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选登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第0004号


案    由:关于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办理
提 案 人:民革中央
主 题 词:土地,质量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最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并改善生态环境,只有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通过质量的提高来缓解数量不足的矛盾。有数据显示,如将占耕地总量10%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使其单产提高10%,就相当于新增耕地1300万亩。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农田基本建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由于长期对地力建设重视不够,在耕地质量建设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相关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着高中产农田比重不断下降、土壤营养比例严重失调、耕层变浅、污染日趋加剧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为此,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构建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
  目前,很多地方对地力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用地轻养地等观念和掠夺式的土地经营方式。另外,我国农田基本建设涉及的多个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不利于耕地质量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把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纳入“十二五”规划,并作为一个重要考核目标,认真落实行政首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建议国务院成立“全国耕地质量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整合耕地质量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并科学制定的耕地质量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另外,建议设立全国耕地质量与管理活动年,营造全社会重视耕地建设与管理社会氛围。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国家改土项目的面积和质量难以保证,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施肥、耕地质量监测、防治农田污染等重要工作进展缓慢。建议坚持政府投资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鼓励企业投资,并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工作。一是每年从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开垦中安排不少于10%的资金,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同时要做好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建设。二是全面实施耕地有机肥增补工程。建议国家加大补贴力度,大力推广秸杆直接还田,适当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扶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组织实施平衡施肥行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产品品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实行耕地质量数字化的动态管理
  建立不同地区地力数据库和监测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以及现代测试技术,了解各地地力变化情况,密切关注耕地质量的动态变化,建立耕地质量评价制度和预测预警系统,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耕地地力培肥措施、耕地质量管理提供资料,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指导和服务。
  四、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保护耕地的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但在规范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方面,至今没有出台一部专门法规。建议国家应加快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立法步伐,制定出台《耕地质量保护法》,并抓紧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加强质量管理的原则,严格规范土地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行为,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
  五、充分发挥土肥科技在耕地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做好耕地质量建设离不开科技。各级土壤肥料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土壤退化与防治、污染耕地修复与防治、新型肥料研发与施肥技术推广、土肥技术标准制定、耕地质量检测和耕地质量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土壤肥料科技成果转化。
  
来源:大会提案组
备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