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是建言

积极实行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进民族地区小康建设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宏大的,任务是艰巨的。要完成这个任务,“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我国解决现阶段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和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边疆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是可能的。世界近代发展史提供了大量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上个世纪以来,先是德国、美国对第一个完成工业化国家英国的追赶,后有日本对欧美发达国家的追赶,再有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崛起和我国沿海地区的快速推进。其中,日本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东南沿海在改革开放推动下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跨越式发展最典型的范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过50余年的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跨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千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社会、经济的两个历史性跨越。世界和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思路正确、措施得当、创造条件,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可能的。
  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基本条件已具备。从国际上看,一是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时代的主题,良好的周边关系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二是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着我国加入WTO,民族地区独特的资源纳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三是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化,正在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与竞争力产生深刻影响,必将引起全球性生产生活方式的空前变化,也为我国包括民族地区通过科学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国内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将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二是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拉动力。三是随着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产业的长足发展,逐渐消除或基本缓解了制约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将成为支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四是高储蓄率的保持,将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五是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的充分供应,构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
  从民族地区看,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并使这种选择由可能变为现实。西部大开发也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西气东输”、“西电东输”、青藏铁路、生态保护和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起重大的推动作用。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为重要原则,修改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目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是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民族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探索出好的发展路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三是民族地区通过学习和吸收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发展成本,具有“后发优势”。
  跨越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遵照客观规律行事,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至关重要。要以思想解放和更新观念为先导,树立新的观念和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二、核心问题是体制和机制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核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诸要素都必须依赖于市场的调节和合理配置来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市场体制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决定加快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因此,如果不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尤其是在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完善、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多元化产权机制、政企行为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而仅仅靠争取中央的项目和资金来实现大开发、大发展,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把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体制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以体制创新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依靠体制优势获得发展优势,抢占制高点,取得主动权。
  三、发挥优势,加大开放力度。西部民族地区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与15个国家相邻,面对东南亚、南亚和中西亚,是从陆路通向中东、欧洲和印度洋、大西洋的必经之地,有2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这是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
  四、政策措施要有新突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加大扶持力度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最要紧的是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民族政策,推进依法行政,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要在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新形势下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兴边富民政策、扶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发展政策、对口支援与协作政策、扶贫政策、牧区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边贸政策、民贸政策等的同时,研究制定和完善与跨越式发展密切相关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和转化政策、推进信息化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进城市化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为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五、从实际出发确定工作新思路。新起点上的新发展,应有新的思路、新的起色、新的特点。一是新的发展思路,应该以科技和人力资本投资为核心。要把经济增长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上来,走上依靠科技和人才发展的道路。必须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打造跨越式发展的平台,培养造就符合现代经济需要的干部队伍、各类科技人才及劳动者队伍,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新的发展思路,应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经济经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头戏。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总体推进,重点突破。首先要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能够发挥本地优势的各类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的制高点,赢得新一轮发展优势。其次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非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国民待遇,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再次要调整城乡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城市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要切实把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重视发挥中心城镇作用,进行区域经济的再组织,利用中心城市已经形成的发展优势,带动整个民族地区开发。三是新的发展思路,应该是着眼于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要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鼓励消费,特别要关注低收入者收入的增加。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