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李昌鉴:充分协商 决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11-3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

 

[主持人]:提到“协商民主”,人们首先会想到协商建国的光辉往事。[16:44]

 

[李昌鉴]:的确,如果考察历史,作为国家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的产生和形成,是与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统一战线基础上,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创建了新中国,并在国家制度的层面上实行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辅相成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16:44]

 

[李昌鉴]:民主政治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追求,成为衡量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标准和尺度。但同时,也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民主政治并没有固定的制度模式,不同的国家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经济水平、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只能采取不同的制度模式在本国建设民主政治。[16:44]

 

[李昌鉴]: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就是历史的选择。它一方面凝聚着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经验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华文化中诸如 “和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为贵”、“兼容并蓄”等文化元素,影响着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体现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和志向。中国协商民主制度,蕴涵在中华文明深厚根基之中,符合人们要求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16:45]

 

[主持人]:在当今我国政治生活中,协商民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6:45]

 

[李昌鉴]:协商民主制度在我国有多种载体和组织形式、实现形式,从国家制度层面看,我国的协商民主主要体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从这个层面看,实现协商民主制度主要有两种具体方式。一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之间直接进行协商;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两种协商方式的性质、地位、作用、原则、主题、主要任务、职能都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规定。[16:45]

 

[李昌鉴]:两种协商方式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重大问题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过程中都要进行协商。一方面坚持做到与参政党进行协商;另一方面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进行协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及时了解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提供广泛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从而推进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6:45]

 

[李昌鉴]:如今协商民主已经成为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实施,大体上经过“党委(中央)提出—政协协商—人大通过—政府执行”这样的程序。应该说这个程序从制度设计上已充分认识到用决策的规则来制约决策的权力,考虑到把党派、各界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作为决策过程的基本环节,体现了权力制约和行政效率的辩证统一,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中国式的决策过程”。[16:46]

 

[李昌鉴]:同时,在国家协商民主制度的引领下,在一些乡村和城市社区进行了建立协商制度的探索,并形成了咨询会、公众听证会、恳谈会等一些民主协商的形式。可以说,协商民主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并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层次和环节。[16:46]

 

[主持人]:近几年许多地方都专门就“政治协商”出台了文件,您怎么评价这些举措?[16:46]

 

[李昌鉴]:目前已有十几个省、副省级市党委专门就“政治协商”出台了相关的规程、意见和办法,还有一大批省市正在酝酿出台。从制定政治协商规程等文件入手,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是加强我国政治文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步骤,这一生动实践方兴未艾,成效越来越明显。[16:47]

 

[李昌鉴]:各地政治协商的新实践也充分证明,党委、政府通过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就一些重要决策、重大问题进行平等、真诚的协商,能够在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取得共识,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而且通过公开的讨论、协商,可以传播和扩散大量的政治信息,使社会公众不断接受、学习和内化政治信念和价值规范,进一步加深对重大政策的认同和拥护,有利于政策的付诸实施。[16:47]

 

[李昌鉴]: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各地规程的制定与实施刚刚起步,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推进。比如,对文件中含糊、不确定的规定要作出明确解释,尽量减少“原则上”、 “一般”、“除特殊情况外”等含混不清的词语;进一步明确责任,把对主持和参与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情况、对重要协商意见的落实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成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要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制定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具体办法,确保那些有参政议政能力、熟悉协商议题、能代表群众利益、具有真知灼见的委员参与协商,等等。[16:48]

 

[主持人]:总体来看,下一步协商民主推进的着力点在哪?[16:48]

 

[李昌鉴]:协商民主成功的要素至少应包括主体、内容、程序和目标四个方面。其中,参与协商的主体要求在形式和实质上都应当是平等的,共同享有协商所需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偏好,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建议;内容一般应是具有综合性、重大性和策略性的事务;程序首先必须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开放性的参与,不但应有保证充分的讨论、争辩、说服的程序,还应设置进行理性反思的程序;目标是通过转变协商各方的偏好,逐渐形成基于理性的共识作为立法或决策的基础,最终成为法律、决策付诸实施以实现善治。[16:49]

 

[李昌鉴]:程序民主是实现实质民主的重要保证,只有程序设计合理严密,操作公开透明,运转有序顺畅,实质民主所规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要进一步规范协商民主的内容和程序,对“重大决策”和“共同性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作出明确界定。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协商议题提出和确定的程序、安排协商活动的程序、通报情况和听取意见的程序、及时整理并报送协商成果的程序、认真研究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的程序等。[16:49]

 

[李昌鉴]:还要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界别的设置和功能,使政协的民主协商能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反映社会各界的意见和要求。政协由界别组成,委员是界别的代表。应着眼于增强界别的代表性、凝聚力,力求使每一个政协界别都能有效地收集和表达本界别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从而作为利益主体在协商中形成应有的“博弈能力”。另外,可以探索将协商与选举有机结合起来,改善政协委员推举协商的产生机制,增强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16:49]

 

[李昌鉴]:协商民主相对于选举民主,最可能产生的弊端是易于暗箱操作。所以在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必须始终强调协商应当尽可能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党际之间的协商,界别之间的协商,机构之间的协商,除涉及重大国家机密之议题外,一般应当尽可能通过媒体公开报道,能现场直播更好。这是长远的发展趋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