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张黎:军人首要素质是爱国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5-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黎

 

人物小传:

张黎,1943年生,山东青州人,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张黎出生在抗战年代,因战事少小随家人避难,经历坎坷,曾做过印刷厂工人。张黎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98年8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助理,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0年6月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2004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坚持读书笔耕数十年,著有诗集《谐语人生》等。

从普通工人应征入伍,从基层一兵做起,凭借着“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的“三不”精神,几十年的摸爬滚打、执着追求,全国政协常委、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黎走出了一条充满故事的“将军之路”。

“我有三不怕”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理人尽皆知,但能够从万万千千的士兵中走上领导岗位、跻身将星群的人毕竟是少数。记者请张黎上将与大家一起分享他能够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共和国百位上将之一的成功心得,张黎说了一句话:“我有三不怕: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

“人生下来就是要吃苦的。”张黎13岁考入工人技术学校,需要边读书边干活,而且是要做浇铸钢水这样的重活儿,只有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才能举起滚烫、沉重的铁水。车间领导十分担心张黎是否能承受这份工作,“你端端这铁水,不行的话我们不要。”张黎的表现让人大吃一惊,他把铁水平稳快速地端起,动作迅速麻利,甚至好过其他大人。一天工作下来大家已是疲惫不堪,满是困意,这时张黎却又拿起了工友们借给他的书。再累,也要学习,知识的力量让张黎废寝忘食。夜已深,张黎拿着手电筒,完全沉浸在书里。他忘却了时间,不知不觉中,东方已泛起鱼肚白……

1989年,中国发生了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与此同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动荡。从西德学习归来的部分部队干部谈起这些社会现象,显得十分困惑,他们不约而同地找到政工干部,提出了一系列尖锐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按理应比资本主义国家好,为什么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国、东德等国家的经济状况远远不如资本主义的美国、西德等国家?”

针对这股思潮,张黎和政治部的同志们与青年干部们进行了一场对话,张黎用“四个高速”和“五个不同”充分解答了大家的困惑和问题。当时没有一个人反驳或再提问,豁然开朗的青年干部们一起唱起了“社会主义好”。

抓住人生的重要机遇

很多成功人士都说,人生最关键要紧处往往只有一两步,记者问起张黎,他最关键的转折是什么?张黎沉吟半晌,提起了1982年担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时把握住的一次重要机遇。

当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提出,部队编制体制是个大问题,缺乏专门研究,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人,赏元帅衔。

以“不怕难”闻名的张黎看到了这份文件,立刻乘火车从兰州赶往北京。在车上他便写成了一份解决问题的方案,到了北京后,以书信的方式,给每个元帅都寄去了一封。这份方案得到了军队领导的认可,至今仍被沿用。之后,张黎从兰州军区调入中央军委办公厅,这也奠定了他后来成为共和国上将的一个重要基础。

军人首要素质:感恩爱国的赤子情怀

“我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来的时候我们这里是无人区,都‘光了’,我们村子的人也就都逃荒要饭去了。”原来,为了保证胶济铁路这条运输线,防止附近村民破坏铁路,鬼子把周围的人都杀光,把房屋都烧光了。在鬼子到来之前,张黎一家和乡亲们一同逃到了山东滨州地区。滨州是一块不长庄稼的盐碱地,白花花的一片,鬼子不会到如此贫穷的地方。

等鬼子走了,他们跑回村子一看,房屋尽毁,院子的野草疯长到一人多高,母狼都将小狼崽生到了院子里!一到晚上,老狼在外面呜呜地叫,人们心惊胆战地把自家破旧的门关起来。房子、粮食、衣服都没有,更别提被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人们只能把黄豆叶盖在身上。

逃回家乡的张黎,望着曾经富饶、如今荒无人烟的村庄,心中不免倍感悲凉。但鬼子一把火烧光了整个村庄,也燃起了张黎的爱国情怀。树在划痕处会长出枝芽,人在伤痛处会长出思想。“乡亲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一辈子记得,要说报答,我就要尽自己所能,对得起国家,对国家负责。”张黎并没有食言,从布衣到上将,“负责”和“求真”一直是他内心的准则。

张黎在兰州军区工作时,军区当时分管干部的马副政委是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很多干部天天借机去讨教、套近乎。“文革”中有人揪出他曾被俘的经历,诬陷他叛变,马副政委被送入清理阶级队伍班,关在兰州市段家滩卫生学校院内。那些曾经套近乎的人争相和他划清界限,躲还来不及,更别提来看望他。

天寒地冻,在一间破屋子中,马副政委一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席地而坐,一抬头,却见到抱着寒衣来看望他的张黎。马副政委惊诧地颤声问:“现在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敢来看我?其他人跟我划清界限还来不及呢!”张黎回答说:“人的成长像翠竹一样,节节拔高,有个发展过程,否定了其中一段,就等于否定了自己的一段历史,可竹子砍掉哪一节也难成百尺高竿。即使你被确定为叛徒,三年中你对我们进行的教育都是按党的要求进行的,所以我一定得来看你啊!”

在“四人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年代中,当相互揭短、相互批斗成为常态,张黎却“不合时宜”地写了篇宣扬老干部的文章,被《解放军报》加编者按公开发表。之后,张黎被江青派人贴了大字报,张春桥称之为:“2·27事件”。“我说的是实话,要对得起良心。”回想那段日子,张黎只有一句话。

青年成才秘诀:在琢磨中感悟

“我平时喜欢琢磨事情,想不清楚的时候要琢磨,遇到困难时要琢磨,琢磨透了自然能摸到其中规律。”在张黎看来,“琢磨”二字,是取得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更可贵的,是在历经历练之后,因“琢磨”而获得的那一分感悟。

1964年,全军开展“大比武”活动,部队从严练兵,要求战士们打靶成绩必须达到优秀,可是军事功底很扎实的张黎却在一次比赛中只打了个及格分。打靶受挫后的张黎愣了神,为什么这次比赛成绩和平时训练成绩相差那么远?难道一上战场就怂?这可是倔强的山东汉子不能接受的。他独自一人走到海边苦苦反思。这时只见一群渔舟随浪尖上下颠簸,船夫们不但没有手忙脚乱,反而一边大声唱着歌,一边与惊涛骇浪搏斗。

“艺精心需祛杂念”。船夫的歌声让张黎领悟到,不管什么环境下,保持平常心才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技术水平。有了平常心,他每次打靶成绩都很优异稳定。“如果现在让我拿起枪,我照样能打个优秀!”张黎自信地对记者说。

“有个爱写东西的战士,他的经历也证实了‘琢磨’的力量。”张黎在兰州军区主持宣传工作时,有一个喜欢写东西的小战士,但写的东西总不能见报。小战士很苦恼,向张黎请教。张黎启发他,“要搞好民兵的报道,应当首先掌握第一手情况,仔细了解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搞好报道。”

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小战士又带着掌握到的27个问题来找张黎,张黎与小战士一起研究问题,终于寻找到了报道的突破口。到现在张黎还清楚记得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当时强调大办民兵师,有的单位民兵训练贪大求全,一弄就一个团、一个营地集中到一块搞训练。”于是他建议小战士针对这些问题深入调研和思考写成报道。没过多久,《解放军报》编辑给张黎打电话,说收到兰州军区的一份稿子,这份稿件既没有经过领导审查,也没有用格子纸誊写。但稿子所提的问题很好,针对民兵训练中贪大求全的问题,提出了民兵训练要短小、就地分散的原则和经验,针对性很强。这篇稿子不仅被采纳了,还被写进了内参。

“工作和生活中只要存在问题,就肯定有人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张黎经常这样勉励年轻的同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