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是建言

尽快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8-20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自2001年年中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低,交易日趋清淡,市场信心缺失。其外因是受2001年国有股减持、查处银行入市资金和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以及股市“赌场”论战的影响。内因却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投了反对票。2002年中期报告显示,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2.87%,净利润同比下降19.24%,上市公司亏损面达13.8%(1204家上市公司中有166家亏损),同比上升4.95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为0.078元,与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0.103元相比下降23.91%。
  事实上,几年来上市公司业绩基本呈现出下降趋势。为什么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断下滑呢?一方面归因于国内面临越来越明显的通货紧缩考验,即上市公司整体生存环境不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很好地优化配置资源所造成的。
  当前,这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1.存量上市公司基本上不是市场的选择,而是行政安排的结果。相当数量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被包装上市,并未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转变,这些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手段等根本性问题也未得到解决,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赢得足够的生存空间。作为市场主体,难以支持市场健康发展,也使整个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无法从统计意义上代表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股市晴雨表功能难以发挥,宏观经济与股市相背的现象就在所难免。
  2.资本市场结构体系不完善。国外成熟的股票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存在于市场经济每一个角落的有形和无形并存的市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不同资金需求的企业均能够找到自己适合的筹资市场或者说筹资渠道。然而在我国,只有两个有形的股票市场,要想在这两个股票市场上市必须有相当的规模(市场建设初期另论)。
  因此,规模尚小、却一味想筹资的企业必然会采取简单合并以做出规模的方法来申请上市,其中容易产生欺诈行为。显而易见,企业如此上市必然付出较高的成本,在募集资金时必定会尽可能多地从市场吸取资金。但是这种行为对市场的正常运行乃至企业自身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从企业自身看,按照其已有规模和未来发展空间,绝大多数企业可能一时并不需要筹集更多资金,但募集结束后只能将一部分资金或存银行、或盲目投资、资产委托,以求保值、增值。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一些上市公司拿出数亿资金委托理财的原因。结果便是企业可能不仅无法因此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反而削弱之。从整个社会看,大量的金融资源被这些没有相应投资意愿的主体掌控,而大量有着强烈投资意愿的社会主体,比如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所能获得的金融资源却相应减少,即社会资源被错误配置了。这对中国这样一个资金非常短缺的国家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3.已有的两个交易所上市股票的规模太过悬殊,直接影响了今后股市功能的深化。不说总股本,仅说流通股本,市场中最小的仅为1000多万,而最大的联通股份流通股本则达到50亿。这样的市场结构不仅会影响股市整体的流动性和定价的可比性,而且在编制统一指数时,也会因股本的悬殊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股市功能的深化和创新。
  4.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我国企业信用不佳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资本金不足。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股票市场,但是债券市场却丝毫不能滞后。否则企业的资本结构就有可能失衡。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就低于40%,不利于其资本回报,也不利于整个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何况债券市场有效运行本身是市场信用生成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必须尽快完善资本市场的结构,为此建议:
  1.彻底改造上市公司的存量,力求上市公司的规模、结构趋于均衡,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真正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具体的方法是积极引导内资特别是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国家可以在税收方面、收购资金方面、收购条件豁免等方面给与相应的支持。特别的,还可以在相应的行业领域吸引外资参与收购。
  2.建立梯层结构的股权交易体系。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既要有全国性的股票交易所,交易那些流动性好、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股票;更要在经济活跃的中心城市设立柜台交易市场,以便于当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按需适时融资。如果企业规模扩大、流动性提高,可以由柜台交易市场转到全国性的交易所。事实上,我国以前曾经设立过类似的柜台交易市场(地区交易中心),但是由于市场发育不全、监管不力,出了不少问题,被先后关闭了。当前,市场环境日趋良好,监管体系也日臻完善,特别是成立了中心城市监管办公室,监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在类似城市设立地区交易中心是可行的。
  3.市场化遴选增量上市公司,减缓全国性市场扩容速度,集中解决国有股流动问题。今后只有达到较高标准的企业方可上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把握上市公司筹资额是否确实能够满足当前发展之需)。对已经上报中国证监会,且不够上述标准的企业转入地区交易所申请上市。与此同时,增量上市公司上市速度减缓,为集中解决国有股上市问题腾出空间。国家可以采取合股的方式,市场化、竞价配售给现有股东,从而比较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
  4.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只关注股票市场的发展,不关注债券市场的发展,会导致不均衡的市场。考虑到当前不少企业因资本金不足,缺乏信用,可以优先安排准备增发或者配股的上市公司优先发行债券,从而探索债券市场发展之路,发挥好债券市场的应有功能,同时也改变企业对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