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关于发展林业经济促进绿色发展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民建中央
主 题 词:林业,经济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社会对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状况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出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森林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的指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林业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对推动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当期,林业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绿色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特殊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做出了具体部署,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也已把绿色发展确定为主题。推动绿色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承载能力,需要绿色的资源能源支撑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增强林业多种功能,有利于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特殊作用。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关键阶段,二氧化碳排放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平,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且中幼林较多,利用森林碳汇减排温室气体具有巨大潜力。三是扩大国内需求,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拉动作用。林产品是市场紧缺的绿色健康产品,发展林业经济将会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四是加强扶贫开发,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关键作用。我国现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496个在山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林业可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是国家扶贫开发的有效着力点。五是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充分发挥林业的引导作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已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的客观需要。
现阶段我国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乱垦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现象突出,林地流失严重,林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1、违法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明显低于耕地等其他土地类型,一些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占地都转向了林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违法采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林地造成严重破坏。2011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120个县的占用征收林地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查出违法占用林地项目380项,面积1012公顷;毁林开垦118起,面积192公顷。由此推算全国情况,数量将十分惊人。
2、毁林开垦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近年来,全国毁林开垦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在农林混居地区,毁林开垦现象仍十分普遍。一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法制观念淡薄,在侵占的林地中颁发土地证、土地承包经营证、草原证等权属证书,甚至以“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为名,支持毁林开垦,使林地保护的压力更加突出。
3、不合理的采伐和抚育现象普遍。采伐和更新脱节是林区的普遍现象,以森林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30年间,黑龙江省有50%以上采伐林地未能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为取得木材,采伐强度过大,使抚育难以完成,造成森林质量下降,难以恢复的采伐林地大面积存在。
4、林地保护管理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纵容、包庇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往往避重就轻、以罚代刑,甚至存在少数干部以权代法,干预、阻挠林业部门依法行政的现象。根据近年来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分析,因地方政府领导行为和企业法人造成的林地破坏案件占到总数的90%以上。
为此,我们建议:
1、设立中央财政支持林业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通过整合中央财政中发展改革、农业、林业、畜牧、科技、扶贫、移民等相关资金,设立发展林业经济的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林业经济公共领域的扶持力度。专项资金将直接用于奖补农户、小额贷款贴息、科技支持、信息服务、技术培训、林业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同时,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引导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林业经济,形成政府、金融、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2、建设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在交通便利、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地方,建立国家林业经济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建设,加快实施优势林业经济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高优势林业经济产品生产加工水平,提高林业经济产品质量。
3、加强林地保护管理。一是加大林地监测投入力度和管理执法力度。强化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森林蓄积量等约束性指标考核评价,实现全国林地“一张图”,中央和地方监测工作“一盘棋”、森林资源“一套数”。二是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根据项目性质、林地区位和用途制定不同的森林植被恢复征收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三是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合理有计划采伐森林,及时抚育,促进森林自然更新;保护原生性森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启动实施全国工矿废弃地等重点区域森林植被恢复工程,完善林地保护利用的投入机制。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