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届政协工作

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政协工作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8-02-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十届全国政协继承和发扬历届政协的优良传统,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对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这些经验既是人民政协的宝贵财富,也是今后工作的指引。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3篇报道,对十届全国政协的基本经验进行深入总结、分析,以帮助广大读者加深了解。
  通过跟踪调研、举办论坛、座谈会等形式,五年连续推动,使天津滨海新区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规划,成为我国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先后围绕农信社改革、政策性银行改革、保险市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金融领域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于2006年底向国务院提交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逐页划批,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年中,共组织112个视察团,形成106份视察报告,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批示及有关部委回复落实意见65次。
  ……
  这份单子还可以列得很长。十届全国政协这五年,是活力四射的五年,是精彩纷呈的五年。这五年,全国政协用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工作成就,有力地诠释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应有分量,有力地证明了人民政协进步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谋划政协工作。
  夯实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从成立到今天近60年的发展历程,决定了人民政协必然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样的客观现实也决定了,作为我国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政协,必然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
  人民政协坚持党的领导,不仅仅是各级政协组织和各级政协机关的自觉行为,更应是所有政协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的自觉行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十届全国政协这五年,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活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夯实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据了解,十届全国政协期间,共有2131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集中学习。有组织的系统学习,让政协委员们从历史、国情、世情的视角全方位地观察和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的学习,政协委员们获得了这样的共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政协理论指引下前进的;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学习,政协委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了《意见》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特别是加深了对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定位”的把握;通过对《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学习,政协委员们更加清醒地理解了为何在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政党制度,并对如下问题达成了更加清晰的认同,即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探索,中国人民已经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和国情,体现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道路,或者说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夯实基础,是为了人民政协的合力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统一思想,是为了人民政协的作为更有力量。一位已经参加了三届政协的老委员在学习研讨班上听了学习《意见》的辅导报告后由衷地说:“感觉像是又充了一次电,浑身铆足了劲,要努力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有所作为。”
  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促发展有大作为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然要求人民政协始终围绕党的决策部署来研究谋划政协工作,把党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贯彻到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来,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建真言、献良策、出实力。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实现中国更好发展的重大课题摆在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和治国方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十届全国政协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治国方略,开展调研视察,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200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带领调研组来到首钢新址——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首钢搬迁,是我国调整工业布局的大动作,但新首钢应如何建设,才能防止污染、创造更好的效益?
  调研组经过认真查看工程进展情况,仔细询问整个工业区的发展规划,召开专题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最终形成《关于首钢搬迁及曹妃甸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建议》,报送党中央和国务院。报告提出,以首钢搬迁为契机,把曹妃甸工业区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对于探索符合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份报告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十届全国政协历年关注的重点课题。全国政协促进“三农”发展专题组先后围绕农村扶贫、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通过举办论坛、出国考察,向中央提出有关建议。温家宝总理对全国政协的建议多次作出批示。有关建议在中央的农业方针、政策特别是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得到了体现。
  我国是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大国,能源安全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忧心的问题。十届全国政协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就煤炭资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建筑建材节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大力开发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地热、核能等新能源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有关报告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其中《加快新疆煤田灭火进度建设能源可持续发展基地》的调研报告提出从抢救资源出发,加快煤田灭火进度、调整灭火规划的建议,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作出“此事既有重大经济价值,又关系资源和环境保护,如技术上可行,似应增加支持力度,早日解决新疆煤田灭火问题。”的批示。此后,全国政协又跟踪调研,促进了灭火进度和规划的落实。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十届全国政协履行职能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十届全国政协坚持党的领导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这些具体体现,就是十届全国政协选择的一批在经济社会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所进行的深入调研和高水准建言。
  关注民生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既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五年,也是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
  这五年,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这五年,民生二字在全国政协历年的工作中出现频率最高;这五年,全国政协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中,十届全国政协常怀利民之心,常谋富民之策,常为益民之举,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
  十届全国政协就医疗问题先后开展“关于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问题”、“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问题”、“关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问题”等8项专题调研。其中,关于血吸虫病防治情况的调研针对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中央提出意见建议。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等领导同志对报告作出批示,卫生部认为此次调研很及时,反映问题深刻,提出的建议有创见性,专门召开会议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
  在我国城市初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后,是否要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很现实地摆在党和政府面前。全国政协从2004年起就开始关注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并进行了多次调研和论证。在2005年全国政协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建议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后,全国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到多个省市调研,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在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查与建议》的报告。报告建议整合农村已有的各项保障与救助资源,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尽快在农村建立符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低标准、广覆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2007年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青少年素质教育、农民工权益保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重视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事事为民生,件件总关情。十届全国政协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十届全国政协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人民政协事业才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可靠的政治保证;正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这个政治组织才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