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74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完善异地高考配套制度设计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公安部办理
提 案 人:胡卫
主 题 词:教育,考试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各地关于异地高考的政策于2012年底相继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总体来说,社会对异地高考政策评价不是很高,特别是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并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基本的满足,有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要求政府对异地高考政策进行行政复议的请求。而对于流入地政府来说,他们在政策制订上也陷入两难的境地,既看到了外来人口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尽量满足外来人口的就学需求,但又苦于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对外来人口的快速涌入忧心忡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缺乏整体设计,只是就高考谈高考,没有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没有考虑到高考放开对中考、中小学可能造成的冲击。
    二是目前我国各地区仍然主要是以户籍人口来配置教育资源的,而不是按实有人口配置,这样就涉及到整个社会公共服务如何来提供的问题,如果外来人口流入过快,必然会导致流入地的公共服务资源严重不足,公共服务无力承担。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各地都按当地户籍人口来配置的,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加剧,已经造成了流入地教育资源跟不上人口流入的速度,而流出地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
    三是我国目前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流向东部发达地区的趋势暂时不会逆转,国家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上没有有效地适应这一重大变化,还是按区域、按学校的固有模式来预算和拨付教育经费,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缺乏相应的顶层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流入地在面对外来人口涌入时政策滞后,资源短缺,政府应对失据,甚至出现了本地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对立,新二元结构的矛盾逐步凸显,影响流入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是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我国还是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高校招生计划由教育部统一制定,但高考又是地方负责制,各个省市(自治区)实行自己的高考制度,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导致高考政策在改革时面临着来自招生计划方面的巨大阻力。另外,我国目前还缺乏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基本质量标准和手段,这既妨碍了外来人口子女回家乡参加高考,也不能为高校选拔学生提供参照标准。
    五是目前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电子学籍管理平台,全国范围内学生学籍变动的情况无法掌握,导致中央财政下拨的教育经费和财政转移支付与学龄人口的实际分布不相适应,没有真正体现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学龄人口挂钩,影响到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由于以上这些因素的存在,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在出台后社会普遍不叫好,外来务工人员不叫好,本地居民也有意见,政府决策处于两难境地。因此,我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异地高考配套制度的设计,从人口管理、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和教育考试改革等方面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外来人口异地就学和参加中高考的问题,以协调利益主体的关系,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此,我建议:
    一、改革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地方的人口管理要从户籍人口为主,逐步向以实有人口管理为主转变,探索和实施全国统一标准的居住证管理制度(与身份证捆绑),并以居住证管理为基础,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即基于实有居住人口来提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同时,建立居住证全国联网系统,及时掌握全国人口流动情况,为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坚持外来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与对居住地社会贡献相挂钩的原则,根据外来人口对居住地社会贡献的大小,提供有梯度的公共服务。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外来人口的基本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可以借鉴积分制管理等办法,将当地公共服务优先向贡献大、积分高的人群倾斜。
    三、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和出台我国基本学业质量标准和相应的考试制度,比如,可以参考美国SAT考试的做法,改变我国各地考试标准不一、教材不一、录取分数不一等现象,从考教材、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质转变,这不仅可以打破各地高考“诸侯割据”的“篱笆”,而且还可以有效破解流动人口子女参加高考所面临的障碍;进一步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高校根据划拨的招生计划实行自主招生,改变目前以政府为主、高校为辅的高考招生制度,向政府为辅、高校为主的录取制度转变,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公平的考试模式,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整体转型。另外,还要改变目前以户籍人口配置招生计划的做法,实行以实有人口来配置招生计划。
    四、改革中央财政教育经费下拨和转移支付的方式,从补贴地区、学校转向补贴学生,从固定拨款模式向灵活拨款模式转变,使教育经费能随着学生的流动而转移,实现钱随人走,使教育经费真正用于学生身上,同时也适当减轻流入地教育经费的压力。地方教育财政也应该根据区域实有学龄人口来制定教育经费预算,保障教育公平。
    五、加快全国电子学籍管理平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全国电子学籍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尽快实现中小学生学籍全国联网,及时掌握全国范围内的学籍变动、学生流动情况,以帮助流入地做好资源配置工作。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