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84号


案    由:关于率先实现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质量公平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提 案 人:民进中央
主 题 词:教育,义务教育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经过几届政府和全社会25年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已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100%。与此相关,高中阶段入学机会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国家助学体系基本形成——就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教育在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穷国办大教育所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是,我国义务教育还是低水平的普及,普及质量有待提高。加之,在长期以来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错误政绩观的影响下,我国义务教育内部,还存在着普遍的不公平和严重的不均衡,主要是结果不公平: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只有60%至70%的农村学校学生学业达标,比城市学校学生低16至29个百分点。有相当一部分县域内乡镇和农村学生学业达标比例在20-40%以下。在相当一部分县域内,学生成绩校间差异,甚至比教育发达国家的全国范围内的校间差异都要大。教育结果的不公平,还可以从整个教育体系的终端得到佐证:农村学生和城市清寒子弟就读重点高校的机会显著下降。一定程度上,农村中小学正在沦为“打工仔的摇篮”、“产业工人基地”。
    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在城市,导致小学、初中择校热高烧不退,重点校“大班额”和“超大学校”随处可见。在农村,导致基层中小学校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父母进城陪读成风。不仅如此,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还在广大城乡导致升学竞争恶性化、学校招生权贵化(条子生、票子生)、职业教育边缘化、出国留学低龄化等教育怪相和乱象。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关键是政府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以经费投入为例,一些县城的重点中学教育经费竟然占到全县的二分之一。农村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科目的教师极其缺乏,以上学科教师充足的学校分别只占24.1%、16.6%、14.7%、28.1%,绝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这些课程。大约40%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物理实验,60%多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做过生物实验。
    当前,义务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发展现状已成为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的聚焦点、社会矛盾突出的发源地。长此以往,义务教育将无力支撑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大厦,无力为人才强国、科教兴国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奠基,甚至会埋下社会阶层对立、社会撕裂的祸根。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部署。教育部也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列为2013六大工作要点之一,而且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如何切实增进教育公平?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县区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首先让同一个县区的孩子尽可能接受均等的教育,再逐步在省市和全国范围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教育政绩观,把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作为保障社会公平的重大举措。党政部门和各级领导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努力办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加快出台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办法,对地方党政领导的教育政绩首先看学校的差距有多大,实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党政领导要带头执行“孩子就近进入义务教育学校”的政策,将“不批、不转择校的条子”作为对干部的纪律要求。
    二、从缩小县区内校际差异入手,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在国家教育投入优先向西部地区、边远农村倾斜的同时,省级政府应该大力缩小县域内的城乡差异、校间差异。建立国家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在学校的师资配备、基础设施、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生均公用教育经费,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所有学校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
    三、强化省级统筹,深化教育及相关领域综合改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尽快实行义务教育“省统筹、县为主”体制,明确省级政府统筹义务教育发展保障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省统筹机制,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要落实县级政府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责任,实行县区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建立区域内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的合并、托管等学校共同体,扩大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就读优质高中学校的机会。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