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考证,你花了多少冤枉钱?

日期:2007-03-11  

浏览字号:[][][]


  考证热的背后
  [数字]
  职业资格证书超千种
  南京某高校一大四学生手上有近10种证书,从微软MCSE证、思科CCN.4证,到托福、法福、剑桥商务英语证书等,其中,托福与剑桥商务英语属重复之列。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各类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已经超过1000多种。
  [代表观点]
  认证考试变相应试教育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校生为将来就业,成了‘考证’族中的主力军,他们为‘考证’不惜花费大量金钱、精力,甚至逃课、荒废了学业”,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广东省委主委王宁生在分析这一现象时认为,多数人为了提高求职砝码,是各类“考证”热不断升温的原因之一。
  王宁生认为,一些机构设置的认证考试并不合理,考试内容陈旧,与现实应用脱节,其实成了另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造成多数考生在获取证书后并没有提高相关技能。
  算算考证这笔账
  [数字]
  考评证书经济总额超3000亿
  全国计算机考评培训人数2004年高达3000万人,各项费用也有200多亿元。但真正考试培训的大头是全国外语考试。全国在校大学生1600万,再加上社会人员报考,估计人数不低于3000万,以每人接受语言培训购买学习资料等各项费用1000元计,不下300亿元。
  根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6年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超过100万,依照审核通过的36.5万人来计算,考生所花费的报名费、资料费、培训费、面试和其他的费用总共超过2.7亿元。
  按有关专家估计,当前中国每年考评各类证书的经济总额超过3000多亿元。
  [代表观点]
  众多证书加重学生家长负担
  “高额回报的职业技能认证市场正吸引众多商家和机构鱼贯而入,而所有的证书背后都牵扯着一个多环节的收费链。”王宁生认为,这是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使本来就高昂的教育成本变得更高,学生家长不堪重负。”而一些打出“包拿证”的广告,出现种种“走过场”的认证考试,其实质就是花钱买证。
  王宁生将各种证书分成了三类:蓝领上岗证、白领上岗证和个人技能证。王宁生举例说,如今,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考“篮球、排球裁判证”、“导游证”;会计专业学生考“营销人员资格证”;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考“会计证”,有的还逃课考证,荒废了学业,造成现有教育资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证出多门”何时休
  [数字]
  计算机认证数十种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能认证,有教育部、劳动部、人事部、信息产业部及协会、商业机构等组织的十余类数十种认证。而计算机类认证机构就有11个,而每个认证机构下面又有好几个认证证书。考试培训费用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代表观点]
  设部门专管 杜绝制假造假
  “证出多门,缺乏规范”这是当前职业资格认证市场的状况。王宁生指出,“究其原因,是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管理所致”,王宁生建议,国家尽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杜绝“以钱换证”。
  “在走上正轨之前,应由一个部门专门对现有各种职业资格证进行管理,进行归类,定期评估、公布结果,正确引导考生。”
  王宁生建议取消“不参加培训就不允许考试”的做法,鼓励采取自学或适合考生自己的学习方法,物价部门对收费标准进行监督,避免漫天要价或无序竞争。专业机构颁授职业资格证书应以追求职业资格信誉为条件。否则,不负责任、为追求收益甚至制假造假、滥发证的现象将难以抑制。
  □文/本报记者 乌云斯琴 王慧峰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滚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