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届政协工作

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工作创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8-03-02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五年,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之一,人民政协理论空前丰富、成熟。正是在不断创新的人民政协理论大力推动下,十届全国政协借力而上,持续推动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人民政协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兴理论研究之风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理论是实践精华的浓缩,是实践的生命意义所在。
  这五年,人民政协事业枝繁叶茂。生机的根本,在于十届全国政协从我国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生机的根本,在于人民政协理论的与时俱进。五年来,中共中央把人民政协工作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先后颁发了三个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这些重大决策和部署,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2006年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涉及人民政协理论、政策的各个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意见》的颁发标志着人民政协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2004年9月,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如何抓住当前有利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深入探索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政协工作,开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成为十届全国政协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对于时代主题的敏锐洞察和把握,十届全国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被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2004年8月,全国政协召开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暨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大成果体现在贾庆林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发表的讲话中。贾庆林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杰出贡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系统阐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并对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明确提出要求。这篇讲话从八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的一整套理论,对于确认人民政协理论对于人民政协事业的指导地位具有历史性作用。此外,这次研讨会上还总结交流了近些年来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取得的新经验,并围绕人民政协理论及如何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新思想、新观点。这些新思想、新观点,对推动人民政协日后的实践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民政协的发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空气愈加活跃。2006年12月20日,全国政协召开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贾庆林主席在开幕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贾庆林主席从人民政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系统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次会议明确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思路,推动了社会各方面对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关注和参与。
  人民政协理论的确立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为十届全国政协开展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十届政协大量生动的实践和创新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政协理论。
  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从人民政协理论的形成发展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党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人民政协理论,既一脉相承又闪烁着鲜明的时代之光。
  理论的与时俱进呼唤着制度的与时俱进。2004年3月12日,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此次修订的政协章程,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原有章程做了多处改动,总计达22处,均是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比如,章程修正案第一次对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做了明确规定,第一次把“团结和民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两大主题”写入章程。此外,新修订的政协章程还对政协委员的基本条件、基本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政协章程虽然不是国家大法,但是这些规定使政协工作进一步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人民政协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章程修改对各项配套制度提出要求。2004年,全国政协加强了与新修订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工作,新制定了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修订了常委会工作规则、主席会议工作规则、秘书长会议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视察工作条例等8项制度。这是全国政协推进人民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大举措。8项制度涉及政协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理论的概括与抽象,具化为政协各项工作制度的设计。经历创新与理论洗礼的制度,为人民政协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人民政协理论的生命延续营造了更为深远的空间。
  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
  理论的创新,是为了更有力地指导实践。理论精神一定要转化为工作方法、程序、措施,带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这样的理论创新才更有实际意义。
  在这方面的探索,十届全国政协可谓用心良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怎样才能更好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范围、方式、力度如何界定?如何提高参政议政的实效?
  对于人民政协理论中相关的命题,十届全国政协在实践中做了积极探索。
  专题协商会是十届全国政协在政治协商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十届内所举办的五次专题协商都抓住了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并形成了解决问题的比较成熟的意见。特别是几次专题协商会在“协商”两字上下足了功夫,很见成效。目前,专题协商会已发展成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
  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系列指示精神,十届全国政协对经常性工作有序改进创新。全国政协先后以提案工作、委员视察工作、文史工作、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闻宣传工作、专题调研工作为主题召开专门会议,在总结政协系统经验成就的基础上,出台相关工作意见,推动这些经常性工作的创新。从工作实际看,效果明显。比如,政协委员视察工作会议明确了委员视察以巡视察看、咨政建言、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定位。2007年的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无论从工作机制、组织方式还是视察选题方面都有所改进。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更好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近年来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相关文件中的重要指示精神。基于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十届全国政协在专题常委会议、专题协商、视察、调研等重要工作中尽可能突出“多党合作”及联合界别的作用。
  专题协商会的工作方案制定过程中,就充分听取有关民主党派中央的意见,邀请民主党派的同志参加政协的调研和座谈,在专题协商会上尽可能多地安排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委员发言;近两年,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都加强了与民主党派、界别的合作,不断探索在人民政协发挥民主党派和界别作用的新途径。合作的结果是多赢。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民建中央开展了关于辽河污染治理的联合调研,所提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与社会福利和保障界委员联合组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养老”、“农村残疾人权益保障”三个专题组,分赴八个省市调研,形成的多份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并在政府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人民政协丰富生动的工作实践滋养着人民政协理论之花,人民政协理论之花摇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园,飘送着人民政协事业的芳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