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综述

全国政协“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调研报道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4-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阅读提示:200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逐步探索建立了土地确权、增减挂钩、还权赋能等土地管理制度,还通过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农村产权交易所等促进了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
  4月的成都,满目葱绿。25日下午,成都市政协机关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与成都市政协、市委统筹委、市国土局、市农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农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展开了一场深度交流。
  “成都全市住宅以自然村落、院落或单户独居为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分散量大、利用粗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废弃宅基地越来越多。如何盘活这些农村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曾敏谈起这个话题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她向调研组介绍说,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逐步探索建立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有力推动了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是我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一次创新。”成都市委统筹委主任付毅说起耕地保护基金颇为自豪。他介绍说,200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成都市创新提出了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对承担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汪啸风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同时指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
  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2008年10月,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成都市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产权综合性市场平台——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区(市)县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分所,在乡镇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农村产权交易所成立以来,通过三级流转平台,流转农村产权26345宗,金额达115.48亿元,为促进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探索了现实途径。“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关系重大,应坚持顶层设计,先试点后再逐步推开。”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认为,在成都进行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取得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完善地方政府已出台的土地政策。
  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其耕地质量如何呢?“成都市耕地质量其实参差不齐,中心城区西北部是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土地肥沃,中心城区东南部属于龙泉山地区,土地相对贫瘠。放眼四川全省来看,人均耕地只有0.99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比例,高达68.2%,耕地数量短缺与质量不高并存。”成都市农委副主任王斌道出了“天府之国”耕地现状。对此,调研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周健民建议,加强耕地保障和规模化集约化利用、耕地质量建设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土地确权、增减挂钩、还权赋能……从成都到德阳、宜宾,这些名词成为调研组成员们的高频词。大家有一个共同心愿:安得良田千万亩,让“天府之国”人民尽开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