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9-26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政协全国委员会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积极开展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的工作。在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颖超主席就指出:“我们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我们充分考虑台湾各族人民的愿望和台湾当局的处境。我们不仅考虑到现在,也考虑到将来。祖国统一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持久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祖国统一之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互为补充,互相支援。”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的决议又指出:“人民政协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一切赞成祖国和平统一的人都团结起来,齐心协力,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在政协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期间,李先念主席、李瑞环主席都就全国政协深入开展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为了把促进祖国统一工作作为政协的一项经常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1983年9月,全国政协成立了祖国统一工作组。在积极推动委员和各方面的人士学习有关方针政策,研究对台工作情况、开展海外联谊活动,落实有关统战政策,协助有关部门为四化建设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88年3月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以原有的有关工作机构为基础组建了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在宣传政策、调查研究、联络友谊、促进交往、反映情况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特别是开展联谊活动,促进两岸交流方面有了较大发展。随着全国对台工作的发展和两岸关系的变化,1995年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将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与华侨委员会合并,成立了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在1998年3月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后,改名为港澳台侨委员会。多年来,政协全国委员会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方面的工作得到持续、稳步、深入地发展。
全国政协积极利用政协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社会联系面广、海外关系多的有利条件,按照“立足大陆、面向台湾、面向港澳、面向海外”的精神,不断扩大、加深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接触、交往与联络,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如探亲访友,出国讲学,组织代表团出访和邀请“三胞”中知名人士回来探亲、观光访问等)做工作。近些年,这种工作已经从接待零散个人为主转为接待团组,直至邀请接待有代表性的重要团组为主;由间接向岛内人士做工作为主转为直接向岛内人士做工作为主。经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和联络,结交了大量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他们当中,有国民党的党、政、军界中、上层人士,有工商、文教、科技界知名人士,也有各在野党、政治社团和数十个民间团体的代表人士。全国政协在与这些人士的接触交往中,一方面坚持以我为主,另一方面与有不同信仰和见解的旧友新朋能谈则谈,愿聚则聚,宽松自然。既有思想交流,又有观点交锋。这种把深入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有关政策,介绍祖国大陆的建设成就的工作融于交友联谊之中的作法,既使他们能更多地了解到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情况,又使他们感到故土同胞的亲情真诚。他们还把得到的信息和感受传播了出去,这就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对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的关注。
政协全国委员会还多次通过邀请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中的有关人士参加各种纪念活动(如纪念民主革命先驱人物、著名爱国人士诞辰、逝世及重要历史事件的集会)、庆典活动(如每年的国庆庆典等),增进相互了解和同胞情谊。多年来,政协全国委员会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选择重点、热点问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及时反映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有关意见、建议和呼声,提出建议。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台湾人民群众工作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做好招收台湾学生工作的几点建议》、《关于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状况的调查和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台宣传工作的建议》以及有关华侨、华人捐资办学问题等10余份调研报告,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一些意见建议已被采纳。政协全国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吸引台港澳及海外侨、华人投资,为他们参与祖国经济建设牵线搭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联系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有这些,对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