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主席活动

湖南省政协持续关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11-05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郡县稳则天下安,郡县丰则天下富。”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载体与支撑力量之一,县域经济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战略和湖南富民强省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日,几经讨论、修改的《湖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调研报告经湖南省政协十届十六次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到会的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对调研报告和相关建议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肯定。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县域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据数据显示,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和面积分别占全省总人口与总面积的88.7%和97.2%,县域经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65.7%。湖南省政协主席胡彪指出,要实现富民强省,实现城乡统筹,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成为省政协履职的重点之一。早在2004年,省政协就开展了有关“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提出要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县域经济的工作重点、强化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支撑等建议。2006年,省政协提交的“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调研报告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均吸纳了省政协的调研成果。
  “十二五”开局之年,省政协再度出发,将“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作为本年度的重点调研课题。
  两会结束后,省政协领导胡彪、石玉珍、王汀明、武吉海、杨维刚等分别率调研组深入全省14个市州、30个县市,实地考察了113家企业、93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城镇工业园区,召开了21场座谈会。同时,学习考察了陕西、四川、江苏等省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
  调研组认为,2005年以来,该省县域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的良性趋势。然而,省县域经济除了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总体实力弱、发展差距大等老问题外,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五个不相适应”:县域财力与事权不对称;现行考核办法、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现有要素保障能力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现有发展软硬环境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现有城镇规模、产业基础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不相适应。
  如何使县域经济完成发展与转型的双重任务?如何有效破解发展中的新难题?省政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明确指导思想,坚持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方向和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思路转型;通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产权结构转型,以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特色农业为抓手,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转型;提高发展外向度,突出项目带动,创新招商引资平台,以承接产业转移、参与产业分工为契机,促进招商引资方式转型;以县城经济带动县域经济提速,以科学规划引导建制镇提质,以机制创新为县域经济聚才,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镇化建设转型。
  同时,建议完善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进一步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农村公益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持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要素,科学引导要素向县域流动;加强差异化指导,科学制定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规划;加强县(市、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县(市、区)干部与省直、市直交流任职和挂职、跟班学习的力度,优先选拔大学生村官和“选调生”;完善《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将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等列入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加大绿色GDP指标和幸福指数的权重,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
  据悉,此调研报告将报送省委办公厅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供参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