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单霁翔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11-10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视频二       

 

[人民网]:1、我国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状况[14:03]

 

[单霁翔]:20世纪末以来,文化线路作为一种新型文化遗产,从1998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成立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CIIC);到2002年,文化线路科学委员会通过《马德里共识》;再到2005年10月,在我国西安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暨科学研讨会上,形成有关《文化线路宪章》(草案)的决议,文化线路保护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14:03]

 

[单霁翔]:文化线路是一种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代表了民众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一定时间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者国家和地区之间民众的交往;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14:04]

 

[单霁翔]:在我国历史上,人类的迁徙、流动和跨地域交往从未停止,先后形成了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蜀道等多种功能的文化线路。这些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14:04]

 

[单霁翔]:目前,我国有两项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正在进行世界遗产申报工作。一项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中国与中亚五国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另一项是由国务院批准的大运河申遗工作。在全国政协的推动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在各地政府、专家学者和文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丝绸之路、大运河的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展顺利。[14:04]

 

[单霁翔]:丝绸之路是典型的文化线路遗产,而大运河除了具有文化线路遗产的特点外,同时也是运河遗产。国务院已经批准大运河于2014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之中。今年5月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召开的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积极推动,希望中国和中亚有关国家的丝绸之路遗产能够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正在同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积极协调,确定首批申报的丝绸之路遗产项目,协商共同申报相关事宜,同时,推进国内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准备工作。[14:04]

 

[单霁翔]:同时,茶马古道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准备工作也已经正式启动,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古蜀道等文化线路,在祖国的辽阔大地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文化线路保护的宏阔格局。[14:04]

 

[人民网]:2、蜀道线路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14:04]

 

[单霁翔]:对于什么是“蜀道”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广义上讲,“蜀道”泛指进出四川的道路;狭义上讲,“蜀道”特指东北向川陕之间的道路,又称“秦蜀古道”。另一种观点认为:“蜀道”是“秦蜀古道”的专有名称,是对分布于川陕交界区域的一系列道路的统称。“蜀道”因李白的《蜀道难》而名扬天下,这里的“蜀道”就是历史上连接关中与四川的道路,所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14:04]

 

[单霁翔]:刘庆柱先生在论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早在夏商时代蜀地已通过秦岭与中原(包括关中在内的大中原)有了来往。中国中古时代以前,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关中与四川紧密相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古人很早就开始了‘蜀道’的建设”。 西周青铜器“散氏盘”(为西周“散国”之物,散关为“散国”故地)铭文上有“周道”,这应该是目前所知道的最早关于“蜀道”名称的应用。[14:04]

 

[单霁翔]:随着历史发展,秦汉至隋唐时代,关中成为国家的都城所在地,蜀道越来越被重视,由关中经秦岭至四川的道路也先后开通多条,有陈仓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连接上述道路通往四川成都的蜀道主要是金牛道。金牛道从汉中经勉县、宁强、广元、剑门关、剑阁、梓橦、绵阳、德阳至成都。[14:05]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联系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物产地区的纽带,承担了多样的功能与具有多样的特性,在交通、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势的险峻决定了交通、军事的作用,而道路的开通直接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多种文化特性,这些功能与特性相互交融,相互关联。[14:05]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所处地域,具有地理环境的多样性、气候条件的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时代特征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必然形成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因此,蜀道文化线路由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静态遗产与动态遗产、可移动文化遗产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古代文化遗产与近现代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样性要素共同构成。[14:05]

 

[单霁翔]:《关于文化线路的宪章》中指出:“文化线路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元素首先是道路本身”,“其他基本要素是与其历史线路功能相关的物质遗产,同时还包括见证了沿线涉及民族间交流和对话过程的非物质遗产”。保护蜀道文化线路,首先要以现存主要历史时期的道路及相关设施为主线,包括在交通、军事、商贸、文化、宗教等领域,与蜀道有较深关联的各类物质与非物质遗存。[14:05]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蕴含的价值及意义,不仅仅只是道路,更多的是以道路本身为线索而包含的文化意义。因此,保护蜀道文化线路遗产,准确的认定与辨识成为重要的环节。蜀道文化线路所涉及的文化遗产保护内容,除了道路本体外,还包括沿线古关隘、古渡口、古城寨、古建筑、石窟寺、邮驿、客栈、货栈、古桥、古塔、摩崖石刻、行道古树、历史村镇等,同时也包括了沿线城镇结构、山水格局及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内容,是一个包容了文物保护单位、自然环境、非物质遗产等的综合概念。因此,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应尽可能涵盖它所涉及的文化范畴。[14:05]

 

[单霁翔]:“蜀道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蜀道理应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蜀道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已经成为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中的焦点问题,也成为沿线相关省市十分关心的问题。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向国际范围内宣传遗产价值,展示遗产保护成果,并主动接受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监督的一种有效途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是为更好的保护,申遗的过程则是整体规范和持续完善相关各项保护管理工作的过程。[14:06]

 

[人民网]:3、目前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4:06]

 

[单霁翔]:长期以来,蜀道文化线路保护没有得到应有重视。例如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早已于20世纪70年代修建褒河水库时,将包括“石门十三品”在内的17方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而大量珍贵的蜀道文化线路上的文化遗产均被褒河水库淹没,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长久的遗憾。[14:06]

 

[单霁翔]:近年来,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下,一系列专题调研和学术研讨活动纷纷召开。作为蜀道遗迹典型代表的剑门蜀道遗址,已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得到了妥善保护。与蜀道密切相关的沿线陕西、四川两省的张良庙、武侯墓、灵岩寺、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七曲山大庙、庞统祠墓、皇泽寺摩崖造像等其他诸多历史遗存,也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纳入了依法保护的范畴。[14:06]

 

[单霁翔]: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遴选中,蜀道文化线路沿线各地政府和广大民众,以及文物保护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一批重要的蜀道遗迹被发现、登记,甚至将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得蜀道文化线路的构成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对其价值和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在汉中境内共发现蜀道文化线路遗迹45处,有的已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或市县级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19处蜀道文化线路遗存。[14:07]

 

[单霁翔]:虽然目前蜀道文化线路保护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但是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状况仍然令人担忧。例如缺少保护蜀道文化线路的专项法规;缺少蜀道文化线路遗产资源的详细普查,目前蜀道文化线路沿线已经登记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只是这座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很少部分,还有大量文化遗产尚未纳入保护视野。由于家底不清,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尚未列入保护之列。[14:07]

 

[单霁翔]:由于蜀道文化线路原初的重要历史作用已经基本丧失,加上数千年风雨飘摇,现状令人堪忧,亟待抢救保护。一些历史建筑和考古遗址年久失修、人为毁损严重;蜀道文化线路上的大量栈道遗址,或被现代公路建设所取代,或被杂草和灌木丛所遮掩,还有蜀道文化线路两侧的交通设施、驿站和驻军遗址缺少保护措施,随时受到人为破坏的威胁。同时,蜀道文化线路的大量遗迹,长期全部裸露在自然状态下,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可言,面临着酸雨、洪水等方面的威胁。例如嘉陵江沿线的石质抗风化极差,以页岩和石灰石为主,其保存状态不容乐观。[14:07]

 

[单霁翔]:当前,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忽视文化遗产资源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巨大的发展潜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眼前利益。在城市建设中推行“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拆除大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导致文化特色消失。在新农村建设中求新求洋,随意对乡土建筑实行拆、迁、整、改、并,造成乡土建筑甚至整个古村落在短时间内被集中拆毁,破坏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导致“千城一面”、“万村一面”。[14:07]

 

[单霁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乡镇建设、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大规模展开,在一些公路建设和乡村道路修建中,由于缺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一些文化遗产遭到破坏,特别是大型水库建设和跨区域交通干线建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缺乏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估环节,致使蜀道文化线路遗产损失惨重。[14:07]

 

[单霁翔]: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不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问题也不可低估。一些旅游景区盲目复建历史古迹,使真实的历史信息遭到破坏;一些文物建筑和考古遗址未经专家论证和履行审批手续,在不正确的保护理念指导下,采取不正确的施工方法,造成“保护性破坏”。[14:07]

 

[单霁翔]: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各级财政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有所增加。其中国家财政对文物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和带动效应。但是由于保护负担重,历史欠账多等原因,总体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与实际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财政资金投入主要针对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抢救性保护,并没有涵盖和满足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受到经费投入的制约。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需要加大保护资金投入,纳入项目建设管理,定时按质完成。[14:07]

 

[人民网]:4、如何通过整体保护实现蜀道文化线路的完整性[14:07]

 

[单霁翔]:以往对于蜀道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文物部门的工作多集中在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等传统文物保护类别方面,而对于文化线路、文化景观、历史文化村镇、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得相对较晚,在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方面更加缺乏研究与实践。[14:08]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历来为兵家必争、商贾必经、游人必到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对于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应严格保护其整体特性、动态特性、环境特性。保护蜀道文化线路的整体特性,就必须深入研究和明确文化遗产的复杂构成;保护蜀道文化线路的动态特性,就必须延续蜀道的道路交通和文化传播功能;保护蜀道文化线路的环境特性,就必须尊重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14:08]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是一条极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相较于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及茶马古道等而言,它的规模较小,但是遗存分布密集,类型丰富,是连接中原与西南地区的咽喉要道,只有将其放在秦蜀古道这样一个大的交通环境下,才可能系统全面的针对遗产的状况实施正确的保护及利用。[14:08]

 

[单霁翔]:在历史沿革方面,蜀道文化线路历经3000多年,历代官府与当地民众曾多次对蜀道进行整修,至今仍为当地民众所利用,在国内外文化线路遗产中所罕见。[14:08]

 

[单霁翔]:在民族融合方面,蜀道文化线路所经区域,是汉、藏、羌等多民族居住栖息的家园,留下了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生动地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使蜀道文化线路成为一条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14:08]

 

[单霁翔]:在文化景观方面,蜀道文化线路长度的2/3穿越秦岭山区,主要沿嘉陵江等河谷穿行。蜀道文化线路经过的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分布着高山、峡谷、湖泊、瀑布等。体现出人类面对不利的自然环境,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胆略,就地取材,突破障碍,变天堑为通途的杰出创造。其所彰显的人类开拓进取精神,与周围奇伟险峻的山河景观相互映衬,成为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文化景观,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14:08]

 

[单霁翔]:被誉为我国历史文明龙脉的秦岭,主体长约1500多公里,东西横亘,横跨三省,深壑长林,绝壁叠嶂,把北部平原和汉水流域的山川盆地绝然隔断。不论是气候环境还是民俗风情,都以秦岭为分界线,南北迥异。秦岭不仅仅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南北文化的分界线,为了打破这个天然屏障,进行交流,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已经试图在作这件工作,他们通过探索秦岭南北的天然河谷,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故道的开通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范例。[14:08]

 

[单霁翔]:在文化交流方面,蜀道文化线路作为我国重要的线型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蜀道文化线路不但是我国古代黄河文明与巴蜀文明沟通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我国古代连接、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主要交通网络。“如果说‘丝绸之路’联系了中国与中亚、西亚,那么蜀道就是把都城长安与‘西南丝绸之路’与南亚次大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是不同地区之间文化、政治、经济交流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伟大桥梁。[14:09]

 

[单霁翔]:保护范围以确保文化遗产本体安全为主;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与文物本体密切关联的文化景观为主,最大限度凸现蜀道文化线路遗产价值,确保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14:09]

 

[单霁翔]:例如栈道是蜀道历史上出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工程设施,对其使用材料、建设形制、工程技术,及其蕴含的科学原理均需要深入研究。蜀道不同于其他古道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栈道在蜀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蜀道中的精彩华章,曾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蜀道常与栈道或栈阁联系在一起,但是蜀道不等于栈道。一般而论,在蜀道总长中,栈道所占的比重大致为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在宋代以前,栈道所占的比重可能会略高一些。[14:09]

 

[单霁翔]:栈道是“蜀道”的独特文化景观,保存至今的蜀道栈道及其附近的古代石刻,在蜀道文化线路中最具特色,是蜀道文化线路的重要物质载体,应该作为保护的重点。栈道是人类科学智慧的反映,是人的伟大创造力的记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表现。栈道因地制宜,集艰险、雄奇环境与简洁的栈道交通于一体,集艰难的长途跋涉与自然景观的愉悦欣赏于一体。关于蜀道栈道及其相关石刻的考古和研究工作,虽然有所开展,但是距离全面掌握、深刻认识蜀道栈道及其相关石刻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有许许多多考古工作要进行。[14:09]

 

[人民网]:5、蜀道文化线路如何通过努力达到世界文化遗产标准[14:09]

 

[单霁翔]: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领域,必须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国际咨询机构制订的专业规则,按照规定的程序,做好基础研究、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加强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要求面前,每一个申报项目都是平等的,都要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咨询机构的专业审核。[14:09]

 

[单霁翔]: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启动较早,丝绸之路从2005年、大运河从2006年着手开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众多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丝绸之路、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体明确,其价值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较好,沿线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利益相关者普遍支持丝绸之路和大运河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14:09]

 

[单霁翔]:与丝绸之路、大运河相比,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尚需开展大量扎实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明确蜀道文化线路的历史沿革、遗产基本组成要素,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与国内外同类型文化遗产的对比分析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管理。因此,蜀道文化线路在遗址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研究,价值全面评估、发掘和拓展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14:09]

 

[单霁翔]:将蜀道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则是把蜀道作为特殊历史遗产价值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申请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行为。其中必须符合六项标准中的一项或几项方可获批,即代表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在建筑、文物等方面,展现了人类价值观念在一定时期的重要交流;能为现存或已消失的一项文化传统提供唯一或独特的证据;一种建筑物、建筑风格能展示人类历史重要发展时期;是一种传承人类具有土地利用或海洋开发的典范,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等相互作用;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等存在直接或实质的联系。[14:10]

 

[人民网]:6、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实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共赢[14:10]

 

[单霁翔]:通过近年来高句丽遗址、殷墟遗址、澳门历史城区、开平碉楼、福建土楼、五台山文化景观、开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西湖文化景观等世界文化遗产申报过程,使我国一批最高级别的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文化遗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文化遗产价值得到科学彰显。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已成为展示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重要窗口,同时也为人类文化多样性保护作出应有贡献,使国际社会更加了解、认知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每次成功的申报,都使国际社会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中国,这种宣传效应为其他方式不可比拟和无法取代。[14:10]

 

[单霁翔]: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地政府为保护遗产、美化环境付出了巨大努力,改善了遗产地的基础设施,解决了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了各级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提高了广大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促进了珍贵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又有力地带动了各地文化繁荣、环境整洁、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希望通过蜀道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带动遗产所在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当地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改善当地的生活生产环境,美化人们的居住家园,真正给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带来实惠。[14:10]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不仅在历代的政治、军史、文化、商贸、舆地、交通等方面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在经济社会快速、高效、持续发展的今天,依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与利用,它对于深度挖掘人文历史、展现历史风貌,回味人文特性,繁荣现代文化,都具有宝贵的历史和现代的双重价值。同时通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使外界更多的人士认识蜀道文化线路、了解蜀道文化线路,促进文化旅游。[14:10]

 

[单霁翔]:强调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众,就是要解决文化遗产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既是实现文化遗产价值、赢得社会尊重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这些年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这种联系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忽视和割断文化遗产与民众的历史渊源和联系必将损害文化遗产的自身价值,甚至危及其存在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强调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职责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更多的惠及民众,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行动,大力弘扬广大民众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奉献精神。[14:10]

 

[单霁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推动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工程,也是一项政府工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加强蜀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改善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提高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保护文化遗产自觉性和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蜀道沿线的各级政府,能够本着对历史、对遗产、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结合起来,在加强对蜀道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同时,形成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14:10]

 

[单霁翔]:此次全国政协张梅颖副主席亲自带队组织“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并即将在四川广元召开“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研讨会”。来自全国政协、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国家有关部委、两省有关部门,以及蜀道沿线城市的代表,围绕蜀道文化线路保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问题进行研讨、交流,为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和沿线城市的未来发展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充分说明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高度重视,无疑将对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4:12]

 

[人民网]:7、国家文物局如何支持蜀道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4:12]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支持蜀道沿线城市,在充分做好遗产资源调查与认定、价值评估、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考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文化线路类型的相关标准,组织统一编制蜀道文化线路保护规划,明确蜀道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标、任务和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做好把蜀道文化线路作为国家第三批推荐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相关准备工作。[14:13]

 

[单霁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相关规定,缔约国每年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应从现有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中产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加强申报项目储备,2011年4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将根据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形势发展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新进展,统筹考虑我国今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整体安排。[14:13]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帮助和指导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力量进一步开展蜀道文化线路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明确蜀道文化线路的遗产构成、历史沿革和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借鉴大运河、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的经验,探寻一种适合跨地域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工作模式,依照《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要求,抓紧开展遗产资源调查、认定、保护规划编制和遗产本体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工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有利条件。[14:13]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跨越川陕甘等省的十多个市域,需沿线不同的城市达成共识,形成联盟,实现协同努力。为了有效促进疏导文化线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议成立相关省市政府主导的蜀道文化线路保护领导小组,文化、文物、国土、建设、财政、农业、林业、旅游、交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切实加大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力度,推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逐渐走上法制化道路。[14:13]

 

[单霁翔]:通过蜀道文化线路申遗,逐步建立起保护、管理、监测、研究等一整套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对于加强蜀道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提高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自觉性和积极性,沿线城镇、村落组成保护联盟,形成了整体保护格局,有效推动当地文化遗产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立专职研究机构,加强对于重点区段的不间断监测,为保护与利用提供准确的数据。[14:13]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现存遗迹多地处险峻山地,田野调查不仅受制于环境因素,况且由于故道的使用时间长,路线变化多,主道与支道错综复杂,如何确定路线的时代,并采用哪个时代的路线作为研究对象,都将是研究的关键。因此,对于蜀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认定、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从庞杂繁多的影响因素中,筛选出真正能够反映遗存价值的因素并形成体系是难点之一。作为历史时期的一条道路遗存,现存的蜀道道路遗迹在多个方面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虽然文献也有一些记载,但是大多粗略而含糊。[14:13]

 

[单霁翔]:鉴于蜀道文化线路的复杂性,应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研究。作为新型文化遗产,蜀道保护和利用涉及的学科众多,领域也较广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与之相关的科学和技术,而从文物保护角度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还比较少。[14:13]

 

[单霁翔]:蜀道文化线路的众多遗迹,因历代建设被覆盖或破坏,这些地点全部恢复原貌既没必要也不现实,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蜀道文化线路进行基础研究,全面了解和确切地掌握蜀道的遗存状态,解决蜀道文化线路保护的空白。[14:13]

 

[单霁翔]:考古勘探工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具有极大的实证作用,这一点在蜀道文化线路的保护中尤为重要。通过考古调查、田野考古、石窟寺考古、水下考古的实施,可以为蜀道文化线路的价值发掘,保护工作的针对性等方面带来新的局面。[14:13]

 

[单霁翔]:加大重要文化遗存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实施。包括对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研究,对于文化景观的环境整治,对于可移动文物的征集展示等。对于蜀道文化线路的路面,根据现状残损状况,分别实施重点保护、现状修整等不同措施,包括修补破损缺失路面,避免不当使用,清理路面等,同时对于危岩山体进行必要加固,防止岩体的崩解及滑坡的危害。[14:14]

 

[单霁翔]:要有效指导蜀道文化线路沿线城乡建设和旅游开发活动,正确处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开展文化旅游的关系,避免不当建设对于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应将重要的文物遗迹公布为各级保护单位,提高保护等级。尽快公布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赋予蜀道遗迹法律地位,将其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竖立文物保护标志,既宣传蜀道文化线路遗产,又起到保护公示的作用。[14:14]

 

[单霁翔]:整个社会对于保护蜀道文化线路重要性的认识亟待提高。要进一步强化社会民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保护为主的主导地位与发挥民众保护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宣传和动员广大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社会行动,研究制定发挥社会民众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措施,拓展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不断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凝聚人心、增添力量。[14:14]

 

[单霁翔]: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坚持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传统技艺的传承、有利于惠及民众的原则,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使广大民众在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使保护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广大民众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努力使蜀道文化线路保护成为民心工程、民意工程、民生工程。[14:14]

 

[单霁翔]:希望通过多方呼吁,努力完成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任务。[14:1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