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加快该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区域整体优势,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从而辐射周边、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一、长江三角洲地位举足轻重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的交汇部。其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市。区域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人口1.35亿。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充分展示了该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和28.5%的进出口总额。长江三角洲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开放程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形成了梯度发展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是我国最具实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都市群。
长江三角洲具有十分雄厚的基础、强劲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加快这一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经济、金融、信息、进出口、制造业、高科技、旅游和航运中心,必将牵引、辐射和带动华东地区、沿长江地带乃至全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新的飞跃。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同处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区域经济单元。但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行政区划的分割,存在着各种体制和机制方面问题,阻碍了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主要表现为: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产生排他性,缺少协调协作的聚合力,区块割据,各自为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各自独立,自成一体;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低层次重复,缺少优势和互补,内在竞争摩擦而外在竞争能力不足;港口、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整体布局,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村镇布局分散,工业布点零散,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较重;信息各自独立,缺少沟通和共享等。
三、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若干建议(一)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中国经济要加快发展,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重要成功经验,必须培养和建设几个富有活力的经济区域,并以此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牵引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位重要、基础雄厚、环境良好,并有巨大的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区域之一,支持这些地区的发展,投入少、见效快,影响力和示范力大。应该高度重视、重点扶持。一手抓西部开发,一手抓东部重点地区的发展,并支持、带动中间广大地区的发展,这应该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抓紧制定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总体规划,适时出台加快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政策,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的合作和交流,加速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应该及早提到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领导。
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三省市和中央许多部门,既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更需要中央政府的统一协调。建议国家成立一个有权威的、统揽全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协调和筹划长江三角洲地区跨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还可以成立由该区域中的大中城市政府共同参加的经济协商联席会议,协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三)整合交通、港口、旅游、信息等资源,实施优势互补,联合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加快地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各种资源,搞好整体规划,实施联合开发。统筹协调区域内的产业布局,整合区域交通资源,建设网络化的铁路、高速公路和快捷的城际轻轨交通,尽快建设沪通(上海—南通)大通道、杭州湾大通道;建立有分工有协作的内河、近海和远洋运输体系和港口体系,推进上海港区、宁波北仑港、舟山港以及长江内河港口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组合港系统;建设以浦东国际机场为枢纽的区域机场群落。整合旅游资源,制定旅游合作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构建江浙沪旅游经济圈,共同申报“江南水乡古镇”世界文化遗产。整合区域信息资源,开发综合性或专门的公共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实施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区域联动。
(四)发挥政协作用,积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牵线搭桥。
政协各方英才汇聚,各界俊杰咸集,能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建议全国政协在今年适当的时候组织举办一次“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论坛”或“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三省市党委、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参加,就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与国际接轨开展研讨。三省市政协也要积极发挥作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发表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