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069号


案    由:关于改变治水观念,提高抗旱能力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水利部办理
提 案 人:民革中央
主 题 词:水利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近年来全国出现的旱情越来越多,城市缺水愈演愈烈,虽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但2011年上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大旱为历史所罕见,造成的损失巨大,不得不引起重视。
    长江中下游历来有“鱼米之乡”之称,大气降水充沛,江河水满,地下水蕴藏丰富,极少出现旱情。虽然这次大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但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依然有许多人为因素的存在,而改变这些人为因素是预防大旱的基础,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抗旱也有借鉴意义。
    2011年南方大旱与三峡大坝蓄水几乎没有关系,因为2010年的洪涝灾害已经让长江中下游的河湖蓄满了水,而此次大旱如果没有三峡的补水,旱情将更加严重,之后的旱涝急转几乎可以肯定主要的是自然因素所影响。那么人为的因素是什么呢?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建国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其中有很多是以疏浚河道为主的防洪工程。疏浚河道在当时水资源并不缺乏的条件下无疑是防洪的主要手段,但在“水贵如油”的今天这一观念却需要改变。疏浚河道的目的当然是想让洪水能够迅速排出,减少洪灾,但也使平时的地表水径流过速,地下水水位下降,减少了区域淡水的总储存量,这是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
    第二、围湖造田和湖底淤积是另一个主要的人为因素。由于围湖造田和湖底淤积的原因,减少了天然湖泊的蓄水量,使湖泊的天然调节功能大为降低,这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第三、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乏力,使河流上游汇水流域面积内的区域不能在降水时尽可能地保留降水,在干旱季节排出地下水补充河流径流水。
    第四、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另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地下水潜流速度缓慢,大气降水又难以补足,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一遇旱情便难于实施开采地下水的救急措施。
    对以上人为因素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是防患于未然的解决办法,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大旱气候的问题,却也可以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治理:
    一、在保持“天保工程”连续性的同时,继续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建设,在没有植树造林条件的地方兴修水土保持工程,使河流上游的天然调节作用得到加强。
    二、湖泊自然调节气候的作用巨大,尤其是湖泊的蓄水量是防洪和防旱的关键所在,及时开展对天然湖泊的湖底清淤和退耕还湖工作,以增加湖泊的蓄水量,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三、尽量将淡水资源保留在陆上,降低小河道的河床坡度,拆除小河道的护坡,恢复河道原貌,使大气降水有效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也是防止旱情发生的有效手段。
    四、遇到2010年这样的特殊气候因素,加大三峡给下游的补水量是解燃眉之急的办法,此外并无其他良策。需要说明的是三峡并非到了“死库容”就不能放水,只要放弃发电还是有水可放的。
    五、从长远看需要把全国作为一盘棋考虑,重新安排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水利工程规划。根据三峡电站的运行图看,在洪水季节到来之前其运行水位需要降至145米以确保其防洪功能的有效性,洪峰到来的时候同样也要加大下泄流量,放掉的水就白白地流走了。而华北地区面对的是年年的旱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引汉济渭”工程已于2011年12月8日正式启动,位于汉江上游干流的这一工程完工之后,丹江口水库的来水量将减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面临缺水的尴尬境地。建议修建三峡至丹江口水库的引水渠道,把水资源通过丹江口水库调至华北地区,使南水北调工程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一措施对长江中下游的抗旱同样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三峡大坝补充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不但可以保证华北地区的用水,在长江中下游出现旱情之时也可以起到救急作用。
    六、利用南水北调的中、东线工程,尽可能将丰水期泄入大海的江河之水导入华北干旱地区,并把水回灌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库,是防止旱情发生的手段,也是减少汛情的有效方法,应该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防汛抗旱的重点。
    
来源:中国政协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