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讲堂

委员讲堂之李德水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7-01    来源:人民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中国政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视频栏目——“委员讲堂”。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做客我们的委员讲堂,李委员您好,先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20:08]

[李德水]:各位网友大家好。 [20:09]

[主持人]:李委员,近期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4.2%,而根据统计数据,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为年内首次突破4%,创了24个月的新高,请为大家解读近期的物价趋势,起因和背景是什么? [20:10]

[李德水]: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正在苦于通缩的这种趋势。它九月份的CPI环比只上涨了0.1%,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只上升了1.0%,它是害怕出现严重的通缩。而在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却出现了通胀上升的苗头,这是很值得关注的。 [20:10]

[李德水]:从中国的情况看,现在应该说,不具备发生这种严重通胀的客观条件。为什么呢?从供给方面看,我们的粮食连续第七年大丰收,粮价稳、百价稳,粮价涨百价涨,这是我们国家长期规律,粮食大丰收怎么会出现农产品涨价呢,价格反而上升了呢?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20:10]

[李德水]:第二,中国的商品除了目前柴油在市场上有一些紧张、短缺,其他的各种商品,特别是各种日用品以及其他的工业产品供大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从供求关系这个基本原理来看,通胀的条件不是这么很主要,并不是引发通胀的基本条件。 [20:10]

[李德水]:第三,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现在是很平稳的,我们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整个一至三季度是增长10.6%,这应该说是正常,是一个增长速度平稳回落、回稳态势,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低这也符合我们去年经济增长先低后高的基础问题,也说明我们结构调整、国民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做出了大量贡献取得成效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并没有出现过热的状态,如果经济过热,就必然会引发通胀,从这三个条件看,都不是诱导通胀发展的大环境。 [20:11]

[李德水]:但是,为什么CPI涨幅明显升高呢?这里面要具体分析。我们的CPI构成里十月份同期增长10.4%,这里面最重要一项是食品价格,食品价格涨得比较多。食品又是每个人离不开的,每一张嘴都张开要吃,所以这个事情关系重大,不应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 [20:12]

[李德水]:十月份CPI里作为构成这块,食品这块涨了10.1%。我们再往下追问,为什么食品价格涨得这么多呢?这里面有外部的原因、有内部的原因。我想,根据我看到的一些材料,像粮食小麦这个产品今年俄罗斯因为干旱大幅减产,导致了俄罗斯政府做出决定,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的粮食出口量大概是六百万吨,它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不是太大,但也不小,就是说有影响。再一个国际粮价也在上涨。 [20:13]

[李德水]:另外糖也是很重要的食品,从国外来看,巴基斯坦是遇到了特大洪涝灾害,印度连续三个大季减产,巴西旱灾、水灾交替发生,都影响了他们的产量,所以也推高了国内市场价格的上涨。这些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市场。 [20:13]

[李德水]:另外,比如说蔬菜,韩国今年大白菜减产,从我们山东各地需要大量地进口,也包括蔬菜的价格抬高了一些。 [20:13]

[主持人]:还有服装方面,比如说棉衣,去年三千块钱可以买三四件棉衣,但是今年到商场一看只可以买两件,这是为什么? [20:13]

[李德水]:这和国际市场上棉花价格上涨有关。国内今年的棉花产量,我估计,没有看到准确数字,可能是会比去年的产量要低些。有一些减产,棉花种植的面积也少了一点,这些都有一些影响。这是从国际外部的这些影响来看,这些商品的生产情况减少供给了,所以对物价会有影响。又传导到中国来,因为现在中国的市场已经相当开放了,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必然影响我们。 [20:14]

[李德水]:从国内来看,我也没有深入调查,但我觉得,为什么国内上涨?一是农业生产的成本升高了。比如说农药、化肥,各种工具,包括农用柴油这些。 [20:15]

[主持人]:农田灌溉方面水也涨价了。 [20:15]

[李德水]:所以农民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再比如棉花,新疆的棉花原来是浩浩荡荡的,有四川采棉大军开着专列去,以前一天是二三十块钱工资就够了,现在一百块钱一天据说还请不到人呢,这是摘棉花工用人成本的增加;同时,农民地里也有在收获季节的,他还要雇工,要请人帮助的,工钱也涨了,所以使得整个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了,它会推到最终价格上去。就是说一环扣一环的。 [20:17]

[李德水]:第二个原因,从国内情况来看,市场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因为一看到价格上涨了,就有出现投机行为,就抢购、囤积起来,等到涨得更高来出售,卖高价。推动了市场价格的上涨。 [20:18]

[主持人]:等于是一种炒作的行为。 [20:18]

[李德水]:有炒作的因素。比如说粮食,夏粮和秋粮收获的时候,很多个体的,包括外资的粮食企业直接到农民家里收购粮食,他比我们的中储粮保护价还要高的价格去收购,这样就使得价格抬高了,哄抬了物价。 [20:19]

[主持人]:之前大蒜、姜的价格都是被哄抬了。 [20:19]

[李德水]:是的,有的方面还比较突出,是人为造成的因素比较突出,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可能也有这个因素,由于去年的价格比较低,也可能菜农在有一些方面的农副产品生产者觉得效益太差,种植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就转种别的东西,这样就使得今年种的量少了,供给减少了。最后就抬高了价格。就是供求关系使价格上去了。 [20:20]

[李德水]:从国内来看,有这些种种因素;从国际上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七月份以来,特别是九月份以来,就是九、十两月涨得比较多?涨得这么多?就是八月底九月初美国放出风声美联储要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国际上整个九月份、十月份就沸沸扬扬,美元大幅贬值,人民币升值,日元升值,欧元升值,英镑升值,欧洲各种货币都升值,这样就使得国际大综商品的价格因为是按美元来计价,由于美元大幅度贬值,价格就这么高了,就上去了。这个因素非常厉害,而且影响的面非常地广,不仅是中国。 [20:21]

[李德水]:我给你说一个数字,比如,国际市场上的期货,国际大综商品价格轮番上涨,到11月中旬,黄金、锡、橡胶、棉花等等创造了期货价格历史上最高水平。期货价格从来没有这么高过这就很厉害了,玉米、大豆、白银等商品期货价格也创造了阶段性的新高。像玉米对我们影响也很大,大豆更是影响大,我们大豆大量是靠进口的,差不多一半以上。国际市场价格一上涨,大豆一涨价,其他一系列豆制品都涨了价。像黄金价格11月9号已经涨了1420美元一个盎司,这也是大家对美元信心不足,要保值,像国内的金价也冲破每克300元人民币,涨得很快。 [20:22]

[李德水]:美联储推行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混乱,你看这次G20峰会上,很多国家群起而攻之,批评它,不顾大局,怎么只顾美国自己,搞美元贬值呢?美元的意图是防止通缩,要制造通胀的预期,它的思维逻辑是制造通胀预期以后大家就可以主动消费,增加消费的动机。 [20:22]

[主持人]:是想刺激消费。 [20:22]

[李德水]:要刺激消费,刺激经济,也刺激就业。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效果不可能达到,很明显。 [20:23]

[主持人]:不能一蹴而就。 [20:23]

[李德水]:而且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是资金短缺,资金是充足的,流动性是强的,它这种制造通胀预期,这种做法一浪高过一浪被推到整个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上,使得很多资金从美国逃出来,因为这么多钱六千亿美元,新发的货币,而且都是基础货币,它用不完,实际上美国的资金不缺,而且它又有零利率,0%-0.25%基础汇率,在美国花钱没有什么意思,到国外来,特别是到发展中国家,尤其像到中国发展这么好的国家,回报率很高,投资什么都赚钱,就是什么都不投,存到银行里,利息都高,因为数量大,利益就大了。 [20:25]

[李德水]:这就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通胀加剧这样一个总风险,宏观上来看,从全球角度来讲,这是一个总概念,其他的自然灾害,这样那样都是局部的,它这个是影响全局的。对中国来说,很多热钱就进来了,我们的外汇储备急剧上升,我们的九月底是26400亿美元,这么大的一个外汇储备,人民银行不是白捡的,它是要拿相应的人民币去买,去收购的,人民币一发出来是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在流通中,它会产生几倍的承受效应,就使得货币供应量加大了,所以通胀、通胀,就是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多,就叫通货膨胀了。 [20:26]

[李德水]:我们是由于美国这个政策被动地、被迫地增发一些货币,这些货币流通到社会上,就是说货币供应量流动性大了,必然会抬高市场商品的价格,这个大背景,这个国际大环境应该看到。为什么在首尔G20会议之前,各国都批评美国,批评他们不顾大局,都是受害的国家,很多都是受影响、受冲击的国家。从这个背景上看产生通胀率、上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20:26]

[李德水]:我刚才从刚才上的大环境,生产、供给和国内的生产以及流通环节存在这些问题,在加上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导致了目前出现的CPI上涨得比较快一点这样一个趋势和现象。 [20:26]

[主持人]:李委员,刚才咱们也谈到各种物价都在上涨,今日,在网络论坛上,一篇“用一个汉字来描绘2010年给你整体印象”的帖子,在网友中发起了2010年的年度汉字评选,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参与,从网友们讨论的情况来看,“涨”字成为第一大热字,而官方公布的数字表示没有超过警戒线,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CPI其实是被低估了,就刚才咱们谈到各种物价上涨的情况来看,怎么来看这种物价上涨的趋势呢? [20:26]

[李德水]:CPI数值,我们统计局的统计方法及制度是连贯的,而且也是健全的,当然也还需要完善。之所以为什么大家普遍感觉到涨得快?比公布数字还快一点,最主要是因为这次它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为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这次涨得多,如果我们公布的是食品价格涨了10.1%,那大家觉得差不多了,有的方面可能还不止,但CPI公布的这是一种平均价。这是全国各地区不同食品大平均的一个概念。 [20:28]

[李德水]:所以它某些产品可能成倍涨,大家为什么关注,而且感觉这个问题这么严重,主要是因为谁都离不开自己的食品。这里面我还特别要讲到,包括农村居民,他们其实也有一部分人不是从事种植的,在乡镇里或者家里从事二产、三产,他们也会感到,因为他也要买菜,也要买粮食,他自己没有种的,可能他们上网不多,其实也会受到影响,对他们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0:28]

[李德水]:这个问题既然涉及面这么广,人人都有切身的感受。那就要引起重视,而且特别要重视。你看前段时间,我们人民银行采取了调息的措施,也实行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提高,高的已经到18%了这已经是历史新高的,这就是一个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把流动性收回,把市场上大量资金让它放到人民银行这个大水库里面去,别让它流出来,这是一个调控手段,应该说都是有效果的,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都纷纷采取了措施,而且我看到一些报道很多省级城市对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标准做了调整,提高了这个保障性的标准,还有对中低收入阶层的群体及老百姓给予补贴,对大学生食堂实行补贴,特别是大学生里家庭困难的、生活困难的学生,也给他们了一些补贴。 [20:28]

[李德水]:可以说是想了很多办法,另外增加供给。增加供给就使有一些能够在生产上,因为蔬菜的季节性很快,增加生产,政府帮他们提供条件,创造很好的条件,包括种子、各种服务,肥料等等,另外动用储备,国家的猪肉储备等这些都是抑制价格上涨很有效的措施。更是要看到的是,昨天国务院召开了专题的会议,通过常务会议讨论物价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常务会议上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讲了四个方面,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措施,配套的措施、一连贯的措施,我们各个方面要很好地学习国务院常委会的会议精神,而且要真抓实干,而且要落到实处,我想通过这些措施,CPI的上涨是可以控制的,不会成了脱缰的野马,是完全可以在我们掌控之中的。 [20:29]

[李德水]:而且,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见效,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20:29]

[主持人]:最后请李委员对我国的物价趋势做一个预测? [20:29]

[李德水]:这个预测比较难,我只能说一个大概的趋势,不能说出很具体的数字,因为我没做这方面的研究。根据我刚才分析的产生这次物价上涨较快的原因,国际、国内的原因,和我们政府已经采取的这些措施,以及我开始说到的,我们当前经济的运行是平稳的,没有过热,农业生产、粮食产量是大丰收,连续七年丰收,整个商品,除了极个别的,像柴油,都是供大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所以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不具备发生严重通胀的条件,是可控的。 [20:29]

[李德水]:像1994年,我们的CPI上涨了24.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7%,那样一种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它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当然另一方面看,我们一到十月CPI上涨正好是3.0,跟年初的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已经达到了、重叠了,这些政策措施,特别像蔬菜它有一个季节性,不是今天种明天就可以吃,养猪也要养个半年,所以,今后两个月,有可能它还有一个滞后效应,就是政策的见效有一个政策效应。一般宏观调控政策滞后几个月很正常,所以,我估计全年下来,很可能会突破3.0,稍微突破一点,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是可控的。不可能出现很严重的通胀,也不允许出现严重的通胀。对于这点应该有信心也是有把握的。明年的趋势还是需要进一步地观察。 [20:30]

[李德水]:我想,按照“十二五”的建议及精神,我们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主题,这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可以进一步能得到贯彻落实,中国经济更平稳健康地发展,应该是发展得质量会得到更好、更大的提高,效益也会更好,通胀也必然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20:30]

[主持人]:感谢李委员的精彩解读,希望过不了多久,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物价会有一个令各方满足的状况,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20:30]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