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瞿弦和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4-11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现在都说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您觉得咱们哪方面的文化更容易走出去呢?[10:41]

 

[瞿弦和]: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个工程也好、战略也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又再次强调的。实际上中华文化走出去很早就提出来过,而且这些年,我觉得都一直在进行。我个人觉得,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光是一个文化演出,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比如展览,比如兴办华文学校,其中包括华文的艺术教育,比如我们的出版,把我们中华文化的经典翻译成各种国家文字,在国外出版,还有我们的文化艺术演出,都在内,这都属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范畴。所以你要说哪种更方便,我想缺一不可,多方面的。应该是说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号角,我们会有更多的形式、更多的办法走出去。[10:41]

 

[主持人]:我想知道的可能是说,中国的现代文化更容易走出去,还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更容易走出去?[10:41]

 

[瞿弦和]:现代文化了解的可能更少,古典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走出去有一定的优越条件。恐怕这个问题应该分几方面说,就是我们有不同的情况,世界有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非常了解的、了解的、略有所知的和完全不了解的,可能有这么四种情况。非常了解的,像我们的周边国家,和我们多年来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肯定非常了解,亚洲地区国家,很多文化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还有一种就是比较了解的,虽然地处比较遥远,但是它本国的文化很发展,各种信息也比较便利,比较了解。略知一二的就是有些国家好象听说过,但是不知道,他可能脑子里认为的中国文化,一说艺术可能就是京剧,一说什么就知道孔子。还有就是根本不了解的,这四种情况,我都去过,都经历过。比如我们那年文化部派出到加勒比海,访问当中有一个圭亚那国家,我们带了一台歌舞节目去,剧场条件一般,演出也并不是宣传的多么热烈、多么红火,但是它的总统、总理都来了,和他们的当地人民和孩子们一块看演出,剧场的效果非常火爆,而且总统和总理都上台接见演员、合影、发表讲话,表示对中国的友好,表示通过这场演出了解了中国的文化,知道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当初记忆很深刻的。这些地方,你宣传的时候,恐怕就两者都不能偏废。我们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也要有现代的东西。[10:42]

 

[主持人]:咱们中国文化走出去怎么样能够更好地打好这个品牌?如何更好地走出去?[10:42]

 

[瞿弦和]: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传统文化,比如对孔子,我们在全世界可能现在有好像三百多个孔子学校,孔子学校讲的,有的国家的文字翻译可能还没有完全达到当地的需要,对孔子的介绍,怎么样用艺术的形式来介绍,我印象里面,山东曾经搞过一个话剧《孔子》,我们有一些纪录片,可能报道过。孔子的《论语》可能用不同的文字翻译过。我们有一位舞蹈家叫李奇,也在创作一个孔子的大型舞剧。但是,对孔子的介绍,让全世界了解的话,应该还有很多种办法,这里面就牵涉到怎么走出去。最近中国文联搞了两场很有意义的活动,一场是感悟《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叫“和韵天歌”,这样一种演唱会、咏颂会。这里面集中了声乐、器乐、朗诵和舞蹈,很有意思的一台晚会,这台晚会如果能够输送出去,我觉得有影响。[10:43]

 

[瞿弦和]:3月1号,来会开幕之前,中国文联又搞了一个,叫“论语”,前面我说的老子,叫“和韵天歌”,“论语”就是走近孔子,叫仁者之歌,这个又非常有意思。比如它可以用一种语言先介绍,在2500年前,春秋时期,在鲁国的泗水河畔,一位老人坐在银杏树下设坛讲学和弟子们开始了关于家庭、关于人生、关于家国天下的讨论,它是儒家的一个重要的学说,这部学说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国的思想文化上有什么地位,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老人。像这种,我觉得这种介绍和后边的《论语》的原文,感悟到《论语》提升的歌曲,办一些舞蹈,再用中国的民族器乐在中间配合,我觉得像这种非常精心的设计,有质量的,把中国古典的文化送出去,这种走出去,是有效果的。所以我觉得走出去比较容易,但是,要有质量,它要有影响,它要达到目的。我们走出去的方法很多,每年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包括各省市的这种机构,或者是演出公司,都在组织不同的团体到世界各地去慰问。这些演出的节目,我觉得应该有一个针对性,有一个目的。筹备工作一定要仔细,一种就是到华人地区,那时候就是送欢乐,节日期间让当地的华人华侨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的形势、变化,这是一种作用;另外一个就要走入到它的高层社会、它的主要舞台,有影响的场合去演出,让世界各国的朋友们通过我们的演出了解中华文化,我觉得这个一定要有所准备。[10:43]

 

[瞿弦和]:我参加过很多这种演出,有的是主要观众80%以上的观众都是华人华侨,那是一种气氛。我们去年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我们这个团的咱们的通俗歌手,唱《九妹》的黄鹤翔,以通俗歌曲流行演唱家的身份在金色大厅头一份办这个音乐会,和他合作的是维也纳的市内交响乐团、维也纳的市内合唱团,观看的来宾、观众,我当时在那主持,我看60%以上都是外国人。那个主持人是讲德语的外语主持人,这种演出我觉得就对中华文化走出去很有好处。因为用中文讲了一遍它的歌词大意,德文再说,有的词里面可能对比,中国人在表达爱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习惯,外国人就不同,当场翻译过去以后,很多外国朋友就哈哈大笑,明白这个意思了,就了解了中国的民俗。所以我觉得,中华文化走出去,要分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就是为华人演出,体现我们国家对他们的关怀;一种就是把中华文化介绍给当地的人民。我记得锦涛总书记可能在2008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曾经提出,叫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三多”,就是我们的中华文化应该是在走出去的时候有不同的内容。比如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不光一提中华文化就是古典的、传统的,实际上包括我们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这里面有民族精神,有时代精神,也是锦涛书记讲的,我们要坚持发展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是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的社会主义文化。我觉得把中华文化理解的要全面一点。这样对中华文化走出去,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10:43]

 

[主持人]:就是说经过精心的策划、精心的准备,走出这种品质,才能够走出这个影响力来。[10:43]

 

[瞿弦和]:要看每次走出去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观众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样的舞台演出,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朋友,这个非常重要。[10:43]

 

[主持人]::另外,您刚才说咱们中华文化走出去不困难,但是我还是想知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道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10:43]

 

[瞿弦和]:这种困难是指,第一,比如我们自己组织,完全是架起友谊桥梁的,这种访问演出,没有经济的核算,就是我的全部路费,我到那的吃住行,都由当地的华人华侨负担了,完全联欢形式的,送温暖形式的,这种是很顺当的。我说的有困难就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怎么走入国际性的主流舞台,我们怎么跟国际上的演出机构、演出市场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的中华文化走出去,它体现的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是什么,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大的难题。在我的印象里面好像只有杂技这种演出,在国外演出的时候有一种商业的价值和一种经济的条件。[10:44]

 

[主持人]:今年杂技好像还登陆奥斯卡颁奖舞台演出了。[10:44]

 

[瞿弦和]:杂技的演出很广,因为杂技这种艺术形式在世界各地人民都非常喜欢,它有它的特点,它进行一些商业演出运作,包括到国际的主流舞台,它都有一定的优越条件。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广义,它包括的种类就很多了。我们的戏曲、我们的歌、我们的舞、我们的交响乐、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戏剧等等这方面,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过程。[10:44]

 

[主持人]:具体困难是什么?是不被外国的文化所接受或理解吗?[10:44]

 

[瞿弦和]:主要的问题在于整个的组织工作,从全国来讲,应当有一个系统的研究,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通过外交的什么样的途径,或者通过国际上的什么样的渠道,跟国际的演出机构、跟国际的舞台管理的机构、跟国际的演出季、演出月也好,他们这种信息的联络,让他们了解我们的节目内容,怎么适合国外观众朋友们的口味,怎么能够有助于他们提高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这方面作为一个比较系统的,不能好像各干各的,你们这个系统联系你的,他的系统联系他的,我这里有任务我派我们的团,那个有任务他派他的团,每个团之间去了,有的因为人数限制,对节目也就没有很好的一个完整的构思,人数限制嘛,再加上有的因为经费限制,我们的舞台美术、我们的辅助手段,就带不去。这些都是我觉得在中华文化走出去实施工程当中应该考虑的问题。[10:44]

 

[主持人]:现在正好是正值文化体制改革,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您觉得怎样平衡改革和弘扬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呢?[10:45]

 

[瞿弦和]:我觉得不矛盾。因为我觉得作为改革来讲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不管是经营性的艺术团体还是公益性的艺术团体都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个总的方针是肯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时代潮流。改革之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有更多的好的作品问世,是促进文艺的生产力更加发展,它不是因为改革以后就会削弱我们的文艺生产力、我们文艺的繁荣,我觉得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把改革的目的搞清楚,各个团所在地全国各地不同的情况,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一些改革的办法。我觉得,应该是说改革能够促进我们文艺作品的发展,好的作品的产生。[10:45]

 

[主持人]:另外现在已经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您觉得网络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没有什么作用呢?[10:45]

 

[瞿弦和]:这是一个大题目。网络时代,网络的作用非常大。在网络上表现我们的一些优秀的作品,这方面工作还是要加强的。很不好意思,我不上网,原因是,一个是我觉得上网费眼睛,所以就让办公室的同志帮我上,我也有邮箱,也有微博,但是我不经常用,办公室同志告诉我一些消息,我觉得网络时代,像我这样的人算落后的,连小孩们都会。这个时代对一个传播的速度、传播的广泛是非常有好处的,很及时的能够起到这个作用。[10:45]

 

[主持人]:虽然您可能不上网,但是网络肯定会波及到每个人的生活的,您怎么看待现在这些网络文化的?[10:45]

 

[瞿弦和]:因为我不上网,所以对网络文化我肯定谈得不是全面,但是我觉得网络文化应该是一个新兴的门类,网络文化比我们原来通过电视台播放的、到剧场去看的不一样,它非常便捷,哪有什么新的动态,新的剧目,新的电影,我们在网上都能看到了,这种传播的速度是其他的表演场合无法比拟的,也无法跟它相比。所以我觉得在传播速度快的基础之上要优化,这是很重要的。就是怎么把非常好的或者说老百姓喜欢的这些东西能够及时的传播出去。[10:45]

 

[主持人]:听说您有微博,是吗?[10:46]

 

[瞿弦和]:有。[10:46]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微博这种沟通方式的呢?[10:46]

 

[瞿弦和]:微博很有意思。我这个微博是上一届,就是第四届,十一届政协的四次会议的时候,新浪网说你是政协委员,你怎么没有微博呢?我们给你开一个啊。开了以后,我就一句话:我开微博了。后来他们告诉我,就这一句话就有七万多个发过来,可是我一条也没回过,一方面我自己的工作确实忙,另外刚才我说的,医院说我这个眼睛有点黄斑性前纹,所以我老觉得一上网,往那一坐,时间长了,对眼睛会有所影响,所以我一直没有回复,我抽空,我慢慢地工作调整好了,我会上网,我会继续的。[10:47]

 

[主持人]:网友会期待您的。我们七万多留言会继续等着您回复的。中华文化走出去肯定需要人才的,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您有什么样的建议?[10:48]

 

[瞿弦和]:这也是非常好的题目。作为我一个基层团体的负责人,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始终应该坚持就是发现人才、吸收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这都不能差的。发现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吸收人才就是一个很细致的工程。中华文化走出去肯定要有优秀人才,我们近年来吸收的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传媒大学,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凡是我们剧团吸收来的,都是非常优秀的,有的是那当年的高材生、尖子,每年我还有点吸收指标的名额,所以我就可以把他们能够有机会吸收进来,非常优秀。这些人才如果你不在他黄金时代发挥他的才智就可惜了,所以我觉得中华文化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比如我们的二胡演奏家,我们有一个叫扬扬的,是宋飞老师的得意门生,全国二胡大赛拿过铜奖,非常优秀,每次无论是亲情中华、四海同春、手挽手等等各种各样的走出去的活动,我们都派他去,派他去,他的演出,在外面,反响很好,二胡本身就是中华乐器的代表。包括将来我们的交响乐要出去,我们学西乐的优秀人才要展现他们的才华。我觉得,参加国际的大赛,这也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人才,我觉得人才培养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给这些人才一个好的环境,要给他们创造机会。[10:48]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是发现人才。如果我是一个人才我自己觉得我自己不错,但是您一直没有发现我,我怎么能自荐呢?[10:48]

 

[瞿弦和]: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自己要想办法,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时候你没有这样的机遇,天才加机会,你没有这个机会可能就会埋没他,作为本人来讲不要气馁,但是有些人要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估计。比如我说人才,我看报道上,我也听他们讲,网上也说,考电影学院多少万人,初试之后,可能70%以上的人就刷下去了,抱着一种希望来的,不见得我们都要搞成专业,对自己要有恰当的估计,如果你确实认为自己行,实事求是认为自己行,那么你再找别的机会试,如果不行,搞业余,平常在自己专业之外,从事这个工作,也蛮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我们这个文化的组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组成,毕竟是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的结合,第一要有一个群众基础,要不然就不可能大发展、大繁荣,所以我觉得这个要自己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另外,作为选拔人才的单位,眼睛一定要亮,要满腔热情地发现,尽自己能力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10:48]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