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迫在眉睫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研究解决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问题,必须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付世界上的突发事件考虑,从为子孙后代考虑,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产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矿产资源大国、矿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相对于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矿产品需求量大而言,我国又是矿产资源小国,是矿产品供应不足的国家。建国以来,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为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作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目前,我国90%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30%以上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矿产资源。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进入新世纪,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呈现较强的增长趋势。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 影响。
近年来,由于找矿难度加大、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尚未建立完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矿产资源后备储量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耗速度,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呈下降趋势。据预测,我国铬、钴、铂、钾盐和金刚石资源严重短缺,主要依靠进口;石油、铁、锰、铜、铝、硼需部分依靠进口;部分优势矿产如钨、锡、锑,也因过度开发,资源耗竭速度加快。由于资源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的现象较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供求矛盾。如果不加强矿产勘查,储量没有重大突破,矿产利用结构不发生重大调查,预计到2005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3%,铁矿石达到38%,铜矿石达到50%,锰矿石达到69%,铬铁矿达到85%。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和韩国,都建立了完备的矿产战略储备制度,其中美国更是耗资几十亿美元储备了多达93种的矿产资源。我国是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意识形态与西方国家有根本差别,世界局势很不安宁,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维护经济和国防安全,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已迫在眉睫。朱基同志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应该尽快落到实处。因此,建议:
1.尽快着手制定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加强国家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政策性指导。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战略包括:实施全球资源战略、改善结构合理利用能源战略、因地制宜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战略、推进科技兴矿战略、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战略、对重点矿产资源实行储备战略。
2.大幅度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经费的投入,加强和加快国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和潜力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成矿条件良好,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较大,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加深工作程度。
3.大力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的科技工作,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体系的科技含量。它可以改变矿产资源利用方向,减少矿产资源的使用量,降低矿产资源开发成本,从而改善国家矿产供需形势,缓解供需矛盾。
4.把握当前全球矿产品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分享国外资源,建立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供应体系。必须着眼全球,不断提高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坚持贸易与境外风险勘查、开发并举,以我国短缺的资源为重点,以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为重点,实行多元化经营,充分依靠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预计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走低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10~15年,低廉的矿产品价格为我国经济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5.培养国民的资源危机感,建立节约资源和回收资源的社会规范,把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和回收资源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借鉴目前发达国家钢、铜、铝等大宗金属回收再利用量已达到消耗量的30%~50%的经验。对我国来说,达到这样的比例意味着资源回收利用每年不仅可达数千万吨计,同时可以节约数量巨大的能源和极大地保护生态环境,并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关于制定国家矿产资源储备和安全供应战略问题,国土资源部已有较为成熟的设想和详细的资料,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希望中央有关部门尽快研究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