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是建言

与时俱进 共创粤港澳经济合作新局面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粤、港、澳三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同构筑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合作格局,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港澳制造业大规模向内迁移的完成,中国加入WTO后内地市场的全面开放,这种“前店后厂”格局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势,三地的经济合作需要向新的更高层次发展。粤、港、澳分别属于三个独立的关税区,三地之间的经贸往来视同国际上不同关税区之间的“对外贸易”,按国际惯例办事,三地之间的资源流动和经济运行必然会由此而带来交易成本。如何随着三地经济融合的加深而做出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性安排,是促进粤、港、澳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此,粤、港、澳之间必须适时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合作格局。这种新的合作格局的建立必须要有制度性的突破,而淡化三地经济意义上的“边界”,是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制度性突破的核心内容。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特征就是淡化各国经济意义上的“边界”,鼓励资本、商品、信息、技术与人才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WTO就是为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全球性的制度安排。粤、港、澳在地理上本来就是一个自然区域和经济区域,过去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港澳曾经被英葡管治。港澳回归后,三地间的经济发展也更加融合。有此良好基础,着眼未来,立足于三地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三地经济整体发展的需要,淡化三地经济意义上的“边界”,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立涵盖三地的贸易区、加工区或金融区,使三地的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就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顾粤、港、澳经济合作的历史,在港澳回归前,三地的经济合作是由民间自发进行的。港澳回归后,虽然在粤港、粤澳之间建立了地方政府高层双方会晤制度,在跨境大型基建、口岸建设、环境整治、治安范畴等方面加强了官方的沟通与配合,但是,总体上,三地的经济合作仍然是以民间及企业界为主导,官方合作方式比较松散,参与程度比较低,尤其是三地在一些重大的问题如产业政策、生产力要素布局、经济资源开发利用和未来发展规划等具战略意义的领域,政府层面的协调和推动工作基本上还停留在务虚阶段,这与不断发展的三地之间的经济融合形势不相适应。因此,以中共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从原来以民间合作为主的模式转向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三地政府携手推动的新模式,立足于区域经济的整体优势,设计合作的总体方案和运作机制,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加速三地经济资源的整合,开创三地尤其是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新局面。这是既符合粤、港、澳参与各方的共同利益,又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粤、港、澳综合经济实力的有力措施。当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这里我谈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一、建议中央政府授权广东省政府或中央在粤派驻机构,成立粤、港、澳经济协调委员会,以取代原有的粤港、粤澳双边联席会议,辖下再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统筹和协调三地的经济合作事务。从港澳和广东方面多年的合作经验看,在重大经济问题上,中央政府要加强对粤、港、澳经济协调机构运作的指导,如可由中央授权或中央主管部门联同广东政府与港澳直接商议,达成共识,提出方案后以双方的名义提交中央决定,这样可以简化决策程序,减少中间周转的时间。
  二、研究制定一个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江三角洲的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确立粤、港、澳经济合作新格局。当前的要务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着眼于中华民族振兴的大局,在保持现有边界的前提下,立足于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尽量弱化三地的经济边界,制定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各项具体合作工作的指导纲要。
  三、建议中央政府在对外开放方面让广东先行一步,率先开放广东省的服务业市场。粤、港、澳经济合作的发展决定了广东的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开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应先于其他省市,以利于推进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因此,建议中央考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适当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资本进入的交易成本,为港澳资本进入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与此同时,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政府退出市场的步伐,彻底清除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地方各自为政现象,为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一体化的发展提供资源自由流动、要素优化组合的条件。
  四、选好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发展的“切入点”,及时将三地的经济合作从务虚推向务实的新阶段。从三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看,现阶段把三地的经济合作由务虚导入务实具有多个方面的切入点。例如,三地的旅游合作。粤、港、澳三地旅游景点、优势各不相同。香港将在2005年建成迪士尼乐园,澳门有亚洲最发达的博彩业,广东则有比较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这样的“配套”在全世界也很少见。三地合作,成立粤、港、澳旅游协作机构,以政府高层为主决策,旅游部门具体操作,将目前港澳珠江三角洲“一程多站”旅游方式拓展到广东全省,即游客的行程包括粤、港、澳,合力打造“一国两制三地”品牌,不同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综合性旅游特色,把“粤港澳旅游区”发展成为21世纪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新兴的旅游和会展中心。又如粤港澳跨海大桥,此桥一旦建成,一桥通三地(珠海、香港、澳门),有利于珠江三角洲西岸、粤西的经济发展,它不仅打通珠江三角洲经济命脉,而且可以改变南中国的物流格局。此外,澳门与珠海正在策划筹建的跨境工业区,也是粤澳双方经济合作的良好的切入点。
  粤、港、澳经济合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政策性很强,影响面很广,衷心希望我的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参与,以共同将粤、港、澳经济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增添新的动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