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是建言

加快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迫在眉睫由于自然、历史及库区移民开发等方面的原因,三峡库区成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最大的地区。长期以来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以及库区移民安置,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生态环境退化呈加速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土流失严重。库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63%,年土壤侵蚀量2.2亿吨,每年入江河泥沙总量1.4亿吨。库区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约占耕地的76.5%,薪炭林仅能满足农村能源总需求的12%。陡坡垦殖以及库区山区传统生产、生活活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二)农村面源污染面广量大。库区农村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业的过程中,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农膜,农村面源污染呈逐渐加重之势。每年近6万吨氮、磷物质进入水体,对水库水质富营养化构成隐患。对次级河流的监测结果表明,63.1%的监测断面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部分河流出现Ⅴ类及劣Ⅴ类水质断面。
  (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植被破坏严重,森林生态系统呈现结构性和功能性衰退,不少物种资源逐渐处于濒危状态甚至消失绝迹,而已有的自然保护区仍难以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三峡成库和大规模的移民开发将直接威胁荷叶铁线蕨、巫山芦类等库区多种特有物种的生存。
  (四)地质灾害潜在威胁大。三峡库区泥石流为中度危险区,滑坡为重度危险区。从湖北三斗坪到重庆市的长江河谷两岸有滑坡214个、泥石流沟271条,对库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五)消落带的环境不容忽视。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两条永久性的水位季节性消落带,消落带面积约107.7km2,消落带的形成将造成水质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峡库区已经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将对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库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生产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三峡工程即将蓄水发电,加强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控制生态迫在眉睫。
  二、建设三峡库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意义重大(一)建立库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性措施。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过程中,因大量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建设性”破坏将加大三峡库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压力。加之库区自然条件差,人地矛盾突出,库区移民迁建,也将引起一定的生态破坏。如果环境保护措施不得力,大开发就可能演变为大开挖、大开采、大开矿,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破坏、大污染。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努力提高环境质量,将促进库区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建立库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遏制库区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
  目前,库区生态保护工作相对落后于生态建设,存在“重破坏后的治理与建设”、“轻破坏前的预防与保护”的倾向。只抓生态建设,以及仅靠工程建设措施难以扭转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重的趋势。预防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监督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环境执法监督力度,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项目,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对于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水环境污染、减轻三峡库区的泥沙淤积、改善水体质量、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库区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库区生态功能的退化、保障三峡工程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库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是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需要。
  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是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长江上游生态经济区的重要载体。根据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20年的建设,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家园,使之成为长江上游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库区基础设施及城镇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目标的重要任务。但是,库区目前经济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复杂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库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通过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保护项目示范,促进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改变区内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步伐,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将促进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相关建议为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重庆市在2001年编制的《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工程”等项目。2002年重庆市又编制完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通过了有关专家的评审,即将上报国家审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库区环境形势严峻,2003年三峡工程即将蓄水发电,加强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破坏刻不容缓。建议有关方面重视《重庆市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及时启动三峡库区国家级功能保护区建设,在资金和项目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明确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投入渠道,增加国家投入比例,确保生态保护重点项目的实施,并在生态保护项目培训、国际援助、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三峡库区更大的支持。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