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谢德体委员建议:应设立农民“退休”制度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09-04-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全国政协委员谢德体近日提出建立农民“退休”制度,以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实现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造。谢德体提议政府出台政策:规定年满60岁的农村人口退出土地经营,由政府根据养老保障实际需要发放养老金,缓解现实就业压力。

  谢德体的提议直逼我国农业人口比例大、社会保障程度低、人地矛盾突出三大尖锐问题。联产承包制状态下的农业是“吃饭农业”。中国13亿多人口,有9.49亿农民、2.6亿多个小农户分散居住在38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括63%的农业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66%的老年人口和70%的少儿人口。制度创新,呼之欲出。

  其实,谢德体建议的一些内容,已在成都市部分区县推行试验。

  2008年,成都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民确权后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可以抵押、上市流转。农民将耕地以每亩500元、800元、1200元等不同价格,流转给公司或种植大户,收入普遍比以前翻了一番。

  土地流转必须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2008年,成都率先在全国推行耕地保护基金,每亩基本农田每年补贴360元,一般农田270元。该项补贴等于为每家农民交了一笔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届满60岁可每月领取300元养老金。谢德体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提议,与“成都模式”可谓异曲同工。不同之处,成都农民“退休”后还拥有土地。

  成都还有一种模式,以“土地换社保”。温江是成都农业大县,2002年撤县改区,城镇化步伐由此加快。农业人口从2003年的80%降至2008年的40%,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多元,5年增长了1倍。城镇化带来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温江推出“双放弃换社保”的政策:即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可在城区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实施“双放弃换社保”,政府先期投在每位“双放弃”农民身上的钱达12万元。政府手握农民置换出的土地,通过土地整理获得财富效益。成都目前已有近27万农民主动离开土地,自愿住进城镇或农村新型社区。近30万失地农民享受到养老和医疗等保障。

  谢德体的提议,不难在一些地方找到制度创新示范点。农村改革存在艰巨性和长期性,尤其制度变革社会成本巨大。就全国来看,农民“退休”方式因区域经济不平衡、土地级差的复杂性等诸多因素制约,加大了改革难度。当前,土地之于农民是最大的社保。制度变革首先应尊重农民意愿。在此前提下,农民养老“退休”必须把工业化、城镇化、土地流转等诸多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超越旧体制的巨大能量,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李美锋)

延伸阅读