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浏览

要让所有民族地区的孩子都上得起学

日期:2007-03-12  

浏览字号:[][][]


  在少数民族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中,有不少是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他们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格外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要让所有民族地区的孩子都上得起学”,成为委员们共同的呼声。
  加大义务教育基础投入,实现教育公平
  国家在《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政策,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农村牧区、偏远山区、边境地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界别观点:
  虽然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救助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了“三免费”和“两免一补”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为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采取了合并一些地区中小学的办法,因相关设施不配套,学生租房寄宿的成本远远超出免掉的学杂费,反而增加了基础教育的负担。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门德委员说,“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希望能由中央财政多承担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开支,并由地方适当予以补贴。”布朗族的王章平委员也对同样的问题表示了担忧: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紧张,国家应该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免费教科书发放面,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拉祜族委员李扎拉也说,边境许多少数民族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3至4年,普遍偏低,国家应加大投入,帮助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将免除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费的问题,壮族委员荣仕星指出:应将免费教育的范围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扩大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院校、全国民族院校的师范生。同时由中央财政补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部生活费,让所有民族地区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回族委员马玉祥指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问题还是资金困难,但西部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的条款。建议有关部门出台政策,要求企业在开发利用西部资源的同时,拿出一部分利润来支持当地的教育发展。
  培养优秀教师,
  将人才留在民族地区
  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活条件不如城镇优越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多数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愿意到民族中小学任教。另外,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偏低,虽然从表面上看教师学历达标率较高,但教师提高学历的途径基本上是函授、成人高考等形式,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少教师存在调换专业提升学历的现象。因此,教师虽然获得了比以前高一级的学历证书,但本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真正提高。
  界别观点:
  朝鲜族的金曼委员说:“去年我到过西部的一个省份,发现当地有些建好的希望小学因没有教师而闲置,与此同时,不少农村青年大学毕业后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回农村。我听说,现在有数十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采取新员工首先要去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一年考核评定合格再正式录用的做法,以此来作为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支持。这种做法很好。我建议,鼓励和引导接受过大学教育的青年,投身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中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考虑到民族地区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侗族委员龙云超建议,合理核定这些地区教职员工的编制,适当放宽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编制。实行和坚持一定行政区域内(如市或县)的教师交流制度,规定城市(镇)学校每年必须接受一定数量的民族教师进修培训,城镇高级教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必须每几年到基层中小学任教半年或一年。鼓励城镇教师到民族中小学任教,并把它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
  龙云超委员的观点引起了其他委员的共鸣。马玉祥、塔塔尔族委员艾迪拜·伊斯哈克娃表示,要加强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师资力量,安排国家重点院校的教师到边远民族地区支教。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脱产进修,实行农村教师终身教育制度。同时,国家要设立专项基金,给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特殊待遇,保障边远民族地区的教师能够留得住。
  发展职业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实惠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按国家的统一计划制定的,缺少地方特色,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之所处的环境和生产活动相关性太小,降低了学校教育的吸引力。此外,由于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含量太低,造成了民族地方企业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
  界别观点:
  马国超委员认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结构应该与当地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教育结构体系,特别是根据当地的学生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来丰富和完善教育结构,特别是完善职业教育结构。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使他们感受到所学有所用,由此来调动他们积极的教育观念。
  新杂·单增曲扎委员在谈到西藏地区的职业教育时指出:“应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为农牧民进城务工创造条件。人才是西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兄弟省市能一如既往地对西藏的教育事业给予关注和支持。”荣仕星委员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将此项资金支出列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彝族委员王四代也提出:国家应考虑改革学科结构,大力扶持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创造条件。比如,可以考虑在招收公务员时,适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名额。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滚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