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综述

全国政协“千岛湖水资源保护”调研综述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qov.cn    日期:2010-11-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千岛湖属于深水型水库,一旦污染,极难修复。”

“千岛湖少数局部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在退化。”

……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带领全国政协“千岛湖水资源保护”调研组赴浙江调研,沿途总能听到当地政府忧虑的话语。调研组的成员有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相关部委的官员,还有长期从事水利和环保工作的学者,他们此行是为了了解千岛湖水质情况,为千岛湖保护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千岛湖原名新安江水库,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山脉,现在,98%的水域面积都在浙江省淳安县境内。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调研组数次乘船在千岛湖中行进,映入眼帘的是清澈如镜的盈盈湖水,很难想象,这片美丽水域下暗藏着隐患。尽管总体上千岛湖还保持着1类水质,但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局部区域水质已下降严重。

11月18日,记者跟随调研组来到新安江的皖浙交界处,这是上游新安江的水流入千岛湖的接口。

“在国家标准中,总氮、总磷等指标是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的。现在是枯水期,是一年中水质状况较好的时候,如果到了汛期,估计总氮、总磷浓度会更高。”全国政协委员卜漱和告诉记者,虽然水质总体上较好,但要让千岛湖这颗明珠永放光芒,现在就要开始“严防死守”。

对千岛湖“严防死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了这片全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它集发电、防洪、饮用水源地及旅游等多功能于一身,战略地位很重要。为了保护千岛湖不受污染,浙皖两省都付出了巨大努力。但调研组认为,保护千岛湖并非一省之力所能做到,而应从国家层面进行协调管理。

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看来,新安江流域是重要的战略备用水源,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应是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基地。他建议尽快建立跨流域、跨省区的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制定新安江流域生态和水资源保护规划。张维庆认为,这个规划应由发改委牵头,环保部、水利部等等相关部委共同参与。

在众多调研组成员看来,千岛湖保护涉及上、下游的利益平衡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和费用,这些具体实施细节都需要从国家层面来确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表示。而在全国政协委员翟浩辉看来,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生态补偿机制要有利于上游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水质的改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金明则建议在位于上游的安徽设立经济开发区,鼓励浙商参与开发,下游通过帮助上游发展经济的方式来进行生态补偿。

在水质保护方面,调研组也提出了不少建议。现在,总氮、总磷浓度偏高是千岛湖水体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倪晋仁表示,应从新安江全流域着眼,确定污染原因,是点源还是面源污染,是工业还是生活污水污染,造成污染的是哪些行业和企业。同时,把利益相关者统一纳入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的规划,他还强调,生态补偿机制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与氮、磷浓度的消解挂钩。

防患于未然,这是调研组成员提及较多的一个词,因为大家知道,如果千岛湖严重污染,将再难逆转。"我们应该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遏制水质恶化趋势,协调各方力量,共同保护好千岛湖。"张梅颖在调研中这样强调,这也是调研组共同的心愿。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