统文化?如何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09:37]

 

[冯骥才]:我不担心。因为我们以前社会封闭太久,我们没有见过那些外来文化,所以我们外来的文化,觉得比较新鲜。当今有很多误解,认为外来的就是洋气的,我们自己的就是过时的,有很多这样的误解。在某一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自己的节日过得太久了,我们觉得也很俗气了,觉得外来的东西新鲜好玩,所以我们对外来节日觉得很好奇,过一过节,觉得符合我们的一些需要。我觉得对外来的节,比如母亲节,我就过,因为我母亲现在还健在,所以要过母亲节。但是圣诞节,我不过,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信教,这是西方的天主教,我不信。这样的教,是宗教节日,你不信教,过这个节日的话,这是很可笑的事。因为你不信这个教,怎么过这个节呢?世界上有很多宗教的节日,佛教也有佛教的节日,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各种节日,你不信这个教,比如说他们的万圣节,中国好象有一个典故。这些节,本身你连这个教为什么这样过,为什么有这样的节日,为什么有这样风俗都不知道,你怎么过呢?你过这个有什么意义呢,无非就是玩而已。如果只是所谓的玩,那是无所谓的事情。人们过圣诞节的力量远不比春节的力量,我们现在看一看城市某些人对圣诞节的好奇和这种参与,但是没有看到我们中华大地上的这些更多的城市之外的、大城市之外的人,他们更重要的是过自己的传统节日。实际上,我们到春节的时候,虽然圣诞节我们表面在市场上看得比较热闹,但人们还是在家里过春节。还有一个原因,我觉得应该看明白这一点,现在很多的圣诞节、万圣节,实际上是被市场炒作起来的,它这个炒作和商家的利益有很大关系,但是我从这个节日可以看出我们商家的无能,因为我们的节日里面,可以做的商业的资源要远远比外来的东西大得多。你想中国春节的年货市场是多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比如从经济销售额来讲,远远比圣诞节的玫瑰花销售得多。[09:45]

 

[主持人]:圣诞节,像您说的,是靠商家的炒作。而传统的节日是人们带动起商家。[09:47]

 

[冯骥才]:一些年轻人,他们愿意玩就玩一下,没有特别追究这个节日是什么意思。甭管年轻人,就是这个时间段、年龄段,如果这个年轻人过了十年,有了孩子以后,就不会到商场去了。[09:49]

 

[主持人]:其实和传统节日是没有可比性的。[09:50]

 

[冯骥才]:没有可比性的。[09:51]

 

[冯骥才]:由于时间关系,跟各位网友就交流到这!谢谢大家![09:52]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