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680号


案    由:关于关注地方传统戏曲的发展和保护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文化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赵光育
主 题 词:文化艺术,戏剧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传统戏曲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底蕴丰厚,特征鲜明,种类繁多,可谓博大精深。它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而成长,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而衍变,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如历史上的杭州,城市繁荣,工商业兴盛,大众娱乐圈已十分繁荣,诸如戏曲、曲艺、音乐、舞蹈、皮影、木偶、杂技、魔术、武术、奕棋、竞技等门类,那时候都已经纷纷登台献艺,真所谓无技不有,百戏杂陈。民国时期,地方小戏的发展值得引起重视。杭州本土戏曲杭剧、睦剧,就是在这个时期里才开始兴盛。20世纪30年代起,杭州还出现了滑稽戏。1951年的戏改工作,曾经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剧(曲)种进行过有效的抢救。杭州一带的杭剧、睦剧、杭州评话、杭州评词、小热昏等正是在那个时候获得了一次很好的保护。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杭州的地方戏曲开始走下坡路,其生存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尽管自2007年起,杭州市财政每年安排350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通过专项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杭州地方传统戏曲传承、保护工作的组织机制、工作机制、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但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依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来自社会认知和社会观念的挑战。一些人认为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抢救和保护是一场临时性的“运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完成,没有长期进行这项工作的思想准备。这种单纯的任务观念,对保护工作极为不利,一旦放弃这项工作,就会前功尽弃。
    二是来自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挑战。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保持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民族瑰宝能够代代相传、自然延续的客观条件。一旦客观条件改变了,文化传承就面临威胁,传承链在某些环节就会出现断裂。
    三是来自传统传承方式的挑战。在物质匮乏的封建社会,戏曲艺人的表演技法从祖辈传袭而来的,又经过自己多年的潜心学习和磨砺才拥有的某种技艺、绝活,怀有一种敝帚自珍的心态,在他们看来所掌握的是立足社会、养家糊口的独有本领,这种本领只属于本家族或某一族群所有,绝对保密,不得外传。这样便形成了某些民间技艺单线式的传承方式,即一对一传承,出现只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谨慎保守的传承方式,必然造成戏曲流派的表演技法流传范围过窄,掌握人数极少等现象。
    为使这些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在我们手上失去,为此建议:
    一、要构建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的传承体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工作不仅是单个群体和个人权益的实现,是社会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载体。
    深厚文化底蕴形成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延续地方文化的命脉,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戏曲是地域文化的枝干。因此,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和传承体系。
    二、要继续开展普查,尽快摸清家底。结合非遗第二轮资源普查工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和剧团艺人共同组建戏曲专业普查队伍,深入街道、社区和乡村田间地头再次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的地方传统戏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详尽了解掌握资源,摸清历史和现状。普查摸底要在充分利用现有工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特色,科学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对目前各地传统戏曲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特别要对戏曲传人生活状况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和保存。
    三、要因地制宜设立地方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生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遗产赖以生长和传承的土壤。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探索设立适合当地剧种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保护区,通过保护和展演,让当地的地方剧种传承有序。
    四、要加大对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工作必须将“保护和传承”放在第一位,加大对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投入。要建立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基金,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戏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支持,并加强对基金的核算和监督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基金使用效益,造福广大戏曲创作和演出工作者。
    五、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保护经验。首先,在实施地方传统戏曲文化保护过程中,除自身的研究外,还要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其次,加大对本土戏曲剧目的创作力度,充分利用丰富的民间故事,进行深入挖掘、加工和提炼,推出一批老百姓记忆犹新的地方剧种剧目。再次,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地方传统戏曲剧目积极参与国内外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拓展海外演出市场,进一步打响和提升地方传统戏曲的文化品牌。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