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夏庆友:梦想从当下起航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5-0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夏庆友

 

人物小传:

夏庆友,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973”项目“家蚕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组和遗传改良研究”首席科学家,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组委员会委员、中国协调人,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我可不可以没有梦想?”作为2003年绘制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2008年通过国际合作完成家蚕基因组精细图谱、2009年完成40个蚕类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的研究者,作为培养了包括50余名硕博研究生以及留学生等在内的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教育者,夏庆友的话无法不让人感到惊讶: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没有梦想,哪里来的追求、攀登的动力?没有梦想,如何薪火相传,培育桃李满天下?

从梦想学医到专业养蚕

“说老实话,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自己做的决策还真不多!”夏庆友也不是没有过梦想。考大学时,他的梦想是学医。之所以想学医,是因为父亲在他上初中的时候不幸染病,从田里回来,高烧几天不退。送到县城的中心医院,已经是出血热晚期,无力回天。“像我父亲那样的病,其实只要早诊断,早治疗,根本就不是很严重的病。就是因为救助不及时以及医疗设备的落后而失去生命。这在当时农村屡见不鲜。”正是因为如此,夏庆友暗下决心,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大夫。在当年的大学志愿表格上,从头到尾,他填的都是“医学”专业。

这或许应该是夏庆友人生的第一个梦想,但也仅仅是一个梦想。

或许这个梦想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太普遍了,当年报考医学专业的学生特别多。所以,1981年,很多考生被调换专业,“医转农”。夏庆友也成为“医转农”中的一员。

“看到入学通知书,上面写着‘蚕桑学’三个字,我觉得有些突然。连我妈妈都说,养蚕我们都会,还用上大学?”在夏庆友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看妈妈、姐姐养蚕。“最好玩的,是晚上春蚕吃桑叶,仿佛一片沙沙细雨声……”

不用抉择的成功之路

医学梦想破灭了。进了大学,夏庆友才发现,原来“养蚕也是个技术活儿”。原以为养蚕只是和小时候看到的一样,学学怎么喂桑叶就可以了。到了学习以后才知道,蚕学博大精深,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上学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就到了毕业的时间。选择谁来当自己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让夏庆友十分头疼。“老师都非常优秀。但我也知道,具体跟什么样的老师,对自己将来的人生可能有很大影响。我犹豫了很久,在论文开始选题前也没有想好。但事有凑巧,系上有一位前辈大师韩卿馨,早年留学东京,操一口标准的日本语。我们班就请韩老师业余给我们上日语课。上课都是在晚上,作为学习委员的我,每次送韩老师回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任务。那天,送完老师回去,我鼓足勇气,问韩老师:马上就做毕业论文了,我该选哪位老师?”韩老师也没犹豫:“向仲怀!他是最棒的老师。”“因有前辈的鼓励,我找了向老师,没有想到老师竟然满口答应。就这样,导师的事情就确定下来了。30年过去了,今天总结起来,可以说向老师对我人生的影响,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说到此,夏庆友轻松地笑了:“我只是因为当了学习委员,就送老师回家。因为送老师回家,老师就给我指了一条路。重要的事情,就这样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其实,我后来遇到的很多人生转折,都有类似之处。”

转眼顺利大学毕业,人生又面临选择。“老实说,我对做决策比较烦,也不在行。”夏庆友又笑了笑说:“好在有人给我出主意。”当时向老师说:“这个娃娃做科研不错,就去研究所吧。”于是,夏庆友就被分配去了四川省农科院蚕研究所工作。这一工作就是6年。“这6年都是在培育新品种而努力。后来课题组还培育和推广了一个新的蚕品种,农民反映不错。回家告诉妈妈,说有一个品种是我培育的。老妈很高兴,说品种好,收成就好。”6年努力小有成效,但夏庆友却清楚地看到了传统育种的限制。“未来的育种怎么走,当时真的很迷茫。”一次机会见到向老师,说起育种技术的发展,向老师指点说,“恐怕以后得靠基因了。”向老师也正在思考开始探索基因的应用,并鼓励夏庆友回校念研究生。也是顺理成章,1991年夏庆友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依然投在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向老师的门下,并在读完博士后,被老师派往日本继续学习,在日本九州大学读博士后,很快参与了日本方面的许多重大项目的研究,得到同行的好评。

时间很快到了1999年。那一年,向老师到日本访问,去九州看望夏庆友时说,我们中国人准备启动自己的家蚕基因组计划,希望你们及时回国。虽然这件事情让夏庆友为难了一阵子,但最后他还是在一片反对声中选择了回国。

“我当时和日本签订的工作合同要到2005年才结束。作为日本家蚕基因组计划的骨干成员和研究室的第三号人物,每月45万日元的收入,前景也不错。”夏庆友回忆道,“而如果我回国的话,当时的工资只有1000多元。这也是朋友反对的重要理由。但我清楚,作为一个外国人,即使你有很多好的想法,日本方面也不会重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去做,中国人将永远失去历史性的机遇。我出生在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的国家,我的事业和荣誉也在这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夏庆友向记者讲述道。

夏庆友说,虽然他的人生从来没做过什么重大抉择,但归国能够算上一个真正的重大选择。不过,夏庆友特别补充说:“就连这个重要的决定,也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的一个必然结果。”他强调自己没做过什么抉择,但依然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相信,“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一切当下的事情。剩下的事情,你相信好了,总会有很多人帮助你指点你,总会有很多机遇,也总会有一个必然的使命等待你去完成。”

做好当下最重要

聊到当下的年轻人,夏庆友说,现在有的年轻人有太多的梦想,却不去想如何把梦想实现。“像我有一个学生,一心希望成为生物学家,认为国内的学校已经配不上他了,只有去读国外最顶尖的学校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实际呢,他的确十分优秀,但还没有做到独一无二,而且,国内的理论基础比国外好,国外胜在创新更突出。这个学生的底子还没有打牢,如果盲目出国,只会耽误了自己。最终,他在我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并开始踏实认真的学习,现在这个学生的发展不比在国外的学生差,甚至成了国外一些大学竞相邀请的对象。只是,这个学生我知道,把他留住了,那些我不知道的,又会如何呢?”夏庆友强调,“对于出国的事情,我常对学生们说,国内做不好出不去,国外做不好回不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话锋一转,夏庆友严肃起来:“其实也不能全怪年轻人。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有浮躁之风气。人们追捧一夜成名,一夜致富的故事,也成了理所当然。书店里满是花样繁多的成功学书籍,就是最好的说明。”社会浮躁之风太盛,就使得好多年轻人无法处理美好的梦想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无法填补伟大的目标与渺小的处境之间的巨大鸿沟。“但是,现在正是我们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大批人才顶上来,遍地都是机遇啊!”夏庆友认为,只喊口号让年轻人踏实做事是很不现实的。“现在特别需要教育者冷静思考,该倡导什么?该传输什么?该如何为中国的未来培养造就人才?是时候好好思考这些问题了。”夏庆友表示,他对于年轻人并没有太多忠告,只是希望告诉他们,有梦想可以,但不要让梦远远脱离现实,要定一个自己目前做不到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做到的目标。这样既可以让自己有人生追求,也可以帮助自己提升信心。同时,夏庆友表示,不要因为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垂头丧气,因为所有伟大的人都是从士兵、从基层做起的。

“不管梦想有多大,把自己的当下做好最重要。”夏庆友诚恳地说道。

希望“桃李满天下”

访谈快结束时,在记者一再追问下,夏庆友一边腼腆地笑,一边说道:“要说梦想,还真没有大梦想,但还是有一些小的目标和追求,也可以算是现在的梦想吧。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桃李满天下,能为中国培养30到50位教授。如果我退休的时候能培养出这么多教授,应该是很幸福了。我是1965年生人,现在有47岁了。而到目前,我已经培养出10位教授了,相信到我退休的时候,应该能完成自己的这个梦想。”

“我这个人一直都没有大梦想,但我看见的路一定都能实现。梦想是几十年乃至一辈子的追求,有时候看不了那么远也不要紧。我喜欢把现在可实现的事情做好。”夏庆友说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