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3311号


案    由: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端人才培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中国科学院办理
提 案 人:伊丽苏娅,贾列肯·别克西,金莉,艾克拜尔·米吉提,买买提·艾山,学诚,黄信阳,杨志波,陈顺鹏,马国超,李玉玲,朴英,尚绍华,王平,海霞,安阿玥,安家瑶,茹克叶·穆罕默德,王健
主 题 词:民族,人才
提案形式:个人联名
内    容:
    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特别是中东部地区差距拉大的最主要原因。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他们可以对本民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起到带头,自然也成为本民族成员的楷模,具有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和谐稳定起推动性作用,并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院士称号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褒奖,作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中的杰出代表,作用某一领域地区的学术带头人,其拥有的数量经常被看作是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绩,直接反映着一个区域或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一个少数民族地区院士的产生,不仅仅对一个区域科技的发展,而且对于整个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和谐团结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为此,围绕院士评选的实际情况,建议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一样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院士等顶尖人才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些专家已经具备了院士评选条件,他们在其特殊已经领域已经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在院士遴选和评选的过程中,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端人才了解甚少,对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况理解不够,体悟不深。主要表现在:其一、因为经济和地缘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专家与外界专家交流的机会较少;其二、从专业领域看,少数民族地区专家从事的专业研究通常从解决本地区或本民族的角度出发,带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外界一般对其知之甚少;其三、对少数民族地区专家及其研究成果,宣传力度不够,对外界影响不大,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他们工作成就的了解。
    二、少数民族地区院士成长条件极其艰难。由于受经济、整体水平、大环境等诸方面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中东部地区高端人才的培养,起点不同、基础不一样,甚至可以说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少数民族地区高端人才从事科研工作的环境、待遇、平台、条件远远比不上中东部高端人才。所以,少数民族地区高端人才的成长,往往要付出比中东部地区高端人才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努力,方可出成绩。
    三、我国自1948年开始遴选院士以来,诞生了不少院士,他们绝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内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的院士则明显匮乏。目前,中国工程院在院士的遴选与评审中已经意识到此问题,并迈出了改革的步伐。但是中国科学院目前尚无相关举措。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地区工程院院士的数量明显要多于科学院院士的数量。
    为此,建议中国科学院:坚持“正视差距,尊重事实,从长计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科学院院士培养与评选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培养与评选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保证能有一名(至少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名额。同时,采取“院士培养院士”等有效举措,加强科学院院士对少数民族地区专家的学术交流、学术合作和学术帮扶。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