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139号


案    由:关于增加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孙贵宝
主 题 词:教育,教育经费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启动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两免一补”资助,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为西部地区的“两基”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
    一、影响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差异较大。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持的力度,但在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公用经费方面,部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全国平均为4966.04元,其中农村小学4764.65元,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平均不足4000元,贵州3419.2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85%,为北京的18.49%。生均公用经费差距更大,全国平均为1366.41元,其中农村小学为1282.91元,广西、贵州、云南不足1000元,贵州834.21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05%,为北京的0.96%。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占事业性经费的比例大都低于30%,只能维持学校基本教学活动,远不能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二)对贫困生资助力度不够。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的义务教育资助政策,虽然早在2003年推行的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中已经涵盖,但由于资助项目较少、资助种类单一、资助面较窄。目前并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在学习用具、就餐、住宿、交通、医疗等方面的资助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三)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化目标资金缺口大。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文件精神,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从办学条件、差异系数、县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公众满意度调查四个方面来衡量,也就是只有县域内所有学校达到该地区制定的基本标准,才能进行督导评估。以宁夏为例,到2017年,全区22个县(市、区)要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仅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标准一项尚需投入资金就达30亿元。凭借西部其他一些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自身力量,要想全面实现国家既定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目标困难非常大。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我们要通过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
    二、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尽快制定关于深入推进西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规划,设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及学校之间的差距,帮助民族地区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筹资机制,依法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切实承担起教育投入的责任;建立与物价涨幅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向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投资教育,争取社会各界的扶持与捐助,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合力兴办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新机制。
    (三)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学资助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构建适合西部民族地区,与“两免一补”政策相配套的多层次资助体系。
    (四)建立稳定有效的校长及教师激励模式。在师资配备、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支持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以及城市的薄弱学校,使教育资源配置起到引导和调控教育均衡的“杠杆作用”。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