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届政协工作

创新机制 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8-02-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机制,这是十届全国政协工作的一大特色。几年来,十届政协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改进经常性工作的方式方法,经常性工作更加活跃。无论是提案工作、视察工作、专题调研,还是沟通社情民意、文史资料工作,政协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建言献策,切实履行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团结依靠全体委员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开创了新的工作局面。

  充分发挥提案实效

  2003年,一份由政协创办的《重要提案摘报》诞生,这是政协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它的出现让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领导更加及时地了解提案中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五年来,这份摘报共报送188期,中央领导同志阅后批示81人次,有力推动了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

  其实,十届政协一直注重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健全协调高效的提案工作机制,提高提案质量,加大提案督办力度,充分发挥提案实效。2006年11月下旬专门召开了全国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会后下发了《全国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了夯实提案工作基础,狠抓提案质量,十届政协及时向全体委员发送根据征集的各承办单位工作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成的提案选题参考,以及《把握人民的意愿——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及复文选》和提案全文检索光盘,使委员撰写提案有了可借鉴的资料。同时,定期召开党派提案工作通报会和党派提案工作座谈会,及时对党派提案工作进行协调,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政协还注重加大重点提案督办力度。经与承办单位充分协商,提案委员会每年研究确定出重点提案,采取提案委员会、提案者、承办单位“三结合”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协商座谈或联合调研,沟通情况,深化建议,推动重点提案的办理。

  加强提案者和承办单位之间的协商沟通,是政协提案工作的另一个侧重点。全国政协十届五次大会期间首次邀请部分承办单位的有关领导,向各界别的政协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通报办理工作情况和部门工作重点,产生了积极影响。

  视察工作更趋成熟

  2007年,政协农业界关于农业科技视察团和少数民族扶贫视察团分别采取了“一题两团”的组织模式,到广东河南内蒙古、云南进行视察。这种创新的组团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反映的问题更全面、提出的建议更有说服力,又有效控制了视察团的规模,有利于委员深入实际视察。

  改进视察组团方式,只是十届政协在改进创新活动方式方面的具体尝试之一。五年来,政协在视察工作方面一直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成果突出。2006年,政协以改革和创新为主要内容,组织召开了视察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开创新时期新阶段委员视察工作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使视察工作更趋成熟。

  在完善选题机制方面,政协曾分别召开委员座谈会、与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及有关部委的选题论证座谈会,主动采纳职能部门意见,使视察题目受到中央重视、部门关注、委员关心、地方欢迎;在完善委员参与机制方面,打破了京内外区域界限,由全国政协办公厅统筹安排全体委员的视察,形成“专家、专业、专题”组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视察质量;在完善协调与合作机制方面,2007年以全国政协办公厅名义给有关省委、省政府和省政协发函,明确视察目的,协调相关事宜,效果良好;视察成果方面,根据每次视察的不同特点,通过会议发言、提案、信息等方式多渠道转化视察成果。

  视察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一大特点。目前,视察团由副主席带队的做法成为惯例,各位副主席不仅在视察选题、拟订提纲、安排日程、形成报告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有的还亲自起草、修改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视察任务的顺利完成。根据委员特长和专业优势,使他们参与视察活动每个环节,使委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专题调研求精不求全

  政协的优势是人才荟萃、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努力形成能够发挥这些优势的专题调研组织机制,是政协专题调研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十届政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这一届政协不少专委会专题调研的委员参与率比起往届都有明显提高,这与十届政协建立的科学有效的选题机制是分不开的。各专委会在确定调研选题时,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和重大决策,根据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形势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与相关部委沟通信息、了解情况,在委员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协商确定选题意向,求精不求全,由主任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年度选题,特别是重大选题。

  通过开展联合调研,十届政协探索建立了发挥政协综合优势的协调机制。比如,港澳台侨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与民革中央就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取得明显成效。民族和宗教委员会连续四年就武陵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邀请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共同调研,使这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十届政协的专题调研以政协委员为主体,同时也可邀请社会各界精英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相关人士参与研究论证,这是政协建立发挥政协综合优势的协调机制的探索。比如,经济委员会结合专题调研,每半年召开一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以委员为主体,邀请有关部委领导、著名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协同志共同参与深入研究讨论,对会议情况进行精心概括、提炼,每次产生的成果都受到中央领导重视,为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十届政协还通过对调研成果进行跟踪,探索建立保证调研成果得到充分实现的成果转化机制。比如,提案委员会连续四年围绕重点提案“敦煌文物保护问题”进行跟踪调研,外事委员会围绕企业“走出去”专题,连续五年持续调研,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经常性工作更加活跃

  十届政协不断改进和创新,使经常性工作更加活跃。拓宽社情民意信息的汇集渠道也是十届政协工作的一大重点。政协专门建立了常委会议社情民意信息收集和信息特邀委员制度,通过准确规范、快捷畅通的渠道,及时向党政机关报送社情民意信息,使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为党和国家汇集和分析社会舆情的重要来源。比如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向中央报送的70多条《政协信息》,包括关于加快我国煤层气开发、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等问题,都是用政协信息专报和重要提案摘报形式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的,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时作出了重要批示,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落实,切实推动问题的解决。

  将文史资料工作与政协履行职能紧密结合,是十届全国政协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近年来,政协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角度和委员界别构成的特点出发,将文史资料工作与履行政协职能相结合,比如为常委会提供参考材料和大会发言材料。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根据常委会议的主要议题编辑参阅材料,为常委们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供参考。如《昆山开发区的建设历程与经验》、《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史料选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章选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论述选编》等。此外,十届政协还加强与新闻宣传部门的沟通,使政协新闻宣传工作成为营造有利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良好氛围的重要推动力量。(谢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