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李君如:与时俱进的思考者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9-20    来源:《中国政协》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他多次参与中央重要课题的调研和重要文件的起草。作为一名来自理论界的全国政协常委,每年的全国两会,他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

他先后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等职。

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文章就在理论界引起较大反响,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较深研究,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家。

戴一副镜片厚厚的金丝眼镜,操一口浓重的吴侬软语,中等身材,目光深邃,面带微笑,谈起理论娓娓道来,如细雨润物。讲者神采飞扬,听者如坐春风。这就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党原校副校长李君如。

1

 

走向理论的殿堂

李君如是个很念旧的人。对母校松江二中、上海师大,他始终怀有深深的感情。

“小桥流水,曲径绿山;紫藤架下,同学促膝谈心……”李君如曾这样描写自己在上海市松江二中所度过的少年时光。

初一下学期,李君如各门功课的平均分数达99分,排在全校前9名。学校奖给9名同学每人一支英雄牌金笔。许多同学因此戏称他们为“九支笔”。李君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他先后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和校团委委员。松江二中是一所以数理化教学见长的学校,李君如说,这所学校在逻辑思维上的严格训练,对于他今天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里更有一批关心他学习和成长的授业恩师,不仅教给他知识,更教他如何做人。

1968年的10月,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松江二中67届高中生李君如,戴着大红花,在老师、同学和居民的夹道欢送下,去了松江县城东公社卫星大队第十生产队。

辛苦而清贫的农村生活中,李君如感到农民是“最善良的人”,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乡亲们对知识的渴望。他拿起笔,写他看到的农民,写他亲历的事情,向公社和县广播站投稿,当起了“土记者”。他还在生产队开办了“政治夜校”,给乡亲们讲时事政治,他抽空编写的《农民学哲学读本》作为朴素实用的夜校教材,受到了乡亲们的欢迎。他的做法很快被作为经验推广到公社。

1971年,李君如被推荐到上海师范大学政治历史系学习。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历史、英法德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等课程,接着又“啃”下了《资本论》。

在校期间,李君如与全班同学一起,集体编写了一本与中学教材配套的《社会发展史词典》,这也是老师交给的一项任务。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松江新桥公社一所农村学校任教,不久又被调到县委党校当理论教员。期间,他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国革命史名著。

毕业前夕,林彪“九一三”事件发生。李君如写了一篇批判“天才论”的文章。该文于1972年8月16日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是“孙逊、李镜如”。这时,李君如已经在松江新桥公社那所农村学校工作。尽管后来李君如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过许多理论文章,但是他最看重的还是这第一篇文章。他认为这是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进理论殿堂的起点。

至今,李君如对自己的母校上海师大十分感恩:“今天我作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我的基础理论正是在上海师大的课堂里、图书馆里打下的。这里是我理论的摇篮。”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

1981年,李君如考进上海社会科学院,成为一名专业理论工作者。

还是在松江县委党校工作时,李君如已经成为上海市哲学学会相当活跃的年轻理论工作者。在一次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专题讨论会上,李君如集中谈了考察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论问题。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从抗大走出来的老哲学家周抗也到会参加大家的讨论。周老认真地听了李君如的阐述,大加赞扬,决定将他的发言在《社联通讯》上加“编者按”发表。事后,有同志告诉李君如,周老曾问他:“这个年轻人是谁?要重视他的观点。”

1980年,李君如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招录研究人员的考试,第一志愿他填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当时担任哲学所党委书记、所长的周抗正在无锡华东疗养院养病,哲学所的同志向他报告说“松江县委党校的李君如考到我们所来了”,周抗高兴地说:“这个年轻人由我亲自来带。”1981年初,李君如到哲学所工作时,周抗在所党委会议上正式提出让李君如做自己的助手。正因为有这段经历,李君如一直把周抗当作自己的恩师。

1991年,中央有关部门部署各地学习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纲要》。上海市委研究室许一春同志找到李君如,说市委书记朱 基指示,上海学社会主义理论就要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委常委中心组要带头学习。

许一春对他说:“你研究毛泽东思想,又关注改革开放中的现实问题,在辅导市委常委中心组学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观念更新理论时反应不错。希望你为市委常委中心组学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理论再讲一堂辅导课。”

李君如当即停下手头的研究工作,抓紧时间备课。中心组学习会上,他为大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况,同时也汇报了自己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心得体会,包括对当时有争议的市场经济问题的看法。课讲完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吉告诉他,市委领导指示将其中阐述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讲,向全市宣传干部宣讲,讲稿压缩后在《解放日报》发表。这篇题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的文章,于1991年6月5日见报。

当天,解放日报社就收到许多来电,有肯定的,也有质疑的。反响之强烈,出乎李君如本人的预料。6月22日,《解放日报》理论部主任金维新将读者反应写了内参,上报领导部门。之后,李君如接到金维新来电,说已经退下来的市委老领导陈沂同志支持这篇文章,认为“李文写得很好,没有什么问题”。

6月20日,李君如接到老市长汪道涵秘书的来电,说汪老要见他。

同汪老见面是在康平路市委办公楼一间小会客室里。李君如一行赶到时,汪老已等候在那里,手里拿着书在翻着。汪老慈祥的笑容、平和的话语,使李君如紧张的心情放松许多。

汪道涵高度评价了李君如的文章,还亲切地询问他的经历和研究工作情况。李君如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研究体会向汪老作了汇报。李君如说,自己多年来以毛泽东研究为主要方向,在研究工作中感到要搞清楚中国的社会变革历史,不仅要研究毛泽东,还要研究孙中山和邓小平。也正因为有毛泽东和孙中山研究的基础,对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能理解。汪道涵说,这个体会很好。汪老明确提出,希望李君如把研究方向转到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来。

汪道涵说,现在,围绕改革开放出现一些不同的观点,就是因为对邓小平的思想研究不够。要研究毛泽东,更要研究邓小平,我想以你为主来开展研究,赞成你这样联系毛泽东来研究邓小平。研究邓小平,要回答“左”、右两个方面对改革开放的质疑。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不是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中心问题是对市场经济要有正确看法。接着,汪老还谈了研究方法等问题。

从此,汪道涵就经常通知李君如参加他的研究工作和活动,这段经历使李君如获益匪浅忘。

从上海市委中心组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讲课,到汪老的谈话,实际上改变了李君如的整个学术生涯。那天从汪老那里出来后,李君如就到他的导师周抗那里汇报谈话情况。周抗赞同汪老的意见,要李君如转变研究方向,把重点放到邓小平理论研究上来。此后,李君如详细制定了一个邓小平理论研究计划,并陆续就研究心得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分量的文章。

李君如说,《解放日报》的“两个第一”,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理论文章,促使他走进了理论工作者队伍;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第一次获得全国性社会科学成果奖的理论文章,决定了他后来被调到中宣部工作,使他的理论工作舞台由上海转到北京。

与时俱进的的思考者

1991年6月24日至7月1日,李君如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部门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理论讨论会。7月1日,与会代表出席了中央召开的纪念大会,聆听了时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李君如的论文《邓小平社会主义思想初探》入选大会优秀论文,他还就此作了大会发言。这次理论研讨会对于如何正确地认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江泽民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论述,为深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11月5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隆重成立,李君如担任主任。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全国理论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月10日和12日,上海市政府顾问汪道涵两次召集李君如和理论界同志座谈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并要求他重点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改革开放经验。上海市委正式传达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后,上海社会科学院领导决定加大邓小平理论和改革开放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夏禹龙副院长和李君如合写了《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艺术》(此文在1993年获得中宣部“1992年度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李君如和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的同志也发表了一批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哲学基础的文章,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其中,李君如在十四大前撰写、十四大闭幕后发表的《邓小平的“治国论”初探》(《文汇报》1992年10月30日),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

10月27日,作为“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系列讨论会”的第一个活动——“邓小平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社科院领导决定由“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承担起“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任务,两个中心一套班子,李君如担任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以“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系列讨论会”为平台,组织了一系列报告会和理论研讨会,研究和宣传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影响越来越大。
1993年春节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到上海视察时,会见了李君如,并就如何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问题征求他的意见,同时提出希望他去中宣部工作,落实十四大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

1993年3月18日,李君如被调到中宣部,担任理论局副局长。

  1997年8月12日,中共十五大召开前夕,李君如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了《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一文,文章首次提出的“第三次思想解放”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1998年11月,李君如离开中宣部理论局,调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2000年5月,李君如调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在这个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学府,李君如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期。从2000年到2009年的9年间,他在中央党校与中央高层频繁接触,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李君如按照中央领导和中央党校校委会的要求,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理论文章,出版了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专著。

与时代同步,与理论同行。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30年。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至今,李君如已经在党的理论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可谓学术立身、著作等身,理论行世。30年间,李君如以“贴着中国社会的现实,展开理论思维的翅膀”的治学作风,获得了理论上的大丰收。他的《观念更新论》、《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等著作,得到海内外高度关注和重视。

李君如最信奉的格言是:学思相兼,不罔不殆。他正是这样一个学者,一个与时俱进的思考者。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