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929号


案    由: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应纳入农田水利建设整体规划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郑小燕
主 题 词:水利,治理,投入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随着中央2011年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国水利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河流众多,农村水系资源丰富,如何在水利建设中因地制宜,树立“生态水利”的建设概念,规划好水利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筹划好、落实好。
    小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单元”,它依山傍水含田,连着平原和河流,如果小流域治理不好,影响的不仅是流域内部,还直接影响到江河平原的治理。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以大中河流域防洪工程、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点工程,而忽略了小流域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近年来的洪涝灾害,凸显我国中小水利欠账积弊。水利部公布的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水灾损失约占全国水灾损失的80%,中小河流洪水灾害和山洪灾害伤亡人数占全国水灾伤亡人数的2/3以上。小流域地区又往往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小流域治理不仅要还水利的欠账,也要带动当地还发展方式账、生态环境账。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有利于集中力量按照各小流域的特点逐步实施,由点到面,推动整个水土流失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的综合性得以充分体现。
    二、小流域与水利建设的关联度
    我国河流数量众多,连江支流、小河流域纵横交错。而且我国南方大部分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分布在这些支流河道的两岸周围,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对当地县、乡(镇)的水利、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
    1、小流域综合治理满足了当地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
    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因地制宜、科学布设等各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有限的水土资源,同时还减少了洪、旱灾害的发生率。开挖整修撇洪沟,疏浚整修塘坝等措施能够保护下游农田,蓄洪为利又增加了农田灌溉水源,完善了灌排系统,保护了大量耕地、道路、房屋,减轻或避免了灾害发生。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满足了当地生态的需要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植树种草、封禁管护、能源替代、舍饲养畜和退耕还林,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需求,水保生态工程的实施,可以将有限的水土资源保持好,还可以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满足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水土流失区经济的发展。水土保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和沟道坝系工程建设,增加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粮食单产,通过大面积地发展经济林果,更可直接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4、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满足了当前社会的需求。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群众的生活生存条件,使农村的环境得到整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
    三、将小流域治理纳入农田水利建设整体工程的相关建议
    1、加强领导,精心规划
    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将小流域治理纳入农田水利建设整体工程,作为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强化指挥机构,水利、农业、林业、发改、财政、物资、金融、电力、石油、商业、供销、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小流域综合治理务必要坚持“规划先行、先总体规划后局部规划再细部设计”的原则,把有无规划设计作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安排国家补助投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
    2、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往往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基础设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维修的投入比重,切实扭转“重大轻小”的投资观念,帮助农民解决最应该解决的问题。金融部门要对符合信贷政策的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信贷扶持,适度放宽贷款条件,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各级财政应给予适当贴息扶持。
    3、强化管理,创新机制
    (1)积极推进乡镇级的水利站和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水利站由于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编制紧缺和治理经费的不落实,管理的滞后、管理的粗放、管理水平的低下导致小流域综合治理无法彻底落实。因此完善乡镇级的区域或流域水利站、规范乡镇级水利站的建设管理迫在眉睫。乡镇级水利站要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垂直性的管理体制,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沟通协调好,充分利用协会的社会效应,整体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
    (2)依法加强小河流域的社会管理。一方面要监督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否遵照县、乡级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利规划,防止无序治理和重复投资;另一方面要增强维护意识,加强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支持。
    4、加大宣传,增强意识
    利用每年“6·29”纪念《水土保持法》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水土保持宣传活动,同时在当地主要街道进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通过出动水保宣传车、书写永久性标语、竖立封禁管护牌、水保林标志牌、经果林标志牌、坡改梯标志牌、保土耕作标志牌和小流域碑牌等宣传方式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水保意识。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